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大會動態

楊福家表示,一流大學不一定大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2日 16:14

  新華社海南博鰲11月21日電(記者李斌、趙葉蘋)一流大學不一定大、高校“更名熱”有些過頭……正在此間舉行的中國科協2004年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協副主席、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坦言。

  在分析歷年物理、化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研究經歷後,楊福家表示,一流大學的建設和學校的規模、研究生人數、高樓大廈等因素沒有直接聯絡。

  一流大學並不等於“必須大”“必須有醫學院”“研究生人數必須超過大學生”和“必須有一流的人文學院”。楊福家説,高樓、佔地面積等也與一流大學的概念沒有直接的聯絡。決定科學研究水平的關鍵在於人。

  楊福家説,2004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加州大學的葛洛斯、加州理工學院的普利澤、麻省理工學院的威塞克,他們取得關鍵成果時都非常年輕,分別是32、22、24歲,後兩位當時為在校研究生。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獲獎依據都是他們在學校期間的碩士、博士畢業論文。

  他介紹,2004年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所涉及的學校: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聖達巴勃拉分校都是世界一流大學,前4所更是世界頂尖大學。但含醫學院的綜合大學僅為哈佛大學,5所學校的學生人數均在2萬以下,其中3所更不到1萬人。加州理工學院學生規模更是僅為2100人,這所學院卻産生了數十位諾貝爾獎得主。

  “這5所大學的佔地面積都不大,4所學校的面積均少於2500畝。”楊福家指出,“它們高樓稀少,更沒有超高層建築。但不論哪個學院,都人才濟濟。”

  “世界上一流大學之所以稱為一流,除有大師外,最主要是有一批從世界範圍挑來的風華正茂、思想敏銳的優秀博士生。”楊福家説,“他們在充滿好奇與激情、充分發揮民主的歡樂集體中,沉醉於科學前沿的難題林海中,日夜奮鬥。”

  楊福家説,世界一流大學的活力在於講師、副教授、教授在學術上都是平等、獨立的,誰也不領導誰。他們面臨同樣的競爭,博士後畢業也需要從講師開始研究。(完)

(編輯:戴昕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