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南極冰蓋之顛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3日 15:33)
這是地球的最南端,
一個人類從未涉足的“不可接近之極”,
風寒雪暴的冰蓋之顛,
五星紅旗在高高飄揚──
挺進南極冰蓋之顛
這是足以載入人類科學考察史冊的一刻!五星紅旗在南極冰蓋之顛高高飄揚!
一群中國人在這個星球的最南端,一個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的地方默默考察,經過極其詳細的勘測和對比,中國南極內陸冰蓋崑崙科考隊確認找到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南緯80度22分00秒,東經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請記住這歷史性的一刻:北京時間1月18日3時16分。
從這一刻起,南極冰蓋冰穹A這1億萬年來寒冷孤獨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極”,終於有了人類的足跡,中國人的足跡!
南極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最乾燥的大陸,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幾千萬年來,這個地球的遙遠邊疆有98%的面積被平均厚度達2450米的冰蓋覆蓋。東南極冰蓋以冰穹C─冰穹B─冰穹A─冰穹F為分冰嶺,其中位於東南極中心的冰穹A是這一分冰嶺和南極冰蓋的最高點,也是冰蓋上距海岸線最遙遠的一個冰穹,更是南極冰蓋尚未開展科學探測的制高點。冰穹A地區直接接受來自地球平流層大氣的沉積,這裡的冰蓋是原始堆積形成的,儲存著全球的氣候和大氣環境信息。冰穹A地區也是南極冷源的中心區,可望獲得近期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資料,是地球氣候環境動力系統中的最重要驅動源,是現代地球氣候環境動力學本底觀測的最理想區域,在這裡能夠觀測到在地球其他地區無法觀測到的代表全球特徵的氣候環境變化信息與特殊的自然現象。因此,冰穹A作為南極冰蓋冰芯鑽探僅存的最後一個理想地點和世界上雪冰現代氣候環境觀測、大氣與氣象觀測等獨一無二的“科學觀測站”,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學觀測站所無法代替的。有科學家認為,這個點有可能是我們人類21世紀所能找到的最後一個世界性的地理極點。冰穹A下的甘伯採夫山脈是形成于岡瓦納古大陸運動期間的古老山脈。它是研究古岡瓦納古大陸地質運動最關鍵的鑰匙,是研究南極、澳洲、南美洲形成的鑰匙,同時,還是記錄南極和地球古環境和古氣候的日誌。因此,搶先登上“冰穹A”最高點不但能使我國科學家獲得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必將提升今後我國在南極事務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
從科學考察價值來看,南極一共有4個主要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目前美國已在“南極點”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國在“南極磁點”建立了迪蒙?迪維爾站;前蘇聯在“南極冰點”測到了零下89℃的全球最低氣溫,建立了東方站;現在,僅剩南極冰穹A最高點,國際上尚未直接從地面進入該點展開過系統的科學考察活動。
1992年7月,在阿根廷舉行的第二十二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會議上,確定了考察南極內陸的17個冰雪斷面。中國主動提出承擔從中山站到冰穹A的斷面的考察任務。繼長城站和中山站後,我國也計劃在南極內陸建立第三個科考站,冰蓋考察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此做準備。科學家也將通過建立中山站至冰穹A的氣候環境監測系統,全面完成國際橫穿南極計劃中由我國承擔的考察任務。
南極冰蓋隊由13人組成。13人緊密配合,各司其職,形成了一支直插南極冰蓋冰穹A最高點的攻堅隊伍。
隊長李院生、副隊長效存德、機械師:徐霞興、蓋軍銜、崔鵬惠、冰川學家:孫波、侯書貴、張永亮、測繪專家:張勝凱、通訊專家:陳有利、隊醫童鶴翔、中央電視臺記者:陳曉夏、李亞緯(二人同時也為本刊記者)。
