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關注“國寶”大熊貓

特殊的生活和作息
05月09日 14:16


  大熊貓為什麼選擇食竹這種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費解。從生態學角度看,大熊貓特化的食性表示生態位狹窄,通過壓縮生態位(食物的寬度)來避免競爭。大熊貓正是依靠最廣泛分佈于北溫帶,營養低劣卻貯量豐富而穩定的食物存活至今,使人們覺得它們是進化歷程中的一個久經考驗的勝利者,但它卻失去了競爭感和好奇心,從而循規蹈矩,把自己維繫于前途暗淡的命運之中。熊貓特化以低營養,低能量的竹子為食,為了生存,它們採取盡可能減少活動範圍和活動量,多休息以節能的特殊活動方式。

  1)活動範圍(家園)

  與其它同等軀體大小的食肉動物相比,其活動範圍最小。每年大約為4-7平方公里,而黑熊可達30平方公里。它們常年在這樣小的天地裏活動,因此活動範圍小,活動量也相應減少,從而也減少了為吃喝而到處奔波所耗費的能量。

  其雄性“公民”每年的活動範圍大約為6-7平方公里。每月只在家園的一半範圍活動。

  雌性“公民”年活動範圍較雄性小,大約為4-5平方公里。每月活動較集中在總面積的1/10的範圍內。

  2)作息制度

  因為竹子的能量低,為了盡可能的減少能量消耗,大熊貓將一天時間主要分配在覓食和休息上。吃飽了,喝足了,美美的睡上一覺,爬上高高的樹杈,又安全又涼爽,也有“困不擇床”的時候,草坪、雪地、岩石......只要打個盹,又繼續覓食。

  大熊貓每天的作息時間為:

  00:00-02:00 休息02:00-07:40 早餐07:40-10:30 早休

  10:30-11:00 遊玩11:00-12:00 午餐12:00-14:30 午休

  14:30-21:00 晚餐21:00-24:00 晚休

  因此,熊貓一天中有54.86%的時間用於覓食,43.06%用於休息,2.08%用於遊玩。

  另外,大熊貓有不懼嚴寒、從不冬眠的性格,因為它是第四紀冰川中走過來的勇士,哪怕氣溫下降到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皚皚的竹林中,選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動物,躲藏于樹洞或岩洞進行冬眠。它還不怕潮濕,終年在濕度80%以上的陰濕森林中度過,明代神醫李時珍推崇墊睡熊貓皮可以避寒濕,祛邪氣,可能緣於此。


責編:陳玥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