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追蹤兩會 關注科技 > 正文

潘雲鶴代表:一項基金“激活”十萬個大腦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0日 17:22)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專電(記者胡作華、陳二厚、代群)假如建立一項規模為40億元的基金,每年資助1萬個技術創新項目,就可以“激活”10萬個大腦去思考産品創新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院士感慨:“這將對推進産業結構調整産生多麼重大的意義啊。”

  潘雲鶴院士説,科學技術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基礎理論研究,第二層是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術,第三層則是大量的適用性技術。我國已于上個世紀80年代啟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計劃,分別用以資助第一、第二層次的科學技術創新。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現有産品和産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因而設立資助適用性技術創新的“國家技術創新基金”已勢在必行。

  潘雲鶴提出,“國家技術創新基金”可參照NSFC(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成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以自由申請為主,形成開放、公平競爭的運行系統,吸引和調動全國的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的技術創新積極性。如果這項基金的規模能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規模的2倍即40億元左右,一個項目資助40萬元,那麼1萬個項目可帶動數倍於此的人數參與角逐,再加上每一個項目參與評審的人數,一年將會有約10萬人去思考産品創新問題。

  針對目前傳統製造業比重偏大的局面,潘雲鶴認為,要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在於品牌和技術創新,這就需要大量的工藝設計創新和産品創新。(完)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