2004年10月25日,載著137名科考隊員的“雪龍號”破冰船從上海起航,開始了我國第21次南極考察之旅。
2004年11月24日,科考隊乘坐“雪龍號”,成功穿越了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海域──南半球西風帶,並於11月27日抵達南極。
12月6日, 冰蓋探險小分隊,從南極中山站正式出發。
在經過10多天的跋涉後,12月18日,冰蓋隊正式開始向海拔4000多米的南極冰蓋最高點發起衝擊。
12月24日淩晨,科考隊已離開中山站640公里, 實現了衝頂行程、高度雙過半。
冰蓋隊在沿途每隔兩公里就設立一個路線標桿,每隔10公里就用空油桶設置一個特殊標誌以及無線電聯絡中繼站。
2005年 1月4日21時43分,冰蓋隊成功進入冰穹A區域。
2005年1月1日,突破3000米海拔高度,在南極迎接新年,舉行升旗儀式,高唱國歌。
1月4日,冰蓋隊進入冰穹A區域,冰原上雪丘增加了許多,道路受阻,雪地車顛簸得厲害。當日中山站時間21時43分,距離中山站約1100公里處,隊員們看到了1999年中國第15次南極考察隊留下的標誌物。
1月5日,冰蓋隊遭遇了一場持續3個多小時的暴風雪,一度影響到了正在向南極冰蓋最高點衝刺的隊員們的行進。暴風雪達到了每秒15米,當地的氣溫已經是零下30℃的低溫。
2005年1月8日隨著海拔的不斷增高,冰蓋隊隊員們普遍出現了高原反應,機械師蓋軍銜因反應嚴重離開冰蓋隊。此時,估計距離最高點“約五六十公里”。
2005年1月9日,22時15分,中國南極內陸冰蓋崑崙科考隊李院生隊長一行成功“登”上衛星遙測標識的冰穹A的“北高點”,所在位置為南緯80度22分51秒,東經77度27分23秒,從而標誌著人類首次抵達南極冰蓋冰穹A核心區域。利用手持GPS初步測定,“北高點”海拔高度為4083米,距南極中山站1250公里。從9日開始,冰蓋隊進行緊張有序的尋找冰丘和測量冰丘高度的工作,尋找和測量工作進行得相當艱苦。科學家運用嚴格的“拉網觀測”方法,對這一區域的冰面進行“網格化”,用全球衛星定位(GPS)系統測量每一個點上的詳細數據,數據將經過處理,通過參照海平面計算出高程結論。
經過近一週的艱苦努力,在方圓7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雪地車行程400多公里,測量了大量的數據。終於捕捉到了DOME-A最高點。
冰蓋隊在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共有四項科考任務。除了尋找冰穹A最高點外,還要在這一帶用冰雷達測量冰下地層的狀況;進行冰芯鑽探;並設立一個自動氣象觀測站。在尋找冰穹A最高點工作緊張進行的同時,其它三項工作也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1月17日,人類首次在南極冰蓋冰穹A最高區域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鑽取冰芯等科研活動同時展開。
1月18日3點16分, 科學考察隊終於成功抵達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
小知識:南極之辨
南極區:就是南緯60 以南的大洋、冰架、島嶼和大陸,其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里,其中大洋面積約380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是國際南極條約(The Antarctic Treaty)生效的國際公認區域。
南極洲:就是南緯60 以南的島嶼和大陸的總稱。其中島嶼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大陸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球陸地面積的1/10,相當於37個日本國土面積之和,是我國國土面積的1.45倍,大於美國和墨西哥面積之和,大於歐洲和大洋洲,是世界第五大洲。
南極大陸:就是構成南極洲的主體大陸,是地球南端凸起的一塊大陸,也稱地球的底部,是地球上最後發現的一塊大陸,是地球上至今尚未被開墾和受工業污染的潔凈大陸,面積約120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最高山─文森山峰─海拔5140米米。橫穿南極點的南極橫斷山,將南極大陸分為東西兩塊,西塊稱為西南極大陸,東塊稱為東南極大陸。
(《走近科學》雜誌供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責編:戴昕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