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家門口的異國風情

點評哈爾濱
02月01日 17:24

  中央大街

  這是哈爾濱老城區的中心地帶,街道已有近百年曆史。原來的名字叫中國大街。街道兩側的建築主要是店面,還有少許的餐廳和賓館。

  這裡的建築洋溢著濃濃的異國情調:有的帶有巨大的入口,頂部是巨大的鈍角屋頂,由一排大石柱支撐著--這是希臘風格的;有的造型簡潔、門窗輪廓上有明顯的曲線痕跡--是新藝術運動的遺澤;還有的建築在細部上極盡修飾,包括窗臺、立柱、穹頂上到處都是細小的鏤空、鎦金和浮雕的花紋--這當然就是那花裏胡哨的巴羅克啦。

  路面的材質用的是比普通磚塊略小的花崗岩地磚,一塊塊十分仔細地鑲嵌在地上,由於年代久遠,路面已經呈高低起伏狀。幸好現在這條街已經不允許汽車通行。

  路燈的柱子做成枝型燭臺的樣子,涂著黑漆,頂上是用毛玻璃箍成的燈盞,模倣十九世紀歐洲街道上的汽燈。如果忽然馬蹄沓沓、車聲轔轔,從拐角處轉出來一輛黑色的維多利亞式馬車,我也不會覺得非常驚奇。

  聖索非亞大教堂

  教堂由紅磚砌成,正中是大堂,大堂的前後左右各有一個附閣,一共五間。大堂頂上是綠色的拜佔庭式球狀尖頂,四個附閣的樓頂略矮,是俄羅斯特色的帳篷式尖頂。頂上是高聳的十字架。推門進去,廳中空空如也,不見了講經臺、信眾席和唱詩班,只有穹頂和墻壁上褪色剝落的彩繪在訴説昔日的故事,窗戶嵌著彩色石英玻璃,將落日的光濾成了紫紅。教堂裏面正在舉辦哈爾濱建築歷史展,展出的多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老照片,引人逡巡于往昔歲月中,去拾取哈爾濱早期建築中的落英。

  離開教堂走出好遠,再回首望時,落日將最後的余輝灑在她身上。老教堂泛著暗紅的光,像是行將熄滅的炭火,在憂鬱地燃燒。

  美食

  坐落在中央大街上的東方餃子王飯館生意一直非常紅火。據説這個老字號在國內好幾個城市都有分店。我要的是三鮮餡和酸菜豬肉餡的,好吃也不貴。餃子雖然不錯,但更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歷史悠久的啤酒:瓶啤中首推哈爾濱牌啤酒,剛開始喝時,覺得淡泊如水,清爽可口,等一瓶下肚後,竟略有醺醺然的感覺!

  另外還有一種燕莎生啤,許是氣溫太低的緣故,服務生給打酒時,我看見的啤酒桶裏流出的是稠稠的琥珀汁液--那確是生啤,喝上一口,清香溢滿了嘴。

  每天下午三點一刻,南崗秋林公司的食品櫃臺前就排了長隊。那是來買特製的俄式大麵包(哈爾濱人叫它“大列巴”)的人。三點半,隊伍騷動起來,幾位大嬸推來三輛手推車。揭開車上的蒙布,房中立刻充滿一股微酸的香氣。每個麵包由一個棉布口袋裝著,乍看象一頂蒙著白布的鋼盔。我前面一個小夥子一氣買下八個。當他奮力將麵包背上時,整個人一下矮了半截,“呼哧”,他長長地喘了口氣,駝著背走了。

  女孩子

  從未在其他任何一個北方城市中見過如此之多的漂亮女孩。我一直在搜腸刮肚,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她們的美麗---對,那是一種挺拔的美。和我見過的江南水鄉女子不同:江南女子的身姿是窈窕柔媚的,就似池塘小溪邊依依的垂柳;而這裡的女孩,她們的腰身總是挺得板兒直,正如凍土冰原上傲立的白樺。她們的面貌不能算得極其地嫵媚,但如畫的眉目配以略略男性化的臉型和白皙的膚色,好象北國冬日陽光下的風景--清晰而純凈。

  偶爾也能見到三三兩兩的俄羅斯姑娘,大多年齡在十六七歲之間天真未泯,好象一群麻雀唧唧喳喳説著我們聽不懂的話,一溜小跑從街上穿過。她們大多穿著薄薄的皮毛大衣,顯出窈窕的身姿。很多又帶著皮帽,一縷金色或栗色的頭髮從帽檐下頑皮的鑽出來,輕輕撫著如天使般美麗的面龐。


責編:何貝莉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