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追蹤兩會 關注科技 > 正文

循環經濟:如何畫好這個美麗的圓?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7:04)

  如果以圖形為例,循環經濟,無疑是一個美麗的圓,以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圓心,圓弧的起點是資源,依次劃過産品、廢棄物、廢棄物綜合利用,終點又回到再生資源。這種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成為今年兩會代表的熱門話題。

  “拼資源,拼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得改改了”

  “我國已進入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時期,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與日俱增。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李留恩代表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能源消費翻一番支撐了GDP翻兩番。雖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奇跡,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2003年開始,我國出現的煤電油運緊張局面就是直接的證明。

  一串串數字印證了這一點:全國有10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線,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的人均耕地低於0.8畝的警戒線。45種主要礦産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算過一筆賬:“按最低限計算,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也要達到30億噸標準煤,意味著今後要建設百萬噸級的大型煤礦1000個,再建7條大秦線及相應的港口。這是難以想象也很難做到的。”而資源利用效率低情況也很突出。再來看污染情況,去年全國排放廢水460億噸、煙塵1000萬噸、6200萬噸垃圾未經任何處理……

  代表們認為,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必然選擇。

  “發展循環經濟不能停留在紙面上”

  “在經濟指標上去的同時,還要讓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産生活,這樣的社會才是和諧的社會。”宋豐年代表説。

  如今,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長王鴻舉説:“重慶提出要全面推廣和普及節能、節材、節水技術,每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

  在年初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北京、上海市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了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領域的專項規劃。

  但據代表們反映,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五大困難和障礙:各方面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國家還沒有指導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相應的激勵政策和資金補償也不明確。法律法規體系有待完善,特別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規建設仍是薄弱環節。有效的激勵政策、回收處理體系和合理的費用機制尚未建立。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缺乏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

  “讓循環經濟這個圈轉起來”

  宋豐年代表拿起一支筆,在紙上給記者畫了一個圈:秸稈喂牛-産出牛奶-牛糞發酵-出沼氣-渣施肥-催玉米-玉米收割-生秸稈。他説:“就是這個圈轉起來,讓石家莊一年‘賺’了27億元。”

  “越來越多的地方嘗到了發展循環經濟的甜頭。”馬凱説,“發展改革委已提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從資源開採、消耗、廢棄物處理、再生資源、社會消費五個環節提出了明確的意見和要求。”

  “關鍵是轉變觀念,大家都知道循環經濟是個好東西,但具體操作起來要找好突破口,我覺得首先要從節煤、節電、節油、節水抓起,減少能源的消耗量。”于學信代表説。

  代表們提出,當前中央和地方都在組織編制“十一五”規劃,一定要把循環經濟放在規劃的重要位置,把循環經濟理念滲入到各類規劃的編制中,整體推進循環經濟。

  代表們認為,隨著人們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逐漸深入,産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力度加大,循環經濟法規體系的日趨完善,循環經濟這個圈,輻射半徑將越來越大,形狀將越來越美。(新華社記者賀勁松、杜宇)

責編:戴昕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