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在本世紀那段艱難歲月中,中國面對國土被侵略,文化要喪失的雙重危機。這時梁思成偶然看到一本畫冊,敦煌石窟圖錄,這是法國漢學家,博西河在敦煌石窟實在拍攝的,他看到117號洞中,有一張唐代壁畫,五台山圖,繪製了佛教聖地五台山的全景,並指出了每座寺廟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寺。這讓梁思成看到了發現唐代建築的希望。1937年6月,梁思成和他心中的佛光寺越來越接近了,唐代建築藝術是中國建築發展的一次高峰,在建築歷史研究上也有著重大意義,可是由於年代久遠,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都使建築的保存極為艱難。


  從1932年到1937年間,梁思成已實地考察了137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可是他一直期望發現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卻一直從未出現過。

  梁思成在文章中寫到: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屢敗于近代列強,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和統治階級對於一切國粹,都失去了信心。

  古老的被拋棄了,佛教的道教被斥為純粹的迷信,許多廟宇被沒收並改做俗用,被反對傳統的官員們用做學校、辦公室、穀倉,甚至成了兵營,軍火庫和收容所,毫無紀律的大兵們,由於缺少燃料,竟把一切可拆的部件,隔扇、門、窗、欄杆甚至鬥拱都拆下來燒火做飯。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當中,很多古典建築精品遭到了搬遷甚至毀壞的命運,想到這一點梁思成真是痛心無比。那麼他的問題是到底唐代木結構建築在中國還有沒有留存下來。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資料當中梁思成發現,大佛光寺應該就在五台山的外圍,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建築又是木結構,還能不能幸運的留存下來。梁思成這時候認為必須抓緊時間,趕快去找到大佛光寺,否則它很有可能毀於敵人的戰火。

  佛光寺,在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走完了一段漫長的發現之路來到他的面前,當年尋找佛光寺的四人中,梁思成、林徽因、季雨唐都已去世,最後一位見證人建築學家,莫宗江教授,也因癌症住進了北大附屬醫院無法接受採訪,1962年前那次建築史上最輝煌發現的具體情形,我們已無法聽到當事人的回憶,惟一的依據便是梁思成1944年10月發表在營造學社會刊的,記五台山佛光寺建築,1937年6月22日黃昏時分,梁思成一行到達豆村附近,這就是敦煌圖窟錄一書中標有大佛光寺的大至位置,當年人煙稀少的豆村今天已成為豆村鎮,有一萬多人口,在鎮中惟一的交叉路口,標明於此住北約五公里處,便是佛光寺所在,這段五公里的砂石路,直到今天遊人還很少,正如梁思成當年所判斷的那樣,交通不便,香火冷落,寺僧貧苦,所以修理裝飾都很困難,而正是這些原因,使佛光寺這座古老的建築得以保存。

  終於在1937年6月26日,大佛光寺向梁思成展示了它輝煌壯美的身姿。

  它是一座雄偉的建築,它有巨大、堅固和簡潔的鬥拱,超長的屋檐,一眼就能看出其年代已久遠。但它能比我們以前發現的木建築更古老嗎?難道它就是敦煌石窟壁畫中,所展示的佛光寺嗎?難道它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一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嗎?高大的門登時就被我們打開了,裏面寬有七跨,在昏暗中顯得更加輝煌無比。

  然而真正的調查和判斷是困難的,它究竟是不是唐代木構建築,究竟建造于何年,千年的滄桑變遷中,它是否被後世撤底改建過。

  6月27日,艱難的考證工作開始了。

  佛光寺正殿居於十多米的高臺之上,正殿橫長三十四米,內殿縱深二十米,殿中有一座巨大的佛壇,赫然聳立佛像三十余尊,周邊是一圈五百羅漢的塑像,整座殿宇凈高近九米。

  塑像、鬥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礎都看過了,無論是單個還是總體,它們都明白無誤地顯示了,晚唐時期的特點。

  這時候,梁思成他們焦灼的想知道他的確切建造年代。

  當梁思成踏進屋檐下的空隙時,他的手電筒找到了一個重大的發現。他們忽然看見梁架上,有古法“叉手”的做法,是國內木構中的孤例,這種做法只有在唐代繪畫中才有,這樣的意外,又使他們如獲至寶,當他們終於從屋檐下,鑽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時候,發現在揹包裏爬滿了千百隻臭蟲。可是發現的重要性和意外收穫,使得這些日子成為他多年來尋找古建築中最快樂的時光。


  6月28日,也就是梁思成在佛光寺的第三天,他們終於有了最重大的發現,林徽因在一根大殿梁的根部,注意到了有很淡的墨跡。這個發現對他們有如電擊一般,沒有比寫在梁柱上或刻在石頭上的日期更讓人喜歡的東西了!那富麗堂皇的建築已在面前,但怎樣確認它的建造日期呢?唐朝從公元618年,一直延續到公元906年,現在這帶有淡淡字跡的木頭,即將提供盼望已久的答案。林徽因從下面各個角度辨認,離地兩丈有餘的橫樑上的字跡,她依稀的看到“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原來出資建造這座廟宇的,是一位女施主。同樣身為女性的林徽因激動擔心,是否是自己的想象産生了幻覺,她快步跑出大廳,在她記憶中,外面臺階前面的金樁上似乎有同樣的字跡,這絕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在那座現在完全保護的頂樁上,赫然寫著同樣的句子:“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金樁上刻著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相當於公元857年,橫樑和金樁上的字跡吻合在了一起。

  那個身著便裝,坐在平臺一端,被巨大天王像擋住的女人,並不是僧人説的武則天,而正是出資建殿的施主,寧公遇本人。

  佛光寺,一座建造在唐代857年的木結構建築。那天西陽西下,映得佛光寺一片紅光,這是梁思成開始野外調查以來最高興的一刻。他們將帶去的全部的應急食品,沙丁魚、餅乾、牛奶、罐頭統統打開,慶祝當時這一偉大發現。

  這是他們這些年的搜尋中所遇到的惟一唐代木構建築。不僅如此,在這同一座大殿裏,他們找到了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築。個別地説,它們是稀世之珍,但加在一起,它們就是獨一無二的。

  年僅36歲的梁思成,站在這座輝煌的古廟前,激動不已,而戰爭來了,這一中國建築史上最偉大的發現,頓時顯得無足輕重,整個民族在為生存而流血,作為一個建築學者的梁思成,只能以執著而漠然的方式,完成他那一代人應該完成的發現。

  1937年7月9日,北平晨報上登出一則消息,説是梁思成從五台佛光寺打電報回北京,報告發現了唐代建築寺院,而就在這張報紙的第三版上,還報道了七七事變的消息。
(CCTV-10《人物》欄目供稿)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