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羅斯歷史名城聖彼得堡:300年的變遷與輝煌 |
05月26日 13:41 |
|
|
新華網5月26日消息 5月27日,聖彼得堡將迎來它的300周歲生日。俄羅斯將舉辦新世紀最盛大的慶祝活動,向全世界展現這個歷史名城的迷人風采。
俄新社:盛大的週年慶典
聖彼得堡市算不上“高齡”,與擁有千年曆史的俄羅斯古城大諾夫哥羅德和普斯科夫,以及具有850多年曆史的莫斯科相比,聖彼得堡也只是個“小夥子”。然而,即將展開的紀念聖彼得堡建城300年的規模宏大的慶祝活動,卻是前所未有的。難怪評論家在報上撰文説:“這次紀念活動可與加冕典禮相提並論。”
不知情的人也許會説,不就是因為聖彼得堡是現任總統的故鄉嘛。不錯,弗拉基米爾 普京是聖彼得堡人,總統班子的大部分人也來自聖彼得堡,是總統的同鄉。然而,更重要的是,俄羅斯人由衷地景仰自己的“北方首都”、“北方威尼斯”。的確,聖彼得堡是個命運獨特、風貌不俗、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
根據慶祝計劃,在聖彼得堡5月27日“生日”當天,安放在彼得保羅要塞一個棱堡上的152毫米榴彈炮將再次發出空爆彈。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在來自全世界的貴賓面前親自操作。
慶祝計劃在“白夜”的映襯下從5月23日開始啟動,這種神奇的效果得益於聖彼得堡處於北緯60度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聖彼得堡與世界各國的52個城市有著密切聯絡:芬蘭的圖爾庫、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英國的曼徹斯特、伊朗的伊斯法罕、中國的上海、日本的大阪,以及印度的孟買等等。
節日期間,全市精心整修的所有宮殿都將對遊人開放。5月31日,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將觀賞重新修復的琥珀廳。這是俄羅斯建築師、美術家和寶石匠師24個寒暑辛勤工作的結晶。
俄羅斯政府為建城300年慶祝活動投資不菲。計劃的預算幾經修改,最後確定為807億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修築防洪工程、修建環路和修復名勝古跡,以及改善城市基礎設施。
瘋狂的沙皇構想 傳奇的城市
據法國《費加羅雜誌》文章,1703年,當彼得大帝作出要在涅瓦河河口建一座城市的決定時,人們都驚呆了。在波羅的海附近荒涼的沼澤地帶建一座城市,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人們更難以想象這樣一座城市會長期存在下去。然而,3個世紀過去了,作為俄羅斯歐洲部分象徵的聖彼得堡卻依然存在。它的長期存在證明,當時被視為瘋狂的這一沙皇構想是有道理的。
彼得大帝要在那裏建一個要塞,以鞏固他在波羅的海地區的戰果、對付桀驁不馴的瑞典人、防止瑞典人從海上發起進攻嗎?他要使這個建於荒涼地帶的要塞今後成為他的國家的首都嗎?1703年5月,要塞已基本成形,他在城外修建了一座供他個人使用的小木房。這表明,他要使這個城市成為國都。
工程的開始階段有一個傳説,説這座城市的具體修建地址是根據一隻鷹的指示確定的。那只鷹暗示,聖彼得堡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心。
但彼得大帝親自領導艱巨的城市修建工作。波羅的海附近是沼澤地,那裏沒有能提供木材的森林,也沒有能提供石料的採石場,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料都必須從遠處運來。在這之前,首先必須把沼澤裏的水排幹。
彼得大帝從國外請來建築專家,讓這些專家把知識傳授給俄羅斯人。龐大的施工隊伍是由農奴和士兵組成的。這項工作與其説是一項正常的建築工作,還不如説是一種苦役。許多人死於這種“苦役”,逃跑的人也很多,當局便不斷從農奴及民眾中抓來新的勞動力填補施工隊伍。
起初,工程以木材和土方為主要建築材料,但漸漸地,石料成了主角。從1710年開始,被強迫遷入該城的居民每個人必須提供100塊石頭,其他每個進城的人也必須帶入一些石頭。逐漸修建起來的這座城市面向大海。按照彼得大帝起初的計劃,它必須取代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為整個俄羅斯面向歐洲的商業中心:彼得大帝的雄心是“促使”俄羅斯成為歐洲國家。
