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科技人生

祝慶余:一場沒有硝煙的高科技戰爭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17日 15:42


  祝慶余簡介: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病毒專家。

  非典時期的主要貢獻:

  2月12日,前往廣東疫區採樣,3月26日綜合確定冠狀病毒,與其他科學家一起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確定了冠狀病毒。4月9日起,與科學家們一起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測序上。隨著冠狀病毒的確定、檢測試劑的誕生和基因測序的完成,病原不清的問題得以解決,這為“非典”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基礎,更為進一步的藥物和疫苗研製提供了可能。

  在攝氏25度的實驗室,53歲的祝慶余及同事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般一進去工作十幾甚至幾十小時,不喝水也不讓去洗手間。

  4月28日,北京豐台東大街20號,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玻璃射進來,灑滿一地,空氣中瀰漫著各種化學試劑的味道。祝慶余解下身上的“全副武裝”,走出實驗室。

  時間是清晨7時,在另一間實驗室,由秦鄂德領銜的工作組仍在進行著緊張的試製。一種能在兩個小時之內確定“非典”的試劑正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北京各大醫院。

  從2月12日持續至今,以祝慶余、秦鄂德為首的專家就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高科技戰爭。

  廣州取樣北京研究

  軍事醫學科學院的三級安全生物實驗室只有在面對極度危險的病毒進行研究時才啟用,對SARS病原體的研究就是在這裡緊張進行的。

  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考察了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和病毒學生物實驗室,他強調,要繼續深化對病原的研究,加強檢測手段、防治藥物和疫苗以及防護裝備的研究,儘快實現研究成果的臨床應用和批量生産。此前的3月21日,以祝慶余、秦鄂德為首的科學家,成功分離出SARS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SARS快速檢測技術。這兩項成果使得中國的SARS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查不出病原體,預防、治療都存在盲目性,就好像在戰場上遭到襲擊,卻看不到敵人。祝慶余、秦鄂德等科學家,就是要找出這個躲在暗處的危險敵人。

  于曼教授是SARS科研攻關小組的核心成員,據她介紹,早在SARS在廣東部分地區流行期間國家展開積極防治的同時,軍事醫學科學院的有關科研機構就立即行動起來,查找SARS元兇。

  當SARS導致患者死亡的消息傳到醫科院,院領導和科研人員從職責和職業敏感出發,意識到這一疾病的嚴重性。祝慶余和曹務春冒著危險,向上級機關主動請纓,要求立即奔赴廣東疫區。2月12上午9點多,有關方面緊急通知祝慶余,讓他與另外一位研究員曹務春立即飛赴廣東。祝慶余來不及細想,甚至來不及跟家裏人道別,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李,乘坐當天最早的航班飛往廣東。

  這個細節現在看來依然是那麼的生動自然。由於多家機構同時開展病原研究,所獲採樣有限,在離開白雲機場返京時,53歲的祝慶余在給總院領導彙報時,情緒激動地哭了。對祝慶余來説,這次使命重大,能否完成採樣,關係到病原體研究的成敗,更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健康。

  “當時我們就想儘快地把病原抓到,這是最關鍵的。我們通過和廣州第一軍醫大學聯絡,從他們那兒拿回了第一例屍體解剖的一塊肺組織標本。”

  在派人取樣的同時,醫科院抓緊部署科研行動計劃。首先,他們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由13名權威學者參加的專家組;其次,整體協調,組織以微生檢測中心為主,多個部門參加的研究隊伍,包括中心所屬的病毒室、細菌室、電鏡室和流行病室;第三,確定從細菌、病毒、衣原體的病原體分離、血清學的檢測、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幾個方面展開研究。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栗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