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塵暴備忘錄 |
03月20日 16:02 |
|
|
▲沙漠化: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乾旱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的術語,首先出現于1949年,是由法國人A Aubreville提出。
▲20世紀5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了世界第一套乾旱地帶百科全書。
▲20世紀60年代,非洲大旱災的嚴重性震驚了世界,終於意識到了攜手合作向沙漠化鬥爭的重要性。
▲一次特強沙塵暴造成的災害損失不亞於中等強度的地震。
▲地球上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如今都出現了土壤退化,大約十億人口在與其後果作著鬥爭。據估計,每年全球要無可挽回地失去能産出240億噸糧食的肥沃土地———這相當於美國農業用地的面積。每年全球有荒漠化造成的收入損失據估計高達420億美元。
▲美國中部大平原在歐洲人定居以前僅是野牛、羚羊等野生動物生息之地和印第安人狩獵之區,土地利用與自然環境協調。19世紀末大批農民首次進入該地區,開始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天然草場被翻耕,風蝕過程逐漸加劇。30年代初期,已導致局部的沙塵暴頻繁發生,流沙掩埋農田,危害基本生活環境,引起許多農民不得不遷出大平原。沙塵暴的危害到1934年5月達到了最嚴重的程度,半個美國被鋪上了一層沙塵,僅芝加哥在5月12日的沙塵暴積塵就達1200萬噸,平均每個市民4磅。人們將這一時期稱作“骯髒的30年代黑風暴”。
▲1963年在前蘇聯中部過度農墾的草原黑土地帶重演了美國30年代的“黑風暴”過程,結果是300萬公頃土地絕收,其他農田作物單産只有普通年份的10-20%,整個區域的農耕系統崩潰。
▲中國北方在人類歷史時期形成的沙漠化土地約1200萬公頃,而20世紀後半葉形成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即達到500萬公頃,二者共計1700萬公頃,另有潛在沙漠化土地1580萬公頃。近50年形成的沙漠化土地佔到歷史時期沙漠化土地面積的近30%,年發展速度為歷史時期的5倍多。
|
責編:李穎 來源:科技日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