修建了聖彼得堡以後,還必須充實這座城市的人口。沙皇頒布了一系列敕令,規定莫斯科的某些社會階層或行業的人(如軍人與商人等)必須移居聖彼得堡。這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移居,因為聖彼得堡草創不久,經常受到火災和洪災兩大災害的威脅。但是,儘管住在這座城市裏很危險,該城的居民卻在漸漸地增加:1725年為4萬人,1750年達9 5萬人,1800年便增加到22萬人。
發展道路曲折 風格越來越豐富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時,他的這個首都一度處於危險之中。許多人主張返回莫斯科,彼得大帝的遺孀面臨巨大壓力。雖然葉卡捷琳娜一世頂住了這一壓力,但她的繼任者————年輕的彼得二世卻讓步了,他到前首都莫斯科接受加冕並住在了莫斯科。在3年的時間裏,聖彼得堡蕭條了。但是,1732年,女王安娜回到了聖彼得堡。在她統治時期,東西兩個首都一直保持著一種平衡。
1762年上臺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結束了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間搖擺的歷史,聖彼得堡終於成了帝國的唯一首都。女王著手規劃整個聖彼得堡的格局,按照自己的更為傳統的藝術風格策劃修建了一些建築物。彼得大帝根據荷蘭人的啟發已經使聖彼得堡具有了意大利城市的風格,他的女兒伊麗莎白的努力則進一步使這座城市成為俄羅斯的“北方威尼斯”。而在葉卡捷琳娜二世執政時期,聖彼得堡更具有了新古典主義的色彩,成為歐洲最豪華的城市之一。葉卡捷琳娜二世公開拋棄了把莫斯科作為另一個首都的主張。在她執政的34年裏,她只4次到過莫斯科,並且每次在莫斯科住的時間都比較短。
按照建造者們的設想,聖彼得堡應當成為一個港口城市和國家行政管理城市。到18世紀時,聖彼得堡又開始同時扮演第三個角色:成為國家現代經濟的一極。冶金工業和棉紡工業在那裏發展起來了,同時出現了一些銀行和保險公司。城內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外國人(特別是英國人)。
儘管聖彼得堡取得了很大發展,但許多俄羅斯人仍然懷念莫斯科。1824年,聖彼得堡遭遇特大洪災,這使得關於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爭論又重新變得激烈了。彼得大帝當初的決策錯了嗎?關於這個問題,作家赫爾岑回答説:是的,他錯了,因為這座城市沒有歷史,也沒有前途。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答也同樣無情,他認為那些宮殿都顯得“矯揉造作”,是當時思想界混亂不堪的象徵。然而,當初開始建造這個城市時,一切都是按照首都的設計進行的,風格是連貫的。不過,後來的歷任統治者在任期間都修建了一些自己的建築物,這些新增的建築物或者參考莫斯科的俄羅斯風格,或者借鑒西方的現代風格。所以,從1725年以後,聖彼得堡就不斷變化著,風格越來越豐富,規模越來越大,但整個城市仍保持著驚人的和諧色彩。
十月革命聖地 復活的美麗都市
到20世紀初期,聖彼得堡在人口和經濟方面充滿活力。與此同時,聖彼得堡在文化上也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當時已是白銀時代(與普希金時期的黃金時代相對而言)。在文化沙龍、學者協會甚至酒館裏,到處都能聽到討論哲學或宗教問題的聲音,到處都能聽到朗誦詩歌的聲音。
當時,聖彼得堡的知識分子都嚮往大變革,鼓動工人群眾(聖彼得堡的工人人數在不斷增加)起來造反。1905年和1917年的革命正是始於這個形勢一直不穩定的城市,俄羅斯的議會生活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雖然列寧領導的1917年十月革命是以聖彼得堡為中心,但是在1918年1月9日,列寧及其政府離開了聖彼得堡,決定把莫斯科作為後來蔓延到全世界的革命的策源地。於是,長期以來關於兩個首都的爭論結束了。1924年,列寧去世,聖彼得堡從此變成了列寧格勒。
1991年舉行的一次公民投票卻又使歷史回到了它的起點:聖彼得堡復活了。但是,俄羅斯的首都還是莫斯科。遷都以後,俄羅斯的政治和行政生活、投資活動以及重大經濟決策都集中在莫斯科了。
|
來源:CCTV.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