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奧運與經濟

綜述:韓國瞄準北京奧運“特需市場”
07月23日 14:14

  中國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獲得成功,不僅喜煞了中國人,也樂壞了韓國人。韓國認為,北京奧運會必將産生一個規模巨大的“特需市場”,韓國企業正瞄準這一“特需市場”開始行動。

  韓國當前的經濟不景氣,受美國、日本等國家經濟下滑的影響,出口和設備投資連月出現負增長,全國上下都為此焦慮不安。北京申奧成功似乎為韓國經濟界注射了“興奮劑”。韓國産業資源部14日剛獲悉北京申奧成功後就發表一份預測報告,認為北京申奧成功將産生巨大的“奧運特需”,借此東風,韓國與中國的貿易規模將大幅擴大,2008年估計將增加到1000億美元。

  韓國財政經濟部次官金振杓23日在全國經濟人聯合會國際經營院組織的夏季研討會上説得更具體。他認為,韓國與中國地理相近,又有舉辦過1988年奧運會的經驗,因此,韓國將“極可能成為北京奧運會特需市場的最大受惠者”。據金振杓預測,在北京籌辦奧運會期間,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將年均增長15%左右,2008年的對華出口額將達到564億美元,為現在的3倍。他同時指出,北京奧運“特需市場”也是各國企業的關注對象,韓國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必須“靈活運用韓中兩國地理、文化的相近之處,制定積極的對華産業合作和銷售戰略”。

  在北京奧運會的巨大商機面前,精明的韓國企業界立即開始行動。它們紛紛發表進軍奧運“特需市場”的計劃,修改對中國投資戰略。韓國媒介把這些計劃和戰略概括為三大戰略,即高科技戰略,對華投資從過去的傳統産業轉為尖端核心産業;當地化戰略,改變過去把在中國的當地工廠當作單純生産基地的作法,轉為在當地完成生産、銷售、流通、再投資的全過程;知名度戰略,在中國展開有關奧運會的各種贊助活動和促銷活動,提高企業在中國的知名度。

  根據這些戰略,韓國LG集團制定了“共享成果,為中國經濟作貢獻”的“雙贏”原則,從7月開始在中國生産其核心戰略産品壁挂電視機和投影電視機,並表示要把在當地的收益用於在當地的再投資,同時贊助中國的籃球、足球、體操等大型國際比賽。SK集團提出“依靠中國人創辦中國一流企業”的口號,表示將在中國廣募人才進行培訓,依靠當地人辦好在當地的投資企業。三星電子公司最近在中國各地進行“馬拉松式”的巡迴售後服務,以提高知名度,同時聲稱要以當地沒有的高級品牌攻佔中國市場。現代起亞等企業集團最近發表的計劃顯示,它將在明年投資3億美元,使在中國當地生産的汽車從現在的2.5萬輛增加到15萬輛,並積極參加在中國舉行的汽車展,提高知名度。

  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9月將在北京舉辦“韓國商品展”,原計劃只接受80家廠商的參展申請,但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傳來後,大批廠商紛紛打電話和發文傳,要求參加這次展示會,謀求將自己的産品打進中國市場,目前要求參展的廠商已經有130多家。該公社社長吳盈教説,在今後的10年,中國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韓國企業,特別是電子、建設企業將托北京奧運會“特需”之福,獲得最大的實惠。(新華社記者高浩榮)


責編:海萍  來源:新華社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