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區基本概況 (一)地理概貌 (二)經濟社會發展 (三)礦産與水力資源 (四)林特優勢 (五)基礎設施 (六)人文景觀 (七)投資重點 (一)地理概貌 商洛地區地處陜西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豫、鄂、陜接壤處,位於東經108 34’ ̄110 1’25〃、北緯33 5’30〃 ̄34 25’40〃;轄商州市和洛南、丹鳳、商南、山陽、鎮安、柞水6縣。總人口240多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5萬人。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海拔2802.1米;最低點海拔215.4米。屬東部季風氣侯區亞熱帶與溫暖帶的交界地域,故有兩個氣侯帶的過渡性特點。境內除洛南屬黃河水系外,其他5縣1市均屬長江水系。全區四季分明,氣侯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7.8℃ ̄13.9℃,平均降雨710 ̄930毫米,平均日照1860 ̄2130小時,無霜期200多天。 (二)經濟社會發展 建國46年來特別是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商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原材料加工基地,形成了以礦産冶金、建築材料、化工醫藥、食品飲料、日用輕紡等5大支柱産業為主導,擁有30個産業、90多個門類、500多個大類産品的綜合工業體系。獨具特色的果醬、中華獼猴桃醬、2#精銻、糠醛、皂素、推光漆屏風、工藝品、山陽丁香葡萄酒、丹鳳乾紅白葡萄酒、捲煙盤紙等産品中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農業生産條件明顯改善,科學種田、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增強。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馬鈴薯、紅薯、雜豆等,年産量均超過1億公斤;其中「兩薯一豆」産量高、潛力大,頗具深精加工開發價值。對外貿易經營範圍由單一的畜産品擴展到土産品、五金礦金、有色金屬、醫藥保健、工藝品、化工、輕工、電子元件、絲綢等10大類130多個品種,銷入5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商投資企業達174家。「科技與商」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戰略,20年中共取得科技成果127項,新增産值75105萬元。城鄉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改觀。1994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9元,比1978年增長近10倍;職工人均貨幣工資2890多元,比1980年增長3.6倍;群眾溫飽率達97%以上。 (三)礦産與水力資源 商洛地區礦産與水力資源豐富,經濟潛能巨大,開發前景可觀。目前已發現礦産50余種(其中金屬20種),已探明並列入陜西省礦産儲量表的礦種有42種,鐵、釩、銻、銀、螢石、鉀長石儲量為全國之最。以鐵為主的黑色金屬礦儲量6.9億噸(其中柞水大西溝鐵礦儲量3.02億噸),佔全省儲量的46%。有色金屬礦分佈廣、品位高,已被列為全省有色金屬生産基地。境內多處發現金礦,已成為陜西黃金生産新興基地。全區重晶石總儲量1036萬噸,大理石、花崗石總儲量15.7億立方米,其中貴品種13個。商南縣新近探明3大礦床:鎂橄石儲量5億噸,為全國第一;金紅石儲量200萬噸,居亞洲第二;水晶石礦點14個,分佈廣、礦體多、易開採,為全國4大水晶産地之一,其中所採天然五首水晶王,重達350公斤,為國內罕見。 商洛是陜西省水力資源富集區之一。全區河流年均徑流量55億立方米,理論蘊藏量80萬千瓦,可開發30多萬千瓦,現僅開發利用2萬千瓦。主要分佈在丹江、金錢河、可裝機1 ̄2.5萬千瓦的6處,另外商南、鎮安、山陽3縣的水能可開發量,均在5萬千瓦以上。 (四)林特優勢 商洛境內生物品種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有1800多種植物,其中農作物400種,野生植物1400種,享有「南北植物薈萃」之美譽。林特産品頗具優勢,全區宜林面積153.3萬公頃,人均65公畝,活立木蓄積量2154萬立方米,以油松、華山松、馬尾松、樺木為主的用材林1013萬畝,各种經濟林、薪炭林等4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1.4%,木材蓄積量105萬立方米,是陜西省主要木材産區之一。林特土産資源1320種。野生纖維、澱粉、油料等植物260多種。大宗林特産品有核桃、板栗、油桐、生漆、木耳、葡萄、獼猴桃、柿子、蠶桑等。其中核桃、板栗、柿子、生漆等産量避全省之首,核桃産量佔全省80%以上,佔全1/6。