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沙塵暴襲擊北京

去年我國觀測到32次揚沙和沙塵暴 進京有3條路
01月26日 09:27

  北京沙塵暴大多來自境外源區,整治北京沙塵暴要自蒙古國至京城建起四道生態屏障。昨天,國家環保局“沙塵暴與黃沙對北京地區大氣顆粒物影響研究”課題組宣佈,已初步查明了北京沙塵暴的源區和傳輸路徑,同時制定出了相應對策。

  據課題組組長全浩博士介紹,課題組運用遙感和激光雷達對我國數年的沙塵暴進行了跟蹤,同時,設在內蒙古、河北、陜西、新疆、山西、北京等地的24個地面監測網點也同步監測。經分析所得的結果顯示,去年,我國觀測到了32次揚沙和沙塵暴,其中有18次(佔56%)是在蒙古國南部形成沙塵暴之後移動到我國境內,其餘14次(佔44%)均在內蒙古境內形成。追根溯源,每年影響京城的沙塵暴境外源區主要有蒙古國東南部戈壁荒漠區和哈薩克斯坦東部沙漠區兩個區域,境內源區在內蒙古東部的蘇尼特盆地或渾善達克沙地中西部,阿拉善盟中蒙邊界地區(巴丹吉林沙漠)及新疆南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和北疆的庫爾班通古特沙漠。

  研究結果表明,沙塵暴的進京路線有北路、西北路和西路三條傳輸路徑。據全浩博士介紹,北路傳輸自內蒙古的二連浩特、渾善達克沙地、朱日和、四子王旗起,至化德、張北、張家口、宣化,到達北京;西北路傳輸路徑為阿拉善的中蒙邊境、賀蘭山南,北至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呼和浩特、大同、張家口,直入北京;西路的源地在哈密和芒崖,沙塵暴走河西走廊、銀川、西安,過大同、太原,最後落于北京。專家依據沙塵的構成還首次把北京的沙塵天氣分為高空傳輸地面揚塵混合型(佔北京沙塵天氣的40%)、高空傳輸沉降型(佔40%)、地面揚塵型(佔13%)和高空傳輸過境型(佔7%)。

  針對沙塵暴形成的原因,課題組建議應自北京起向外擴展至蒙古國建起4道生態屏障拒沙塵暴于大門外。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邊地區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生態屏障,第二道屏障是在內蒙古渾善達克中西部地區,建起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生態恢復保護帶,第三道屏障在河套和黃沙地區建起以黃灌帶和毛烏素沙地為中心的鄂爾多斯生態屏障;最後一道屏障要設置到蒙古國,儘快與蒙古國建立長期合作防治沙塵暴的計劃框架,從根上解決沙塵暴問題。


責編:海萍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