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沙塵暴襲擊北京

民勤,淒苦的沙塵源
03月19日 16:27

  “民勤該向何處去?”民勤縣委書記賈永英面對記者坦率地提出了這個嚴峻的問題。當記者置身於這個縣的風沙前沿時,切實感受到了這裡群眾的困難與無助。望不到邊的棄耕地泛著白花花的鹽鹼,成片的灌木枯萎死亡,狂風掠過乾枯的沙棗樹梢,發出淒厲的嘯聲,堙埋在沙丘中的一片片殘垣斷壁,留下無數背井離鄉者的無奈與悲愴。

  地處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縣,北、東、西三面被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包圍,綠洲只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千百年來,民勤人民就靠石羊河水保生存,戰風沙,阻擋沙漠南移的腳步,成為保護河西走廊的一道生態屏障。但近二三十年來,石羊河上游來水量銳減,民勤綠洲生態迅速惡化,北部沿沙漠地區近450萬畝天然草場和防風固沙林草、農田防護林枯萎死亡,沙漠平均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綠洲推進,許多未治理的風沙口上,推進速度甚至達到15-20米。

  西渠鎮制産村七社處在民勤縣最北端的風沙前沿。51歲的甄作成抹著眼淚告訴記者,全社4、5年前還有102口人,現在只剩下40來口人,其餘的都到別處逃荒去了。甄作成説,水太苦,根本不能種麥子,吃飯只能靠親戚救濟,這日子真是難過啊。跟記者告別時,甄作成嘆著氣説:“如果你下次再來,説不定我們全村的人都跑光了。”

  西渠、中渠、東湖、收成及紅沙梁5個處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鄉鎮歷史上被人們統稱為“湖區”。據説30年前這裡還是湖波盪漾,林草豐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湖區每年向國家提供商品糧800多萬千克。但從二十世紀七十年開始,石羊河上游來水量開始銳減,民勤人民被迫大量開采地下水,年均超採量達3億立方米,導致地下沙水位迅速下降,礦化度不斷升高,土壤沙化、鹽鹼化程度逐年加重,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水文資料顯示,石羊河流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平均徑流量為17.827億立方米,九十年代則下降到了12.00021億立方米。進入下游民勤縣的水量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為平均每年5.94億立方米,到2001年已經下降到了7200萬立方米左右。

  失去澆灌的土地迅速沙化,“一方黃土難養一方人”,許多人不得不背景離鄉,成為“生態難民”。中渠鄉鄉長崔永德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全鄉1.2萬人中,已有5000多人遷移到別處去了,10萬畝耕地中,有近8萬畝撂荒。臨近的東湖鎮2.1萬農民中,有1萬人遠走他鄉,耕地由11萬畝減少到了2萬多畝。西渠鎮也有一半人口逃離了家園,8萬多畝耕地撂荒。

  “建林網,保家園”,半個多世紀以來,民勤人民苦鬥沙魔,建起了115萬畝人工林,使全縣森林覆蓋率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3.4%增加到了現在的7.2%。但人們的奮鬥只能只能暫時抵抗局部地方流沙的推進,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卻沒有根本改變。據氣象部門監測,近年來,民勤年平均風沙日數達139天,最多時達到150天,年均發生強沙塵暴的日數多達29天,成為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的沙塵源區之一。(新華社記者馬維坤 姚笛)


責編:苗展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