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飛的“竹蜻蜓”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6日 13:58
主持人:人類有史以來就嚮往著能夠自由飛行。古老的神話故事訴説著人類早年的飛行夢,而夢想的飛行方式都是原地騰空而起,像現代直升機那樣既能自由飛翔又,能懸停于空中,並且隨意實現定點著陸。例如哪阿拉伯人的飛毯,希臘神的戰車,都是垂直起落飛行器。然而它們畢竟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那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太低,不可能創造出載人的飛行器,直升機是用發動機帶動懸翼産生升力,能垂直上升下降,空中懸停,又能向前後左右任一方向飛行的航空器。它可以在狹小場地起飛和降落而不需要跑道。
中國古代的玩具“竹蜻蜓”在18世紀傳到歐洲,啟發了人們的思路,達 芬奇的直升機畫稿也記錄了這位意大利人對這種飛行器充滿激情的幻想。1907年11月13日,距離世界上第一架飛機在大洋彼岸誕生還不到4年,科爾尼在自己的家鄉法國諾曼底駕駛自己設計製造的直升機生空。這是動力直升機第一次離地飛行,雖然起飛高度只有0.3米,留空時間只有20秒,但它卻宣告了直升機的誕生。
現在世界各國都擁有了直升機,在現代社會中這種飛行器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武裝直升機在地空一體的現代戰爭中作用尤其不可忽視。它是敵方坦克部隊和陸軍集群的可怕殺手,因此有“空中騎士”之稱。
中國直升研究所成立於1969年,中國直升機發展的故事主角少不了這裡來自天南地北的創業者。
主持人:倪先平小時候他對“竹蜻蜓”癡迷不以,長大後設計直升機成了他的夢想,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直升機人才,是我國第一架自主研製,自行設計的直—11型直升機的總設計師。他也是活躍于中國直升機事業的少壯派。
第一部分 與直—9的親密接觸
主持人:倪總您好,歡迎您來到中國航空博物館。您是80年從南航直升機專業畢業的,據我所知,當時的國家特別需要你們這批人才,有點等米下鍋的意思。
嘉賓:我們南航77屆畢業生是文化大革命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直升機專業大學生,十年動亂耽誤了很多事情,80年國家發展航空的大背景下非常需要我們這批人。班裏三十多人,畢業後一半分配到景德鎮直升機研究所,一半分配到哈爾濱飛機研究所。
1979年,我國原有的直5直升機由於性能落後而停産,直升機處於後繼無機的狀況。有很多急需單位已經打了進口直升機申請。有關部門認為引進先進機型對我國直升機發展更有利,最後法國“海豚”直升機被首先選定。我國擁有了這種機型的專利生産權,在我國的稱號為直—9型,而我方工廠的生産技術基礎處於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先進的産品和落後的手段要求我國飛機製造企業迅速改良生産工藝,同時擺在直生機科研部門的問題是儘快完成這一機型的國産化和改型探索。
主持人:像您這樣剛分配到所裏的大學生,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嘉賓:就是參與直9的反設計。
主持人:反設計是什麼工作?
嘉賓:就是按照給出的圖紙,琢磨人家的設計思想。當時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直升機,只有從國外引進。有了圖紙,並不是就有了設計直升機的思想體系,人家告訴你螺絲必須是這樣的,你就要琢磨螺絲為什麼要是這樣的,科研中我們把這種工作叫“反設計”。就像你拿著圖紙可以做出一件很好的衣服,但是你想將來自己設計出同樣水平的衣服,就要先領會這件衣服的是設計思想。
主持人:當時,我們國家的直升機技術和先進國家的技術差別有多大?
嘉賓:應該是30年。
主持人:換句話説,您和您的同事在用落後30年的技術理論,對先進機型進行反設計,這項工作的難度應該不小吧?
嘉賓:困難總是有的。那段時間,首先要對直9各方面的技術參數背得滾瓜爛熟,然後就要根據基礎理論,琢磨它的設計思想,雖然我們當時總體是落後,但是對直升機的基本原理的理解並沒有偏差,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主持人:您工作的地方是在江西景德鎮,據説和您一同分配到那裏的同學有的看了一眼生活環境就走了,有的根本就沒來,據説,那裏的生活環境非常艱苦。我這裡有一段錄像,錄像中的人和景您一定不陌生。
(放錄像)
主持人:像剛才説的那種情況您遇到過嗎?
嘉賓:這個人是比我晚一些到所裏的同事,他來的時候所裏條件比我剛來是還算有所改善。這個問題主要是搞清楚你自己想要什麼。生活環境的艱苦是能夠克服的。
主持人:可是據我所知您也曾經動搖過,是嗎?
嘉賓:是的,80年代中期社會上知識分子地位驟降的形勢,也讓當年分配到環境相對艱苦的研究所的同學紛紛離開,走就意味著放棄專業,因為並不是任何地方國家都會建立研究直升機的機構,自己也曾經動搖過。親友也有勸我快走。
主持人:最後您還是留下來啦。
嘉賓:對
主持人:你們那屆同學走了多少?
嘉賓:我們分配到所裏十四個人,走了十二個,最後所裏就剩下兩個人沒走。
主持人:一個是您,那個人是誰?
