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英王太后安詳辭世

走過一個世紀 英國王太后不尋常
04月01日 17:27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怎麼也不會想到,就在她即位50週年的歡慶時刻,竟連續失去了兩位親人。2月9日她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去世的陰影還沒從她心頭上完全抹掉,3月30日她101歲的老母親又與她永遠告別。

  儘管“王太后快不行了”的説法早就在社會上流傳,但她的死仍讓許多英國人感到突然。白金漢宮發言人説,3月30日早晨,王太后病情突然惡化,雖然醫生進行了搶救,但回天無力。王太后于當天下午3時15分在睡夢中安然辭世,享年101歲。

  “她是英國正直和勇氣的象徵”

  布萊爾首相深切哀悼王太后去世。他説,“她是英國正直和勇氣的象徵”,英國全國都會和女王及王室一起悼念她。布萊爾説,“在王太后漫長和卓越的一生中,她的風度,她的責任感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情執著,使她受到人們的愛戴,愛戴她的人不分階層,不分年齡,尊敬她的人也不僅限于英國。”

  正在瑞士度假的查爾斯王子錶示,他對祖母的去世“悲痛至極”。31日早晨,查爾斯已和他的兩個兒子從瑞士匆匆返回了倫敦。

  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凱里説,“這位慈祥夫人的去世使我們大家都覺得是個損失……她的尊嚴、盡職精神和魅力是我們國家生活的一個珍貴部分。”

  王太后的侄女羅德夫人表示,“每個人都會極其懷念她。她是個極為出色的人。”王太后去世時,羅德夫人隨女王及其他王室成員守候在王太后的床前,她説那是“一個十分令人悲傷的時刻,但幸運的是,王太后走得非常平靜和安然”。

  王太后多年的密友福斯利勳爵説,是“王太后鼓舞了英國”。他説,“她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傳統價值觀,即勇敢、堅定、獻身精神、強烈的責任感和對親友的摯愛。我們失去了這個國家最為珍愛的公眾人物。她不只是一個歷史人物,她就是歷史。在1940年,是她幫助把我們從最黑暗的時刻變成了最傑出的時刻。”

  王太后去世的消息一傳出,很快就有許多人聚集到白金漢宮的大門外,獻上了花束,對這位老人的去世表示哀悼。白金漢宮下了半旗,在大門口張貼了王太后去世的公告。

  “國王不離開英國,我就不離開英國”

  王太后出生於1900年,她走過了整整一個世紀。她讓英國人最欽佩的是,她作為王后在二戰期間所表現的勇敢精神。

  二戰爆發之初,整個歐洲遭到德國的狂轟濫炸,英倫三島,包括國王所在的白金漢宮也沒能倖免。英國政府從王室的安全考慮,建議將國王的兩個女兒(後來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和瑪格麗特公主)轉移到加拿大去,免得有個三長兩短,或被德國人劫持作為人質。王后卻堅定地回答説,“我不離開英國,我的女兒就不會離開英國;國王不離開英國,我就不離開英國。國王是永遠不會離開英國的。”

  在民族生死關頭,王室留在了英國,這對鼓舞英國的士氣起了巨大作用,王室也因此贏得了人們的愛戴。王太后後來回憶白金漢宮遭受轟炸的情形時説,“我們聽到有飛機飛過來,事前沒有任何警告。接著就是炸彈投下來的刺耳的尖叫聲。第一枚炸彈落在院子裏,離我們呆的地方不遠。我們看到炸彈爆炸,接著又看到一個很大的水柱衝向天空。炸彈炸開了下水道,結果老鼠在花園裏到處亂竄,讓人噁心,不過,這些老鼠倒是讓大家開心了一陣子。”

  1945年,德國投降,二戰結束。歡慶勝利的那一天,國王、王后和丘吉爾首相站在白金漢宮的陽臺上,成千上萬的人向他們歡呼。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這可能是英國王室最受民眾擁戴的一個時刻,也是王太后一直受人尊重的一個主要原因。

  “是她挽救了英國王室”

  王太后的原名叫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是英國蘇格蘭格拉姆斯勳爵的女兒。1923年,她和喬治五世國王的次子阿爾伯特結婚。按王室的常規,阿爾伯特當不上國王的,伊麗莎白也成不了王后。但事情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1936年,老國王駕崩,其長子愛德華八世即位,但當時的愛德華執意娶一位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子辛普森夫人。對國王來説,和離婚的女人結婚,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愛德華最終選擇了“不要江山要美人”的道路,他宣佈退位,他的弟弟阿爾伯特當上了國王,即喬治六世,

  喬治六世是個口吃嚴重的人,發表講話時非常吃力,連幾句很簡單的話都結結巴巴地講不出來。他十分為難,總嚷嚷著不當這個國王了。如果他真的不幹了,王室的繼承又要發生危機。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是王后給了國王鼓舞和力量。王后找了一位語音訓練師,訓練國王説話,效果真的不錯。終於,喬治五世不僅敢在公眾場合講話了,而且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歷史學家在評論這段歷史時認為,在王室發生了愛德華八世退位事件之後,是伊麗莎白王后的鼓勵對喬治六世履行國王職責發揮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説,是剛剛去世的這位王太后挽救了英國王室。(人民網駐英國記者 史宗星)


責編:李穎   來源:人民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