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歐亞之行:胡錦濤就任後首次出訪

中國/哈薩克斯坦睦鄰關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05月23日 16:15

  應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將於6月初訪問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這無疑是兩國關係發展史上的又一盛事,它標誌著中哈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將進入一個更新的時期和更高的階段。

  絲綢古路上的友好鄰邦

  哈薩克斯坦位於亞洲中部,東與中國接壤,西面瀕臨裏海,北同俄羅斯交界,南靠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國土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人口1842.09萬,首都阿斯塔納。

  作為中國西部近鄰,古代哈薩克斯坦地區曾在中西交通史上扮演過重要的角色,對中國與中亞地區乃至與歐洲和阿拉伯地區的文化交流産生了重要影響。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代的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推動了中原農業文化在西域及中亞地區的傳播;公元751年,阿拉伯征服者大敗唐朝軍隊于怛邏斯(今哈薩克斯坦的塔拉斯市附近),從此打開了伊斯蘭教文明由陸路傳入中國的大門;清朝時,哈薩克汗國君主阿布賚汗把子孫送到北京學習,一時使清廷禮儀在中亞成為時尚;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蘭州—迪化(今烏魯木齊)—阿拉木圖—莫斯科間連接起來的“紅色小道”,成為中國共産黨打破封鎖與國際反法西斯主戰場溝通的重要橋梁。

  20世紀90年代,隨著歐亞大陸上地緣政治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哈薩克斯坦宣佈獨立,成為擁有完整主權的民族國家。1991年12月,中國在第一時間裏承認哈薩克斯坦的獨立,並於1992年1月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在中哈關係發展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第二大鄰國,中哈之間有著長達1533公里的共同邊界。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個新生的國家與中國同時面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在爭取地區穩定、謀求發展機遇的共同需求面前,兩國領導人高瞻遠矚、著眼未來,拋開歷史上結下的恩恩怨怨,擯棄恃強淩弱的冷戰思維,從民族國家和睦與地區長遠發展計,通過互信對話、平等協商,形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談判機制。1994年4月,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的李鵬初訪哈薩克斯坦時,兩國正式簽署了《中哈國界協定》;在1997年李鵬總理再次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又簽署了《中哈國界補充協定》。這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簽署,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進一步明確劃定兩國邊界規定了基本的走向,不僅使1500多公里的“中哈兩國邊界永遠成為一條和平、安寧、友好合作的紐帶”,而且為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所指出,《中哈國界協定》的簽署是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要成果,“這是在兩國關係史上首次簽署這種文件。它證明,哈中邊界從國際法標準上看已經得到確定,這是一個重大的成功”。

  接著,兩國在順利解決邊界問題的基礎上,與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道,結成“上海五國”機制,通過1996年在上海和1997年在莫斯科的兩次五國元首會晤,共同簽署五國《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和《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使兩國邊境地區實現安全和穩定有了具體的保障,為國際社會在冷戰後通過互信互利、平等協商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國家關係首開一代新風,也為合作進程深入發展、並建成後來引人注目的上海合作組織打下了信任的基石。

  共同發展的合作夥伴

  由於蘇聯解體帶來的影響,哈薩克斯坦國民經濟遭到了破壞性衝擊。經濟發展停滯、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業率上升、社會保障無力,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僅阻礙著綜合國力的發展,也嚴重威脅著新生獨立國家的主權鞏固與社會安定。哈薩克斯坦領導人根據現有發展條件和自身國情,制定了優先發展能源工業的“資源富國”戰略,借助開發以豐富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儲藏,帶動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據統計,哈薩克斯坦陸地探明儲量達22億噸,哈所屬的裏海地區估計儲量達120億噸。10多年來,哈薩克斯坦以石油工業為國家經濟的龍頭産業,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外資,石油工業在哈經濟中的比重高達80%。2002年,哈薩克斯坦生産原油4700萬噸,國內消費1000多萬噸,其餘都用於出口。據獨聯體有關部門估計,到2015年,哈薩克斯坦的石油産量將達1.8億噸。由於哈薩克斯坦處於中亞內陸的地理位置,實現“資源富國”戰略的首要條件就是建成四通八達、安全可靠的能源輸出通道。而原有經俄羅斯薩馬拉輸往歐洲和經新羅西斯克輸入黑海的舊管道負擔能力有限,開闢新的能源走廊已成為10年來哈薩克斯坦外交和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哈薩克斯坦自然也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國這個東方近鄰。

  從1996年開始,中國成為世界上又一個石油進口大國。目前,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的30%依靠進口,預計到2010年石油進口量將達1.2億噸,2020年將達2.1億噸。中國廣闊的石油市場對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工業構成了強烈的吸引力,而通過中國西部與東部的聯接,建成通向亞太經濟圈能源通道,更是哈薩克斯坦石油經濟所期望的遠景。儘管中哈兩國在目前仍然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困難,但這種不易改變的能源供需結構預示著兩國在能源領域發展合作的樂觀前景。目前,中哈兩國政府有關部門的專家正在積極進行著敷設由哈薩克斯坦西部到中國新疆克拉瑪依輸油管道的可行性研究。同時,兩國間現有的交通運輸合作也在大幅度發展。“第二條歐亞大陸橋”阿拉山口至多斯德克(哈薩克斯坦近中國邊境城市,哈薩克語意為友誼,即原德魯日巴)之間的鐵路運輸貨物通過能力,已由最初的一年200萬噸增至目前的500萬噸。今後這段鐵路的年貨物通過量,計劃將擴大到1200萬噸。在能源和交通領域合作的推動下,中哈經貿合作發展連年增長。2000年中哈經貿總額達15億美元,2001年達12.3億美元,2002年達到了17億美元。

  全面發展的睦鄰關係

  中哈建交10多年來合作的實踐證明,建立全方位睦鄰友好關係對促進共同的穩定與發展具有長期重要意義。“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重大突發事件,對歐亞地區的安全形勢造成了重大的衝擊;長期為患于中亞地區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在近期也對哈薩克斯坦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販運武器等跨國犯罪活動也因為境外勢力的影響而空前活躍。以有效務實的合作來保障地區的穩定與發展,已成為中哈兩國領導人的共識。

  2002年12月,中哈兩國政府簽署了《中哈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中哈關於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中哈關於預防危險軍事活動的協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使兩國友好關係和互利合作推向更加廣泛、更加深入的領域。政府各部門間、社會黨團間、新聞媒體間、專家學者間的多層面交流與合作,使中哈兩國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昇華到更高階段。今年2月,中國政府向哈薩克斯坦內務部無償提供了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警用設備;4月,由中國蘭州大學援建的第一個漢語教學中心在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投入使用。隨著中哈兩國的互利合作的發展,兩國各民族之間的了解也在不斷地加深。

  哈薩克斯坦是一個以哈薩克族為主、有著131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在中國新疆、甘肅、青海也居住著哈薩克族人口120多萬。共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統,使這個古老的跨界民族成為中哈友好交往的使者。

  1998年,在哈薩克斯坦參加“上海五國”元首會晤的江澤民主席,在參觀冼星海故居紀念館時,一句“遠親不如近鄰” 傳遍哈薩克斯坦朝野,至今記憶猶新。2000年,胡錦濤首次訪問哈薩克斯坦,當時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幹練、深邃給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此次作為中國新一代領導最高領導人,胡錦濤主席再訪哈薩克斯坦必將使兩國的睦鄰友好合作關係跨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許濤博士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歐亞研究室副主任)


責編:劉棣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