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馬年財經驛站

策馬揚鞭新潮流——《文香四溢:大宅門 木當枕》
02月10日 20:31

  石獅、牌匾、牌坊、庭院深深。

  北京同仁堂樂氏老宅,清康熙年間賜建禮親王府,民國初年,禮親王后裔不勝負擔其龐大開支轉賣同仁堂。

  這威武的石獅、肅穆的牌坊、深深的庭院,很容易讓人想起昔日的森嚴和顯赫,而今繁華散盡,流水無情,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伴隨著電視劇《大宅門》熱播,古老的親王府再一次賓客盈門,高朋滿座。

  顧客 :“ 覺得這環境不錯,隨便看一看,第一次到這個地方,然後還發現北京很少有這種空間比較大,有古典的建築,有中國特色的一些安排的飯店還比較少,出來看看,感覺還可以,環境還很好。”

  想必當初建這個園子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這裡會成為尋常百姓尋幽攬勝的場所,更不會想到這裡會成為庖廚之地,尋常百姓也可以來這裡邀友聚朋,呼酒買醉。

  顧客:“ 這是我愛人、兒子,這是侄女,剩下這幾位都是貴賓。”

  如今的王府花園雖然“落入了尋常百姓家”,但深宅大院的玉筵珍饈,美食美器,仍然不失王者風範,這些原本只能讓普通老百姓望而卻步的親王府第,如今任何人都可以邀上三、五好友,走進去感受昔日皇家的顯赫。

  顧客説:“ 他們説這個過去是王府,咱們現在能坐在這吃,過去連想都不敢想,過去咱們就是社會的最底層,進王府吃飯,開玩笑,你看他這個菜,色、香、味、美、形,全具備,而且呢,這都是宮廷菜,慈禧太后愛吃的。

  很多人選擇到大宅門進餐,是因為除了可以享受美食,還可以享受這裡的環境,漫步園林,觀賞著一處處美景,撫今懷古,別有一番滋味。與大宅門皇家的尊嚴與排場不同的是,在北京望京的一個居民小區,一家叫做木當枕、石點頭的手工作坊,是不小心從傢具店變成的餐廳,在這裡讓你體味的卻是又一種風情。

  到傢具店吃飯一定讓你充滿了好奇,但是進了店內你的感覺就只能是驚奇了,一段木料,一個樹根,一塊石頭,一塊瓦片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都會牢牢地吸引住你的眼球,你可以在這裡吃飯、喝茶、聊天,也可以親自動手將自己的創意變成作品。更與眾不同的是這裡其實只有一道菜——隨便,只要問清楚你的忌諱,吃什麼完全聽憑安排。

  顧客1:“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一起吃飯已經是第二,或者第三、第四個步驟了不是一個主(要目的)體,那麼主體的話我們是為了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呀,聚會呀等等這些,那麼我們必須尋找一個相對來説清靜,而且有一種氛圍的這個地方,你説一個大餐廳進去之後,烏昂烏昂的人,哥幾個往哪一坐開始吃,吃完就走人?”

  顧客2:“在這吃飯跟在自己家裏吃飯一樣,吃完飯我們就去那裏喝茶,對,感覺就像自己家裏一樣,很親切。”

  老闆陳三原本是做傢具的,這些古樸自然,近似于粗糙的手工傢具就出自他的手,將傢具店辦成了餐館純屬無心插柳,至今他的店內仍按家居形式陳列著他親手製作的傢具。

  石點頭手工坊店主陳三告訴我們:“很多人喜歡但不見得買,他喜歡在這個環境裏坐坐,喝點茶,喝點酒,吃點飯,他説得挺好的,所以我就試著在店裏賣些酒,賣些茶,這個效果還不錯,它有時的收入可能比我直接賣這些木雕效益還會多一些,那我就嘗試著開一家店,既是陳列室,又是一個消費的、大家休閒娛樂的一個場所,那就在有限的空間裏面,去找一些無限的感覺。

  原本招待朋友的家常菜卻讓客人流連忘返,賣傢具變成了副業,餐館卻做得紅紅火火,這不,你不提前預約,還真就沒你的地兒,不過陳三並沒有放棄賣傢具的老本行。

  記者問道:“那麼吃飯完了這些東西你還賣麼?”

  陳三:“都賣,這個屋子裏面你看到的東西都可以賣。”

  記者:“吃完飯以後,相中的東西”。

  陳三:“對,打個包就可以扛走。”

  陳三説得好,做生意不能死心眼,有錢賺的買賣為什麼不做。誰説傢具店就不能開餐館,上山砍柴遇到個肥兔子你打不打,何況磨刀不誤砍柴功,開餐館賣傢具兩不耽誤,何樂而不為,再説有這麼多人喜歡這裡,您怎麼忍心傷了眾人的心。(穆瑞 陳君亮)


責編:劉瓊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