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奧運與經濟

唸唸“經濟奧運”經
08月03日 15:21

  自從北京申辦奧運成功以來,“奧運經濟”一詞迅速走紅。在不少人看來,承辦奧運就等於引來了“金鳳凰”,要讓這只“金鳳凰”在中國有個舒適的家,斥鉅資搞許多相關的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便成了當務之急。

    早在申辦奧運期間,一些建築設計單位已提前動手,為新北京新奧運“描繪”藍圖。現在申奧成功,這些圖紙也隨之出籠。其中,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第三設計所匠心獨運,替北京奧運會設計了一座高519米的世貿大廈方案。519米,無疑是個“世界第一高樓”了。至於為什麼要設計一座這麼高的大樓,方案負責人姜維副所長稱:“從經濟實用角度來説,有100米高就足夠了,但從環境以及其他方面綜合考慮,必須建這麼高才行。”對此,姜先生提出了他的兩個必要理由:一是將大廈作為奧運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二是在北京中軸線上起到北端收尾的作用———這個理由比較深奧,只是我鬧不明白,如果沒有這座世貿大廈,北京市的城市佈局是否就不協調?

    現在,人們更多地將目光盯在了奧運的商機上,算計著它能給北京帶來多少收益。但是,這些人恰恰忘了,承辦奧運須先期投入約1700億元的鉅額資金。既然北京市政府鄭重承諾,承辦奧運會不向市民集資,那麼,資金相對短缺無疑是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合理分配預算資金,掰著指頭花好每一分錢,成了頭等大事。然而,如果不顧北京的市情,盲目地追求高、大、全,勢必造成財政上的巨大浪費。以正在醞釀中的世貿大廈為例,設計面積達60萬平方米,按每平方米8000元至1萬元的建築成本計算,預計建設費用高達50億元至60億元之多。如此巨大的投入,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投資,還真是個未知數。

    不錯,承辦奧運會能帶來收益固然是事實,由此産生“奧運經濟”一詞也無可厚非。只是別忘了,“經濟”一詞的含義挺多,其中就包含“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果”。像世貿大廈,這麼高的大樓,僅其一年的維修費用就不下一兩億元。如此高昂的運轉成本,真讓人看不出任何“奧運經濟”的影子,頂多是設計單位和建築單位撈了一大筆錢走人而已,而將沉重的包袱甩給了北京市的納稅人!

    所以,筆者認為,承辦奧運,還須先念好“經濟奧運”這本經,即如何在節約上下工夫,不枉花納稅人的每一分錢,從降低奧運成本中尋找最大的收益,而不是為豪華而奢侈、為“世界第一”而鋪張浪費。在這方面,悉尼給世人作出了榜樣:人家並不比北京窮,在承辦奧運時仍搞了不少臨時性建築,連堂堂的新聞中心也在臨時房內辦公,難道他們就不怕全世界的記者笑他們“寒酸”?

    申奧得辦實事,承辦奧運更得務實,否則,花架子工程多了,奧運過後,讓大量無用的“世界第一”建築物成為累贅該怎麼辦?(劉海明)


責編:劉瓊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