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之路在發展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9日 10:03)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在“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35週年前夕,記者採訪了孫家棟、戚發韌等當時參與研製的科研人員。他們結合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歷程,暢談了對“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深切體會。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太空時代,並且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35年來,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五號”,中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好,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有關專家認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源於國家實力的提升,源於中國緊緊抓住了發展這個主題。
1999年,留學歸國人員鄧中翰博士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創立了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它製造的第一顆“中國芯”,被三星、飛利浦、惠普、聯想等知名企業大批量採用。鄧中翰認為,正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大背景下,多媒體芯片技術這項高新技術才在中國有了巨大的突破。
我國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充分説明,只有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才能不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詳細內容】
主持人(翟樹傑):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焦點訪談》。
再過幾天,也就是4月24號,這一段來自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的樂曲迴響在我們的心中就整整35年了。35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在航空航天領域,在其他在科技領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我們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這些成就的取得説明,振興中華靠的就是我們全體中國人抓住機遇,走專心發展之路。
解説:這首樂曲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的,而對於76歲的孫家棟老人來説,則更有一種特殊的感受。當年孫家棟就是“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
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想著樂曲,心情非常激動。當時那個年輕的時候,大家在那種時候,火熱朝天,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爭取克服困難,怎麼樣去埋頭苦幹。
解説:“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是中國用自己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的,它的發射成功在中國航天史上具有跨時代意義,標誌著中國進入太空時代。使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孫家棟:
反正我印象裏面,當年1970年4月24號,我們發射成功以後,那在世界上造成非常大的轟動。因為中國人在那種情況下,建國在很短一段時間,上海灘上火柴都叫“洋火”,人力車叫“洋車”,都帶著一個“洋”字。那麼人民成功了僅僅很短這一段時間,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力量,不僅僅有了火箭,不僅僅有了原子彈,同時也可以把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天空去。這個在世界影響是相當大的。
解説:4月24號是“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35週年。在這個日子即將到來的時候,記者今天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館,看到一位老者和幾個年輕學習正在參觀,這位老師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戚發韌,他也是當年“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之一。
戚發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院長):
現在懸挂的這個衛星的模型,就是35年前,4月24號,我們中國用自己的運載火箭長征一號把“東方紅”衛星送上天,我們是世界上第五個國家,靠自己的力量,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送上天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
當時聽了戚院長對於“東方紅一號”的介紹,我們感覺非常地激動。他們老一輩科學家為我們創造了很大的科學成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
老一輩的科學家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創造了極大的科學財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