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法特夫人:“我與人民共享阿拉法特” |
04月01日 09:25 |
|
|
“選擇這片土地,我自豪”
約旦河西岸,加沙。一輛藍色的巴伐利亞牌敞篷汽車在人流中穿行。時而有人揚手向車上的婦女打招呼。汽車轉過幾個街區,在一群婦女旁邊停下來。“蘇哈來了!”婦女們迎上去。
蘇哈從車上下來,笑著走到婦女跟前。她們緊緊圍著她,訴説著。之後,蘇哈走進一幢新蓋的兒童醫療中心,時而向護士詢問,時而同病童親切地打招呼。
蘇哈是這個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形勢緊張前,她經常親自駕車來這裡視察。婦女們得知了蘇哈的工作習慣,遇到事情就來這裡等她。
外出時,蘇哈常會帶著女兒扎赫娃。汽車在路旁暫停時,扎赫娃會抬起頭來,看著十字路口的巨幅阿拉法特像説:“媽媽,這是爸爸!”35歲的蘇哈這時便會自豪地説:“她像爸爸,她愛爸爸。”
在人們眼裏,蘇哈不僅是個忙碌的第一夫人,而且和藹可親、漂亮而富有風度。蘇哈出生在約旦河西岸一個富裕家庭。上世紀80年代前往法國,在巴黎大學文理學院深造,10年後返回巴勒斯坦。有人曾問蘇哈,離開條件優越的巴黎回到巴勒斯坦,同這裡最忙的人組建家庭,生活是否習慣?蘇哈不假思索地説:“我生在這裡,我當然應該生活在這裡。選擇這片土地,我自豪。”
“我與人民共享阿拉法特”
蘇哈與阿拉法特的婚姻是一個傳奇的愛情故事。從前,也有不少人為阿拉法特牽線搭橋,但都遭到他的拒絕。他説,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他決定終身不娶,他的愛人就是巴勒斯坦。
然而,當阿拉法特1988年遇見這位從巴黎前來突尼斯出席一次國際會議的蘇哈小姐時,他的感情生活發生了變化。不久後,阿拉法特訪問法國,正好由蘇哈擔任翻譯。自此,兩人經常交往,感情日益成熟。
1989年,在突尼斯的一個地下掩體裏,阿拉法特和蘇哈舉行了婚禮。沒有婚紗,沒有伴娘,沒有宴席,簡單儀式之後,阿拉法特就回到了他的工作中。婚後,阿拉法特並沒能像一般新婚夫婦那樣與蘇哈朝夕相處。即使1995年蘇哈在巴黎生孩子時,阿拉法特也沒有陪伴妻子,甚至沒去看看剛剛出生的女兒。但蘇哈對自己的選擇並不感到後悔,她説:“我與巴勒斯坦人民共享阿拉法特。”
近來曾有傳言,説蘇哈同阿拉法特的婚姻出現了裂痕,因為在巴勒斯坦很少看到她了。對此,蘇哈在接受採訪時説,她從來沒有和丈夫在一起呆過一整天。她四處搬家,但完全是出於安全考慮。他們的婚姻沒有問題。她説:“我們彼此相愛,但不需要炫耀。”
“我也是爭取和平的戰士”
英國《泰晤士報》在一篇文章中曾評價蘇哈説話直率,不會含蓄,缺乏“第一夫人”應有的謹慎。甚至有傳言説,蘇哈的個性已經給她惹出麻煩。
她曾對中東和平進程提出批評,也曾指責過巴勒斯坦政府,説有些政府成員沒有主見。她還曾嘲笑在西岸建立賭場的建議。她説,讓那些經濟顧問們看一看吧!對面就是難民營,我們缺乏醫院、病床、學校,但你們卻要開賭場!一些和蘇哈比較熟的人説,蘇哈的直言不諱是有名的。但是,他們説,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無論嘴上怎樣説,“她都在用她真誠的心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講話。”
一位外國記者曾對蘇哈説:“你變了,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位溫柔可愛的蘇哈小姐了。你常常突然表現出激情並大膽説話。你考慮過你現在是阿拉法特夫人嗎?”直視著這位記者的眼睛,蘇哈説:“我是阿拉法特的妻子。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事業中,我一直在學他。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已成為和平的戰士。” (夏文輝)
|
責編:曉星 來源:北京晨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