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學對話

如何進行有效的科普宣傳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是普及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傳播現代教育理念、介紹中國和世界文化遺産的專業頻道,于2001年7月9日開播。兩位嘉賓對央視推出這樣一個專業頻道是否持認可態度?
  【特邀嘉賓:陳芳烈】這個頻道的開播我是很高興的,説明我們科學普及有了自己的平臺,有了一個很有效的渠道,但是內容的建設,隊伍的形成恐怕都還需要一段時間,我本人願意積極參與這樣的工程,作為其中一個參與者積極貢獻力量。

  【※月色荷塘※】請二位老師闡述一下電子媒介對科學普及的作用?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電視媒介對科學普及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他是科學普及一支很重要的力量,他所具有的挑戰性首先在於他的傳播非常及時,非常迅速,他能把某時某地發生的最新的東西在瞬間傳遍各處。第二個優勢就是交互性,能夠通過電子媒介可以進行對話,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各種資料的整合。另外,我認為他的靈活性,比如説現在出現了手機小説,是利用手機傳遞短信息的功能,把要傳播的內容傳到每個手機用戶,如果用來傳播一些科學的知識,或者用他來發佈一些有關颱風和天氣的信息,這種手段比其他媒體都及時,電子媒介在科技知識傳播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特邀嘉賓:郭曰方】電子媒體由於它有自己的特點,在科普傳播中是別的媒體無法取代的。它主要一個是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再一個是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第三個是它便於交流互動,群眾可以直接參與。再一個是它覆蓋面廣,所以它的受眾數量大,受到大家的歡迎。如果我們能夠把電子傳媒工作做好,就能夠滿足社會公眾迫切的需求。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傳媒在科學普及中最有利的優勢是什麼?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傳媒在科學普及當中佔有的優勢,就是他能夠在第一時間來反映這樣一個科學的進展,能夠跟蹤他的發展。我們國家在載人航天以後,還有登月活動,都可以通過傳媒來了解到一個歷史進程。第二,他能夠把很多資源進行整合,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點來報道同一件事情,使他做的很有深度。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些搞技術的專家,不太喜歡接受新聞記者的採訪,這是為什麼?是不是我們的新聞報道還存在著問題?
  【漫遊世界】真正搞技術的專家是要在寧靜的環境中潛心研究,而媒體報道往往會帶有炒作之嫌疑,反而會打破他們的寧靜。
  【特邀嘉賓:郭曰方】因為我在中國科學報社擔任總編輯8年多,以後又在《科壇文明天地》雜誌社擔任主編,十幾年來一直從事科技新聞報道工作,經常和科學家打交道。從事新聞工作的同行跟我説,採訪科學家太難了。是不是科學家不太願意接受新聞記者採訪呢?對此,我也是深有體會。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個是我們一些科技新聞報道不夠科學、準確,甚至有不真實的地方,特別是在對科研成果和對科學家的評價上常常出現誇大其詞,過分渲染的情況。造成科學家的被動。大家都知道,科學本身是要探索真理,要實事求是,要老老實實地做學問。科學家厭惡過分的宣傳和過分的渲染和張揚,科學探索本身是一種默默無聞的工作,在科研成果剛剛有一些苗頭了,我們的新聞記者就去宣傳報道,為了造成轟動效果,應用一些詞句如“世界先進水平”、“重大突破”等等這樣一些詞彙,這樣使科學家感到很有意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點就是我們的科技新聞報道同一般的新聞報道不同,對科學家或科學家所從事的研究工作事先一定要有所了解,但是我們有些編採人員在採訪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採訪的時候缺乏針對性,抓不住要點,使科學家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報道出來的效果也不好。
  第三,確實我們有些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往往都有一些個性,所以我們的編採人員平時要主動走近科學家,同他們交朋友,在採訪中多聽多問,不要先入為主。寫好稿子以後,要經過科學家本人親自審閱,如果本人不方便,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審稿後再發。假如我們的編採人員能夠在新聞報道中注意分寸,實事求是,科學家對這樣的宣傳還是歡迎的。
