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上海申報2010年世界博覽會

風雨潤綠洲——初識溫哥華
03月14日 14:21

  舊歲,時值秋日,筆者初到溫哥華時,溫市那“海天濤韻,綠滿山坡”的景象深深地印刻在腦海中。雖然那次僅僅是走馬觀花的造訪,但對她美好的記憶,已是揮之不去。

  日前,又逢金秋送爽,筆者有幸重返這座依山傍海、風景秀麗的名城,猛然記起孔老夫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絕代佳句,令我契合於大自然,沉浸于“山水有清音”的美妙境界中。

  溫哥華坐落在弗雷澤河三角洲和伯雷德峽灣之間,隔喬治亞海峽與溫哥華島相望。伯雷德海灣以北是太平洋沿岸山脈的裙坡。這種由沙灘、海洋和群山奇妙組合的獨特自然景觀,在世界著名的海港城市中也屬罕見。溫哥華南部是太平洋季風和赤道暖流交匯處,東有北美大陸的落基山脈作天然屏障,終年雨量充沛,氣候宜人。當加拿大許多地區還處在風雪瀰漫的嚴冬之時,這裡及附近島嶼卻是鳥語花香,春意盎然。溫哥華有著港口城市一切優良條件,更有溫哥華人的開拓進取和不懈追求,她當之無愧成了加拿大最大的港口,成為北美十座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世界人居生活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猶如北美大陸鑲嵌在太平洋沿岸的一顆璀璨明珠。

  漫步在市西北角的斯坦利公園,既能體味到現代化的氣息,又能領略到典雅的民族風情。在這方圓1000英里的林園裏,樹木蔥蘢,綠草如茵,鮮花盛開。這裡有動物園、水族館、玫瑰園以及各種娛樂設施。據介紹,這裡曾是印第安人居住過的地方。園內還完好地保存著一些印第安人生活的痕跡,引人注目的是印第安人的圖騰木刻。圖騰上刻有印第安人的古代神話人物或印第安人家族的故事。看著各種各樣色彩繽紛的圖騰組成的圖騰林園,仿佛置身於遙遠年代的印第安部落之中。

  市東南的伊麗莎白女王公園,是市內唯一建在高地上的公園,這裡原本是座死火山,如今這裡鮮花爭艷,樹木參天。步入坐落在丘頂的溫室,熱帶植物爭奇鬥艷,目不暇接,鳥瞰市區景色,極目環城。

  在市區公園中,還有個“百年老號”名叫加皮蘭諾吊橋公園。在這個溫哥華最古老的公園裏,陳列著印第安人使用過的帳篷和木雕工藝品。始建於1889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步行吊橋,懸空挂在兩山間91米深的峽谷上,谷底溪水湍急。橋的跨度為137米,飛跨陡峭的峽谷,通往一條天然小徑,循此小徑可到達一片原始樹林。人走在搖擺不定的吊橋上,猶如盪鞦千,十分驚險,又很刺激。這裡的小屋幽徑,一草一木,保留了從前居民的善意和幽默精神。

  夏秋兩季,在市中心的最高建築海亞特酒店,是感受“海天濤韻”的好去處。攀上高層極目遠望,海天一色,出入港灣的白色渡輪和豪華遊輪盪漾在萬頃碧波的海面上。在深水內港伯雷德海灣,來自世界各國的船隻汽笛悠揚,穿過跨度為470多米的獅門懸橋,魚貫入內,頗是壯觀。環抱溫哥華的群山上綠樹鬱鬱蒼蒼,與港灣中蔚藍色的海水交相輝映,猶如畫家筆下濃重的水彩畫;近處高樓林立,街道縱橫。視野之內為舉辦1986年世界博覽會而建的加拿大館頗是耀眼,她仿佛是一艘停泊在港口的巨輪,已成為溫哥華的一個標誌性建築。1986年5月至10月,在溫哥華舉辦世界博覽會,到這裡觀光旅遊的人達2000萬之眾。溫哥華市的建設因此又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成為國際都市。溫哥華人就是這樣,善於抓住機遇,發展自己。

  溫哥華還是加拿大西海岸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全加聞名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西蒙弗雷澤大學分佔市區西東兩側的風景區,前者的人文博物館在全加頗負盛名。市內還有不少展覽館、美術館和體育館之類的大型文體設施,規模宏大,各具特色。如坐落在弗雷澤河北岸的充氣屋頂體育館,可容納6萬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體育館之一。

  令我倍感親切的是,這裡還有用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孫逸仙公園”。這座于1986年建成的明代風格的花園是在中國本土以外建造的第一座古典式中國園林。她是加中兩國政府和人民合作的結晶,是加中友誼的見證。一位加拿大朋友告訴我,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同中國有著不解之緣,全省1/7的居民是華人,僅溫哥華市就有華人20多萬,成了僅次於舊金山的北美第二華埠。華人在推進這裡的經濟和社會進步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公司在該省的投資也十分活躍,為中加友誼增色添彩。

  雖然採訪是短暫的,溫哥華給我留下的印象卻是深刻的:這裡沒有浮躁和衝動,一切在平穩中前進,的確如同英國文豪狄更斯所説,“這是一塊充滿希望的福地”。( 陳特安)


責編:李穎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