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 正文

袁隆平(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6日 14:59)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人,為我國糧食生産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雜交水稻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方面。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併發表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係配套並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現我國雜交水稻的各個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産20%。此後,他又提出“兩係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概念,國家“863”計劃據此將兩係法列為重要項目,經項目組科技人員6年的刻苦研究,已掌握兩係法技術,並推廣種植,現佔水稻面積的10%,效果良好。

  1997年,他在國際“超級稻”的概念基礎上,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産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實驗田取得良好效果,畝産近800公斤,且米質類粳稻,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解決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産量難題奠定了基礎。

  在全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1976年至1999年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産稻穀3500億公斤。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2.3億畝左右,約佔水稻總面積的50%,産量佔稻穀總産的近60%,年增稻穀可養活6000萬人口,社會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袁隆平院士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産生了強烈反響。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獲得我國迄今為止惟一的發明特等獎。並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多項國際獎勵。袁隆平雖已年屆70歲,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産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著研究、實驗與應用。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