  【漫遊世界】還有科學在探索研究過程中,有些問題的研究還處於不確定狀態,需要繼續加以論證和完善,很難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我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在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當中,可能不希望有更多的干擾和打擾,不願意事情還沒有做出來之前就公佈出來,這恐怕是很多搞科學的人的共同點。第二,就怕報道失實,有些媒體為了追求轟動效應,把有一些成果誇大,加一些誇張的詞語,這樣可能對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的人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是顧慮最多的。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媒體應該和科學家多交朋友,多了解他們,多尊重他們,尤其是有關這方面的報道最好的請他們最後過目一下,發表要慎重,這樣就會減少一下顧慮。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人説國外媒體的科技報道特別受重視,觀眾也喜歡,是這樣的嗎?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國外的科學報道有些是值得我們吸取的,一個就是有些科學報道比較重要過程,這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二方面,我認為國外報道比較重視形象的思維,從照片和圖的方面做得比較下功夫,與國內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第三,他們的科學報道看不出是講科學還是講人文,結合方面做得比較好。這三點對我們來講是有啟發的。
  【特邀嘉賓:郭曰方】這三個問題都有聯絡,與國外的科普相比而言,其實我們國家是很重視科普工作的,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中國有這麼多的科技新聞傳播媒體,省地都有科技報,我們有《科技日報》、《科技時報》,大量的學報、所報,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我曾經有機會到過歐洲和美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包括俄羅斯。美國科學院不是一個實體,美國科學院這些院士主要是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像法蘭西科學院、法國科學院,他們的院士就生活在群眾當中,經常深入社會公眾當中去向大家傳播科普知識,和公眾直接對話。當然,包括我們國家的台灣,我到台灣去就看到台中市有個自然博物館,每到週末休息的時候,台中自然博物館的青少年大排長龍去參觀學習,他們搞得非常好。再一個,國外的媒體科技報道搞得比較生動活潑,它經常採取群眾喜聞樂見的一些方式舉辦一些活動,讓群眾參與,效果比較好。另外國外的科普很重視對青少年科學幻想、科學思想的培養,所以世界上很多有名的科幻小説在青少年當中還是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它把一些科學內容的東西通過很生動活潑的形式,使群眾感到科學好玩,不像我們一見到科學就感到頭痛,遠離科學。他們在這方面採取了很多方式,做了很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陽光風鈴】很多人工作上學很忙碌,下了班放了學只想看一些輕鬆、完全不費腦筋的節目,比如娛樂節目和電視劇,對科普,不少人都敬而遠之,請問您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特邀嘉賓:陳芳烈】現在有人講,我們進入了一個體驗經濟階段,所謂體驗經濟就是人們通過體驗來獲取知識,得到休閒,得到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目前網絡遊戲的興起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認為把科普做得大家像玩遊戲一樣的樂趣是我們應該努力追求的,所以現在有人提出來叫玩科學,或者叫科學好玩,都是這麼一個觀點,讓人們在玩當中去學科學、理解科學,但是要得到這樣的境界我們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要付出大量的勞動。社會的快節奏確實對科普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要求我們怎麼適應這種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對科普快餐的需求,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課題。
  【火腿-老法師】這倒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電視廣告節目如何與科學普及相結合呢?現在我們的廣告做到這一點了嗎?
  【特邀嘉賓:陳芳烈】我認為目前的電視廣告比較注重企業形象的宣傳,和産品形象的宣傳,很少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內涵,如果廣告能夠往科學內涵這個深度進行開發的話,能增加老百姓對他的可信度,能增國廣告的效果。另一方面,企業也會更加重視科普,在科普方面進行更多的投入,這是雙盈的,我們應該提倡科普和企業的結合這個問題。比如説,最近海爾公司推出一些新的雙動力的洗衣機,他打出的理念是一個節水、環保,這個理念肯定是大家所關注的,如果我們的産品的宣傳再多走一步,能拍一個片子,告訴老百姓他是怎麼節水的,能不用洗衣粉能洗衣服,收穫是兩方面的,一方面向老百姓普及了科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廠家也得到了更好的宣傳效果,促進了産品的銷售。所以我覺得提倡這種結合是很必要的。
  【特邀嘉賓:陳芳烈】現在我們的手機,電話機都有很多功能,功能的開發,速度是很快的,不斷推出新的功能,但我們仔細研究一下,一個老百姓買到産品以後,很多功能是閒置的,是沒有利用的,如果我們的科普節目能夠在展示産品形象的同時,能夠教人們充分利用這些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的便捷。那麼,老百姓就會更加歡迎。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