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巴以衝突不斷

專家訪談:巴以和平 有待時日
04月19日 07:59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這次長達10天的中東斡旋並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令國際社會非常失望,然而對於鮑威爾的中東之行,美國總統布什卻感到非常滿意,中央電視臺請來外交學院的宮少朋教授,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記者:宮教授,您好。1.正如您本月初接受我們採訪時談到的,美國政府為鮑威爾這次中東之行在時機和行程安排上破費一番心思,做了相當的準備,但成效甚微。而布什和鮑威爾為什麼會對這次中東斡旋表示滿意呢? 2.在鮑威爾返回中東前後,您認為巴以局勢會如何發展?

  宮少朋教授:4月17日,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再次與阿拉法特會面之後,他的7天中東之行也將告一段落。鮑威爾是在中東局勢急劇惡化之時來執行這次被外界普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作沙龍和阿拉法特之間的調解者,促成停火。隨著鮑卿行動的展開,大家發現,不知是美國的注意力並沒有集中在“立即停火”上,還是沙龍早就不聽美國的話了,總之,鮑卿此行收穫寥寥。

  三見沙龍

  4月12日,鮑威爾一見沙龍。兩人舉行了約3小時的會談,但沒有為以色列軍隊從西岸撤退定下時間表。會談前,鮑威爾把美國總統布什的信件交給沙龍,信中要求以色列軍隊立刻撤出約旦河西岸;但他同時表示,美國可以退一步接受以色列儘早撤軍的時間表,也就是説,美國方面可以接受以色列不會立即撤軍這個事實。會後,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了美以友誼,稱這種友誼是長期的和“牢不可破”的,並表示理解以色列對“恐怖主義”採取的反擊措施。

  在與阿拉法特見面之後,14日晚,鮑威爾在特拉維夫再次會見沙龍。會談持續了近1個小時,雙方在會談結束後沒有對新聞界發表講話。據以色列官員透露,沙龍在談話中重申,以軍將繼續執行在巴控區的軍事計劃。雖然如此,以色列很快作出了一些表面上的讓步。15日,沙龍表示,以軍將在一週之內撤出拉馬拉和伯利恒之外的其它巴勒斯坦控制地區。

  16日,鮑威爾結束不十分愉快的敘黎之行,與沙龍在耶路撒冷的總理辦公室第三次見面。據悉,鮑威爾仍試圖説服沙龍命令以色列從巴控領土全部撤出。

  二會阿拉法特

  被困拉馬拉的阿拉法特與鮑威爾的會面分外艱難,沙龍稱他們的見面是“悲劇性的錯誤”。12日,耶路撒冷再次發生自殺性爆炸事件,鮑威爾被迫取消原定13日與阿拉法特的會談。直到阿拉法特發表了一份“各打五十大板”的譴責聲明,兩人的會談才終於得以進行。

  14日,鮑威爾在嚴密的安全保護下抵達阿拉法特被以軍包圍的官邸,兩人舉行了長達3個多小時的會談。據一名美方高級官員透露,鮑威爾見到阿拉法特之後,首先以“必須停止自殺性襲擊”為核心進行了40分鐘左右的陳述,而阿拉法特則強調了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苦難。

  17日,鮑威爾再次前往拉馬拉,會晤阿拉法特。隨後他將返回耶路撒冷,並在耶路撒冷飯店舉行新聞發佈會之後離開以色列。據悉,鮑威爾在回國途中還將在埃及作短暫停留,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會晤,然後結束他的中東之行。

  當事各方評鮑威爾中東之行

  鮑威爾:“取得進展”

  16日,鮑威爾説:“我認為我們在取得進展,預期在未來24個小時之內將取得更大的進展。”但他同時表示,正式停火協議並不在他的期望之內,“考慮到眼下的形勢,停火這個詞在目前階段並不是最重要的”。

  白宮:“工作還將繼續”

  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在16日表示,鮑威爾的中東之行取得了“積極成果”。他説:“總統和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將聽取他的報告。鮑威爾是被派到那裏執行一項長期的任務,這一工作還將繼續。”

  巴勒斯坦:“鮑威爾中東之行失敗”

  16日晚,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總書記阿布馬讚對新聞界表示,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此次中東之行是不成功的,因為他沒能説服以色列從約旦河西岸撤軍,也沒能讓以方結束對巴控區的侵犯。他還認為,鮑威爾失敗的原因是美國根本不願説服以色列撤軍。

  約旦總理:“鮑威爾的失敗將導致災難”

  約旦總理阿裏阿布拉吉卜警告説,鮑威爾沒能讓以軍撤離巴領土將給中東局勢帶來“災難”。他説:“這將令地區的局勢十分危險,從而使得整個和平進程受阻,造成混亂。最後也將使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利益受損。”


責編:王京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