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世界愛滋病日——男士責無旁貸

無知才會恐懼——專訪艾滋病醫生張福傑
12月01日 09:43

  艾滋病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問題,在艾滋病日來臨之際,我們就有關問題採訪了地壇醫院艾滋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艾滋病臨床協作組副組長、國際艾滋病協會會員,美國艾滋病內科協會會員張福傑。


  找張福傑大夫可真不容易,幾次電話預約他不是在開會就是在查房。最後在醫院裏“抓”到他時,他正在和幾位醫師碰頭會,討論病人病情,出門前還幾次叮囑在座的醫生們把治療方案再討論一下。起初他給我的印象很特別。因為他對我們這些即將要採訪他的人好象並沒什麼興趣,倒是很關心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他説自己正準備換臺新的。言語間的輕鬆與幽默,一改平日裏醫生給我留下的不茍言笑的形象,感覺大家都不是外人。我們的採訪就在這樣一種輕鬆的氛圍中開始了,似乎大家都忘記了此時此刻我們談論的是艾滋病——這樣一個讓很多人聽起來都覺得恐懼的話題,我因採訪一個曾在何大一教授實驗室做研究的中國艾滋病專家而産生的些許緊張也不知不覺消失了。





  記者:您為什麼選擇艾滋病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呢?



  張:其實開始的時候也很偶然。90年以前中國的艾滋病人很少,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外國人或是在外國工作過的中國人。到95年後,艾滋病在中國蔓延的速度越來越快,政府也開始重視。我一直在做傳染病的研究,正好又懂幾句英文,就在98年被派到了在美國的何大一教授(雞尾酒療法的發明者)實驗室學習。回國後一直從事這方面的治療與研究。

  記者:您在開始做這個研究的時候心理上有沒有不適應的感覺?

  張:有,當然有了,大家都是一樣的嘛。當時主要是對這個病不了解。病人的感染途徑是主要同性戀和吸毒,我們的主流社會對這兩種行為本身也有看法,而且來到醫院時已是晚期,基本上沒的治了,過不了多久,長的也就幾個月就死亡了。所以我們那時也覺得恐怖。但後來到美國學習之後,我發現除了一個日本病人以外,其他的都比我結實(笑)。我們看到許多真實全面的資料,有了新的認識,也就不再有恐懼的感覺了。無知才會恐懼。

  記者:現在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醫護人員都要經過特殊的培訓吧?

  張:對。我們有專門的訓練,比如檢測前諮詢,檢測後諮詢等。如果你檢測出一個病人帶有HIV病毒,你如何告訴他就是個問題。有的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直接告訴他得了艾滋病,他可能立刻就去跳樓。所以我們的培訓不光把重點放在治療上,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心理治療。同時還有醫護人員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等等。都是全方位、立體化的培訓。

  記者:在醫生給艾滋病病人進行更多的心理治療的同時,醫患是不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呢?

  張:非常大的變化。現在社會上有病人告醫院、打醫生的現象,但在我們這裡病人對醫生都非常信賴和配合。因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可以治愈艾滋病的方法,病人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都靠醫生治療和藥物的維持。有的病人甚至把醫生看作生存的希望。那麼病人和醫生的這種緊密關係對治療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記者:您在從事艾滋病的過程中有沒有壓力?主要是來自哪方面?

  張:有。但壓力不是來自家庭,也不是這個工作本身。而是艾滋病目前的蔓延情況讓我很擔心。現在艾滋病毒全球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已經有1400萬死於艾滋病,我國去年的感染率上升了30%。被感染者中有40%是婦女,而HIV病毒傳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母嬰直接傳染,也就是説這些婦女的小孩都會感染。如果一種傳染病在人群中佔很大比例,就會威脅整個人類,這是從醫學角度講。另外從社會角度講,如果我們健康人對這些病人不接納,不關心,這麼一大群人出現反社會的情緒,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大家都要在做好預防的同時,也要更多的理解和關心這些病人。

  記者:今年12月1號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防治艾滋病,你我同關注”(I CARE,DO YOU?),作為一個醫生,您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呢?

  張:我覺的現在到了一個大家必須都要關注時候了。就象我們的環境一樣,如果大家都“事不關己,高高挂起”,那最後不論是疾病還是自然環境都會報復我們人類的。政府、媒體、團體、醫護人員、病人、家屬、普通人,我們都要正確認識艾滋病,接納和關心艾滋病人。這樣就會使健康人不會得艾滋病,來自社會各界對病人的愛心幫助他們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張醫生給健康人:正確認識 更多關注 潔身自好 遠離毒品 理解和接納艾滋病人

  張醫生給艾滋病人:困難是暫時的 相信自己 相信大家 (寇維維)


責編:宏偉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