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克什米爾衝突加劇

克什米爾:印巴之間的“死結”
12月28日 12:54

  10月15日夜,印度軍隊又對克什米爾巴基斯坦一側陣地進行了炮擊,並造成巴方人員傷亡。這令正專心致志打擊阿富汗的美國總統布什大為惱火,認為印度這是在給本已緊張的地區局勢添亂,是在瞎湊熱鬧。

  1 三次兵戎相見

  1947年印巴分治後,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印巴雙方就開始互不相讓,針尖對麥芒。分治時雙方都十分看重克什米爾地區的戰略地位。在印度看來,這塊飛地絕不能飛離,印度總理尼赫魯説:“沒有克什米爾,印度就不會在中亞的政治舞臺上佔據一個重要位置。”同樣,巴基斯坦總理阿裏汗也説:“克什米爾就像巴基斯坦頭頂上的帽子,如果我們容忍印度摘走這頂帽子,那就會永遠受印度的擺布。”

  在50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印巴這兩個被殖民者蓄意拆散的“兄弟”,為了克什米爾,也顧不上“本是同根生”的血肉之情了,雙方不僅時時劍拔弩張,而且三次兵戎相見,互相殘殺。

  1947年10月30日,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發生了大規模武裝衝突,史稱第一次印巴戰爭,從而揭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爭端。此戰歷時15個月,印度出動了2個師及若干土邦軍隊約4萬人,巴基斯坦則派出了以部落武裝為主的5萬兵力。這一戰,印度撈了便宜,控制了克什米爾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爆發反印起義,印度當局出動大批軍警進行鎮壓。9月6日晨,印軍以“巴非正規軍滲入”為藉口,越過邊境,從陸上和空中向西巴的拉合爾全面進攻,兩國再次交戰。巴軍反擊後,佔領了印控區200平方公里土地,9月23日,雙方宣佈停火。史稱第二次印巴戰爭。

  為削弱巴基斯坦的綜合國力,爭奪克什米爾,1971年11月21日,印度又發動了旨在肢解巴基斯坦、在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印軍集中主力,從西南、西北、北部、東部同時向東巴進攻,克服了梅格納河和恒河兩大天然屏障,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形成了包圍。為策應東巴作戰,印巴雙方在西線也展開了激戰,並形成了僵持局面。12月16日,東巴軍隊戰敗投降,戰爭遂告結束。此戰巴受到嚴重打擊,除人員裝備的損失外,最大的損失是在戰後失去了東巴這片領土,失去了牽制印度的戰略側翼,而且軍事實力也大為削弱,致使南亞次大陸的戰略格局失去了平衡,從此印度基本上確立了在該地區的霸主地位。

  2 至今衝突不斷

  歲月流逝,克什米爾問題已變成兩國最為敏感的問題,邊境局勢時緊時緩,幾度險些兵戎相見,對南亞地區局勢構成嚴重影響,已成為世人矚目的地區性熱點問題之一。兩國均把半數以上的兵力部署在克什米爾停火線地區,1971年後,雖無大的戰事,但小交火不斷,特別是1984年,印度先發制人,以武力奪佔了克什米爾地區停火線末端具有戰略意義的巴占星峽冰川地區,使軍事對抗進一步升級。

  印度在印佔克什米爾地區長年駐軍35萬。近年來,印佔克什米爾地區人民爭取獨立和自決的鬥爭日益高漲,他們建立了“克什米爾解放陣線”等抵抗組織,不斷舉行罷工和示威遊行,大規模騷亂時有發生。印一方面指責巴支持參與了這些活動,另一方面出動大批軍警加強對穆斯林等分裂活動的控制和鎮壓,多次造成流血事件。1989年以來,印佔區穆斯林武裝派別暴力活動導致3.5萬人喪生。印把克什米爾印控區的恐怖活動完全歸咎於巴,認為這是巴對印進行的“代理人戰爭”。其目的是破壞印的穩定,使印忙於處理內部事務並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從而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達成有利於巴的解決方案,並認為巴軍事情報局是其境內武裝叛亂活動的幕後組織者。印度指責巴軍事情報局利用蘇軍侵略阿富汗時期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該局向阿抵抗組織提供的大量援助,以及蘇軍從阿撤離時留下的大量武器裝備,提供給克什米爾好戰分子。

  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動,印度于1996年12月成立了查謨克什米爾聯合指揮部,由邦政府首席部長任主席,陸軍第15軍和第16軍軍長任安全顧問,目的是協調邦政府、陸軍和中央警察之間的行動。印軍加強了對實際控制線的警戒,建立了三層防滲透體系,採取陣地和機動相結合的部署,並在後方加強了巡邏,特別是夜間的巡邏。此外,印度還增設了600多個邊境警察哨所。

  3 前景昏黑一片

  此次印軍對巴的炮擊,是在曾因腐敗醜聞而下臺的費爾南德斯重新出任印度國防部長的當天和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對印度進行訪問的前夕實施的。鮑威爾訪印,目的就是勸説印巴雙方緩解緊張局勢,因為美方認為,圍繞克什米爾的爭執不僅會在南亞地區製造問題,也會給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增添麻煩。然而印度人還是製造出了麻煩,這與費爾南德斯重新出任印度國防部長不無關係——這位費部長歷來是克什米爾問題上的強硬派。

  小布什上臺執政後,美國的南亞政策曾做過大幅修改,體現出重印輕巴的改變,美軍政要人頻訪印度,印度也對美國的NMD計劃表示支持。而巴基斯坦政變上臺執政的軍人政府在國際上則比較孤立,執政以來,國內經濟進一步惡化,恐怖活動加劇。

  印度這幾年經濟保持了6%的年增長率,並加大了對國防事業的投入,致力於軍事現代化,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作用明顯。印度把自己比喻為“大象”,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南亞其他國家被印度視為鹿或兔子。印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採取拖的辦法,以期形勢朝有利於印方向發展,而巴卻拖不起,急於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911”事件後,巴基斯坦在反恐怖行動中的地位變得舉足輕重,美國又開始調整政策,重修與巴的關係,並相繼解除了由於核試驗對印巴兩國的制裁。穆沙拉伕頂著國內的巨大壓力站到了美國一邊,支持美軍行動,當然也希望通過此次機遇,從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那裏獲得更多的籌碼,以與印度抗衡。

  印度國內政治既複雜又微妙,雖然政黨林立,主張各異,但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是完全一致的。巴基斯坦國內對克什米爾的態度也相當堅決。克什米爾問題與宗教、民族感情和黨派政治糾纏在一起,使這一問題幾乎成了兩國之間的“死結”。(余合虎)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