中藥材1119種,年産量1萬噸以上,被譽為「天然藥庫」。其中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296種,連彀、丹參、山萸、五味子、二花等收購量達450萬公斤,居全省之冠。野生動物1000多種,列入重點保護的有羚牛、羚羊、蘇門羚、金錢豹、林射、大鯢等24種。柞水縣牛背梁一帶已被列為國家級羚牛自然保護區。 (五)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全區公路總里程4916公里,每百平方公路密度達2.5公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312國道橫貫東西,6條公路幹線直通區外;已開工建設的西(安)(安)康鐵路將穿越柞水、鎮安、正在勘測設計的西(安)南(京)鐵路的將途經商州、丹鳳、商南。國內國際通訊暢通快捷。全區已建成明線、微波、光纜、移動電話、無線尋呼等多種傳送方式的通訊網。市話交換總容量達1.9萬門。農話自動交換改制點53處6704門,自動化程度達80%以上,有5縣(市)相繼建成各類小型水電站643處,裝機總容量26357千瓦,年發電量7065萬千瓦小時,為全區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能源。 (六)人文景觀 商洛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全區名勝古跡有1450多處,著名的歷史古跡有距今萬餘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河口遺址,啟頡造字之地元巴山遺址,三秦要塞-武關,西漢「四皓」墓,唐李密冢等。自然景觀多姿多彩,風光旖旎,引人入勝。柞水溶洞群被譽為「北國奇觀」,是陜西省主要風景游覽區之一;素有「天然動物園」之稱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為「'92中國友好觀光年」旅游項目;丹江漂流,有警無險,令漂流者心曠神怡,深受國內外游人讚嘆。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商洛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吸引了歷代政治名流、文人雅士來此遨游、居住,如秦始皇、劉邦、李密、李自成、李白、白居易、杜牧、韓愈等,都曾在商山洛水之間留下了歷史足跡和大量膾炙人口的不朽佳作。別具一格的商洛花鼓、道情、漢二黃譽滿三秦,近幾年來創作的《六斤縣長》、《屠夫狀元》、《鳳凰飛進光棍堂》等一批優秀劇目,多次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嘉獎,並被搬上銀幕銀屏,「戲劇之鄉」聞名遐爾。以賈平凹、京夫等為代表的一批現代著名作家蜚聲文壇。 (七)投資重點 為了將現有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加大招商引資、開放開發力度,加快全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中共商洛地委、商洛地區行署根據國家「八七」扶貧規劃、全省經濟發展戰略及「漢江工業走廊」建設的區域經濟佈局,結合商洛山區實際,近年來制訂、完善了《1994 ̄2000年商洛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商洛地區對外開放的若干規定》、《關於加快山地開發、發展主導産業的意見》及其《實施細則》,明確了工作重點、奮鬥目標和配套措施。 全區「九五」到2010年的經濟發展,計劃分兩步走:第一步,從本世紀末到2010年,主要依託區內豐富的礦産、生物、水力3大資源,確立適合商洛實際的前沿科技産業,實現對現有支柱産業的開發的改造和延伸轉化,使全區經濟逐步邁上産業鏈長、覆蓋面廣、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集約化軌道。發展重點:一是延伸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為主的採、選、冶産為鏈,重點發展電子工業、有色冶金工業、汽車工業配套的無機鹽産品、非金屬超細加工産品、高純度超精細化工産品,如鋁鹽、鋅鹽、鋇鹽、氟鹽、鐵鹽、硅鹽、鉻鹽等。三是以純天然、無污染的生物資源為主要原料的生物化學工業,重點發展以醫藥、保健品、生物製品為主的綠色化工産品。為此,商洛地區本着「取長補短,形式多樣、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推進與區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大跨度的經濟技術合作,並以優越的條件、優惠的政策,包括按稅法規定實行減免稅、始終讓利、成片開發、從優提供建設用地和基礎設施,給予高於本地職工3 ̄10倍的優厚報酬,優先解決「農轉非」、住房和安排家屬子女就業等,熱忱歡迎海內外有識之士和各界朋友前來旅游考察,洽談貿易,開礦辦廠,投資興業,多方攜手,優勢互補,共創美好未來。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