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高度復測在青藏交界山區12測量點開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3日 09:15)
|
|
|
測量隊員鄭林(右)、高北佔正在格爾木測量點進行GPS衛星觀測。 記者 趙亞輝攝 |
人民日報消息:3月17日早上8時15分,在青海和西藏交界的崑崙山區和唐古拉山區,銀裝素裹,白雪茫茫。此間海拔超過4500米,6級大風和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讓萬物失去生氣……
在連綿起伏的雪峰之下,在凜冽的寒風之中,在青藏公路沿線從格爾木到安多約800公里的大山裏,已經野外宿營一夜的中國珠峰測量隊的30多名隊員抖擻精神,分別在4個主測量點和8個附測量點上,同時打開悉心架設的GPS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關,展開了為期48小時不間斷的聯機觀測。這次聯機觀測是備受關注的2005珠峰高度復測行動啟動後的第一次實測,標誌著珠峰高度復測行動正式開始實施。
“如期”頻遭意外
按照2005珠峰復測行動計劃,此次聯機觀測是如期開始的。但“如期”的實現來之不易!來自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近40名隊員組成的中國珠峰測量隊是3月10日從西安出發的,在第二天,剛剛進入海拔2000米的高原地帶,一輛新購置的大卡車就因為“水土不服”,電路主板出現故障被迫拋錨;第三天,又有一輛大卡車出現了故障,不能行駛……這些意外打亂了整個行車計劃。為不耽誤珠峰復測行動進程,測量隊立刻決定:一方面留下幾名隊員現場處理,同時從西安調派新車;另一方面,其他隊員先行趕往格爾木,同時將兩輛大卡車上的貨物分解,把最先需要的設備轉移到別的車輛上。到達格爾木後,幾名新隊員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還發生頭疼和嘔吐。面對意外和困難,隊員們迅速進行了車輛和人員的重新編組,任務也進行了重新分工,確保了聯測沒有延期……
復測面臨考驗
在海拔4800米的崑崙山五道梁主測量點,聯測順利開始之後,負責此次測量任務的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副隊長陳永軍告訴記者:從今天起,珠峰高度復測行動就算全面展開了。在隨後的1個多月裏,測量隊將在青藏高原的30個主測量點和50多個附測量點上展開6輪聯機觀測行動。測量隊員的足跡將穿越藏北無人區和崑崙、唐古拉、喜馬拉雅、岡底斯等藏區大山。這些被精心選擇的測量點都是青藏高原板塊典型的地理標點,聯機觀測的數據結果將反映青藏高原地殼變化進程的細節,對實現此次高精度測量珠峰高度的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高海拔青藏高原地區,48小時的聯機連續觀測對隊員們是場艱巨的考驗:
首先,聯機觀測要求各測量點必須同步觀測才能保證數據精度。這意味著,不論天氣如何惡劣,道路如何艱難,隊員們必須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測量點。事實上,許多測量點並不在公路旁,有些在山頂,有些在戈壁,有些在草叢中,要找到這些點並不容易。在這次聯機觀測中,為找到唐古拉山地區的一個測量點,一組隊員花費了一天的時間。
其次,找到測量點後,架設儀器的要求也很高。為保證精度,GPS儀器的架設一定要嚴格整平、對中,且要安放在平穩安全的地方,既要方便操作,又要不妨礙衛星信號的接收;架設天線時,天線定向線應指向磁北,定向誤差不得大於 5o。記者在五道梁看到,隊員們雖是“熟練工”,卻依然在寒風中工作了兩個小時,才完成這個“技術活”。
第三,由於氣候環境惡劣,隊員們需要隨時監測設備的工作狀態,每過兩小時還要詳細檢查儀器的工作進程和接收數據情況。比如,在每時段的觀測前後要各量測一次天線高,如果誤差小于3毫米,取中數採用,否則,就要重新架設、整平儀器。為保證儀器能夠正常工作,隊員們在測量過程中可謂“各顯神通”。記者看到:在位於格爾木地震臺的格爾木主測量點,隊員鄭林用自己的羽絨服把數據接收機裹起來,裝在揹包裏;在五道梁主測量點,隊員張建華把儀器放在自己休息的帳篷裏,用棉被蓋起來……45歲的測量隊員郭慶生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他笑著對記者説:“我搞26年野外測量了,有一條經驗:這些儀器比我們嬌氣,享受的待遇自然要比我們好。”
“如果不出意外,到19日上午8時15分,這次聯機觀測就會成功完成”,陳永軍説,“之後,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將是藏北無人區。” (記者 趙亞輝)
責編:戴昕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