嘉賓:我妻子。
隨著現代戰爭的發展,軍隊迫切需要一種武裝直升機。在對直9進行反設計的基礎上,我國對直9進行武裝的改型設計工作于1986年11月正式開始,兩年後,直9武裝直升機首飛成功。對於直9直升機的改型設計成功,結束了中國不能研製生産武裝直升機的歷史,解決了部隊訓練、演習和執行任務的迫切需要,對陸軍航空兵的建設和國防有重要意義。
第二部分 從“竹蜻蜓”到直升機
主持人:我手裏的這個玩具您應該不陌生。據説這是您小時候最愛玩的遊戲。
嘉賓:對,那個時候跟著大孩子玩這種東西,小時候不懂,只是覺得好玩。其實這種遊戲是我們祖先對空氣動力比較早的一種認識的産物,你看(演示遊戲)它的上升原理與直升機的上升原理是一樣的。
主持人:恢復高考,您在志願一欄填寫飛機專業與這種遊戲有關係嗎?
嘉賓: 如果説到關係應該是潛意識的。我們這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落後”就會挨打,恢復高考填志願沒有填武器和別的專業,填了直升機,可能是潛意識裏總有這麼一種關聯。
主持人:您念大學時給您授課的應該是我國直升機領域裏的老前輩吧。
嘉賓:對,我的很多老師都是留蘇,或者在直升機領域很有研究成果的人物。我的老師王適存,在世界直升機領域有著名的“王氏理論”,高震也是參加新中國最初直升機事業的人。也正式像他們那樣的人,才使中國直升機事業有了起飛的基礎。
主持人:我們國家真正意義上搞直升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嘉賓:因該説是從1956年引進直5,開始的。
1956年,新中國的建設者從蘇聯引進了米4機,型號定名為直5,在直5的基礎上,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者們還探索了多種不同類型的直升機産品,有的投入了批量生産,有的僅僅完成了樣機的製造,這些直升機産品在新中國直升機工業的發展中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回憶。
主持人:直6中型直升機的研製是從1966年初開始的。由於直5直升機存在發動機功率低、高溫高原性能差、載荷較小等缺點,不能完全滿足部隊的需求。直六使中國直升機從活塞動力走向渦軸動力,直6研製成功是新中國直升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設計定型的直6直升機後來未能投入批量生産,軍隊也未將直6列入裝備系列,訂貨的空白導致直6直升機于1979年停産。直6未正式投産的原因主要是在當時的環境下直6直升機機型已顯得落後,單發動機不安全。您認為您所遇到的科研環境與您的前輩們遇到的科研環境有什麼不同?
嘉賓:應該是不一樣的,解放初期,我們國家百廢待興,對直升機的需求是要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出飛機是第一任務。而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研究所是69年才成立的,十年動亂拉開了我國直升機與世界直升機的距離,研究所的建立為我們國家學習和趕上世界水平提供了基地。
第三部分 騰飛的“竹蜻蜓”
主持人:您是直11的總設計師,我們中央電視臺就購買了一台您設計的這款機型作為航拍用機,直11是在什麼時候確立研製的呢?
嘉賓:雖然直—9的改型,國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僅僅是一個型號並不能滿足一個國家對直升機的需求,輕型直升機在通用市場需求迫切,從此入手,國家決定製造完全意義上自己的直升機,直—11在上世紀90年代初正式立項。
主持人:也就是説,我們國家經過20年的研究,摸索在90年代具備了自主研製直升機的能力。
嘉賓:具有能力是一方面,還有很重要的原因就國家經濟發展了,有這方面需求,我們現在的科研立項也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
主持人:設計直11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
嘉賓:當然是旋翼,任何一架直升機的設計難點都在於解決旋翼的空氣動力問題。
主持人:我知道飛機在研製過程中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危險性,我聽説直11就做過一種叫做“死亡回避區”的危險實驗,這是種什麼樣的實驗?
嘉賓:在研製過程中直11做了115項實驗,它在飛行實驗中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考驗。
主持人:2000年9月俄羅斯一級飛行員戈列耶夫駕駛直11在青藏高原完成了高原地區邊界科目試飛,順利創過了飛行禁區,實現了國內飛行史上的重大突破,這位曾經飛過國外數十種直升機的飛行員説:“凡是國外直升機能飛的科目,直11都能飛。”
2000年中國自行研製的輕型直升機試飛成功,2002年,這種機型經過改制,成為中央電視臺航拍機,目前,它已經成為中國通用直升機中最活躍的機種。
主持人:我知道您今年7月剛剛調到北京工作,這是您人生的第一次調動。適應北京的生活嗎?
嘉賓:從畢業到今年7月,我在景德鎮呆了20多年,是因為那裏有我的事業,現在調到北京也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感覺,和我共事的還是我熟悉的航空人,我幹的還是直升機那攤子事情,對直升機我太熟悉了,我想,直升機對我也不會陌生。
主持人:您剛畢業是我國直升機水平距離世界先進水平有30年的差距,那麼目前您主持研究的我國高新直升機處於什麼水平呢?
嘉賓:這個機型應該能夠達到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主持人:在我們一般人的眼裏,科學家好像總是被工作佔據太多時間,似乎都是無暇關注生活的人,您認為您是這樣的人嗎?
嘉賓:我也有很多業餘愛好。我喜歡書法,運動。只是有時確實工作太忙,生疏了
主持人:我們聽説您還有一個絕活,就是很會品評紅酒,甚至喝一口,就能品出是酒的出處和年代。
(嘉賓笑)
主持人:我們今天給您準備了一份禮物主持人:我想這個酒杯在不久的將來就能成滿中國直升機的又一次慶功美酒。
主持人:縱觀直升機的技術發展往往是這樣:改善飛行性能的要求使得人們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提出新的方案;改善使用效能的要求,推動了新結構型式的産生;而氣動和結構設計的新思想又給動力學和工藝帶來新的課題,解決了這些難題;直升機技術也將在這種循環中不斷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