央視首頁 > 香港回歸五週年

香港回歸五年間:史無前例的偉大實踐
06月25日 14:23

  1997年7月1日,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飄揚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在香港成功實踐,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五年後的今天,我們見到的香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得到全面落實。香港仍然是國際貿易、金融、航運中心,仍然被公認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事實向世界證明:“一國兩制”這一史無前例的偉大創舉是完全行得通的。   

  (一)   

  當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並且宣佈將首先在香港付諸實踐時,國際上曾有各種不同的反應。有人説,這是中國的權宜之計;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共産黨的一種談判策略;也有人説,這是中國的一種宣傳手段;更有人聲稱,香港一旦回歸中國,目前的一切都會被中國拋棄。更有人斷言:香港回歸之日,就是香港“死亡”之時。

  在當時,這些懷疑、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們畢竟沒有見識過。

  歷史的回答是:香港回歸祖國5年後的今天,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不僅是一個原有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生活方式沒有變的香港,而且是一個社會更加安定,經濟繼續發展,生活方式一如既往的香港。

  在港英統治時期,曾有一位17歲的中學生,因為寫了一幅“反對奴化教育”的橫幅,就被當局投入監獄兩年。今天,“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公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5年來,香港警方從來沒有拒絕過任何公民依法結社的申請,也沒有對任何一次合法的遊行示威活動進行過限制。跨國公司的投資者表示,香港特區政府是世界上干預最少的政府,香港仍然是世界上經濟最自由的地區之一。

  英國的《英王制誥》和《皇家訓令》規定,行政、立法兩局的議員都由港督委任,立法局必須在港督的授意下制定法律,行政局未經港督同意不能召開會議……從某種意義上説,港英時期的行政、立法兩局,只是為港督統治港人的一種工具。

  香港自開埠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百多年間,從來就沒有經過選舉産生過任何議員。然而回歸5年間,香港市民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已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不同的方式,選舉了兩屆立法會的議員。

  今天的香港特區立法會,正在行使著基本法賦予的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核和通過財政預算、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聽取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任免高等法院法官等多項職權。

  香港這個多元的社會今天更加色彩繽紛。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以他長期為香港服務的經歷對新聞界説,現在“香港擁有的言論自由、百家爭鳴的空間比回歸前更寬闊”。

  今年6月13日,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香港舉行的“世界報業發展論壇”上致辭時向全世界媒體表示,在基本法的保障下,香港擁有高度的言論、新聞和出版自由。香港的傳媒報道不但維持了多樣化,而且比以前有了更廣闊的空間。香港良好的法治在基本法保障下,比以前更加鞏固。

  “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施,國際上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英國外交部和歐盟表示,中國政府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是成功的。國際貸幣基金組織認為,香港是“全球透明度最高、管治得最好、政府干預最少的營商地區”。世界經濟論壇和國際管理及發展研究所等權威機構,稱香港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營商環境的地區。德國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麥基樂先生説:“香港是一個理想的營商基地。”   

  (二)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實行的是“港人治港”。

  回歸前的一百多年裏,歷屆港英政府中的高級官員,幾乎全是英國人。從五十年代開始,港英當局在時代潮流的衝擊下,不得不搞所謂的公務員本地化。香港回歸前,甚至有人斷言:香港離開英國人管治,很快就會跨臺!

  如今,5年過去了,香港在港人的治理下,不僅沒有跨臺,而且排除了各種干擾,應對了一個又一個挑戰,正充滿信心地走向未來。

  特區政府1997年剛誕生後,面對嚴重衝擊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的金融危機。而特區政府以祖國為後盾,採取強有力措施,迅速擊退了這次席捲全球的亞洲金融風暴的襲擊。

  1998年,面對金融風暴給亞洲廣大地區帶來的經濟困難,特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紓解民困,重建信心。至1999年,出口開始好轉增長,海外資金大量入市,本地生産總值全年實現了3.1%的增長;2000年,全年本地生産總值增幅高達10.5%,為1987年以來的最高增長率;2001年,在世界經濟不景的影響下,香港經濟再次出現了暫時困難。特區政府迅速調整發展思路,確立了“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提供高增值服務”的發展方向。今年前4個月,進出口恢復增長,地價開始回升,樓市走旺,旅遊業逆市上揚。專家預測,全年的經濟增幅將會達到2%以上。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區政府行政、立法、司法機構有條不紊地依照基本法行使著各自的職權。從1999年開始,特區政府在保證行政架構、權力、運作、制度等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對公務員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合約制取代長俸制、薪金與表現挂鉤制、簡化紀律處分程序、引入以服務精神為本的管理文化等。今年,第二屆特區政府將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改革政府架構,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升公務員在公眾中的形象。以港人為主的特區政府公務員,也獲得了亞洲“最不官僚”的美譽。

  現在,設在香港的跨國公司已達3200多家,居亞洲之首,創下11年來最高紀錄;外來直接投資額超過了香港本地生産總值逾倍;九十年代初,因擔心“一國兩制”而移民海外的港人,已有40多萬人返回香港。

  香港的魅力依然吸引著世界,香港的秩序和效益依然受到世界的讚揚。5年多來,一個個重要國際會議在香港召開。1995年曾發表“香港之死”的《財富》雜誌去年邀集了700多位各國政要和商界翹楚,在香港召開了《財富》全球論壇,使他們親眼見證了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財富多媒體總裁約翰內德姆先生在談到他們為什麼考慮在香港設立辦事處時説:“香港具備了世界上最佳的基礎設施,這是我們考慮在這裡設立辦事處的一項重要原因。”

  微軟(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簡浩鴻先生説,“香港的法治精神及其協議受國際公約約束是投資香港的的關鍵”,“香港特區政府是在亞洲首個提出實行世貿精神的有關方法及保護方案的機構”。   

  (三)   

  “一國兩制”的一項重大方針,就是特區高度自治。

  當年在英殖民主義者統治時期,捧著《英王制誥》到香港的港督是這片土地上的“上帝”。在英國統治的一百多年,香港談不上有什麼民主,港人也談不上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香港回歸祖國後,中央政府堅決執行基本法,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針,除國防和外交外,香港特區政府享有行政管理、立法、獨立司法和終審等自治權力。

  香港回歸5年來,國家在香港只駐有中央人民政府聯絡辦公室、外交部特派員公署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三個機構,他們只負責由中央管理的外交和國防事務。香港的內部事務,完全由特區自已負責。

  5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取得中央政府授權,與外國簽定了60多份雙邊協定,以及適用於特區的200多個多邊國際公約;以“中國香港”名義,出席了1300多次不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其中有700多次是限以政府參加的會議;以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出席了60多次限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截至目前,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的港人,已獲得113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入境待遇;同時,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也可免簽證進入香港。

  目前,共有100多個國家在香港設立了包括領事館在內的官方和半官方機構;國際貨幣資金組織、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等有關機構,也在香港設立了辦事處。

  今天,香港的18萬公務員中,從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到一般公務員,幾乎全由港人擔任。一些專業技術部門中雖然還有外國人,但他們同港人一樣,為建設一個新香港拼搏,而其中有些人,今天已擁有中國國籍。

  這就是實行“一國兩制”5年的香港。

  5年的實踐告訴世界:中國共産黨按照鄧小平理論以和平方式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而且言必信,行必果,中國是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國家。 (記者 薛永興 田學祥)


責編:千尋   來源:新華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