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神農架野人之謎 > 正文

  道教神像一般都和道觀同時存在,那麼史料中有沒有老君山上存在道觀的記載呢?歷史上老君山一直隸屬興山縣管轄,在興山縣檔案館,我們查找到了一本清朝的《興山縣誌》。

  (字幕:湖北興山縣檔案館)

  湖北省興山縣檔案局 喬永梅:這本興山縣誌是在光緒十年秋八月編寫出來的,距今有150幾年了,它其中記載了老君山有野人出沒。

  在這本100多年前的縣誌上,我們不但看到了“老君山”、“老君寨”這樣一些富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地名,而且還發現了一段關於野人神秘出現的文字記載:老君山高寒,山上有老君觀,觀旁有大人足跡,長一尺,廣六寸。

  老君山過去存在道觀已經毫無疑問。縣誌中所説的“大人”就是人們常説的“野人”。那麼老君山真的有過野人出沒嗎?我們在周圍的幾個山村展開了小規模的調查。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周興頂在老君山看到了野人的腳印。

  採訪 神農架九衝村村民 周興頂(74歲)

  請問老君山那一帶有沒有野人呀?

  有。所以説我們在那兒採藥就看到腳印,大的(腳印)有個一尺四五,小的有一尺一二,這是我們看到的。一路有大點的有小點的,在河邊看到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時的生産隊長毛日照自發組織村民搜山,力圖活捉野人,他曾經目睹過這樣的一個動物。

  神農架九衝村村民 毛日照:走硬是站著的,不是爬著走的,它的兩隻手像要抓什麼一樣(的動作)。走還是這麼站著走,腰弓著這麼站著走,不是爬著走。它本身和猩猩、猴子不同,猴子也是爬著走,猩猩是爬著走,它一直站著走,不過腰是弓著的。

  1995年,彩旗村村民李啟兵和表弟到老君山採藥,再一次目擊到了一個奇異動物。我們找到了正在給人修鞋的李啟兵。

  神農架彩旗村村民 1995年目擊者 李啟兵:走路它就像人,手甩著這樣子。

  神農架彩旗村村民 李啟兵:它(身體)是直著的,背有點駝,沒有那麼端直,有一點扛(駝)。

  在神農架山區梆鼓有著悠久的歷史。每當莊稼成熟的季節,山民們常常用它來驅趕偷吃莊稼的野獸。

  神農架九衝鄉村民 盧明金(38歲):這個東西是驅趕野獸用的,叫梆,晚上野獸下田吃苞谷、莊稼,就是用這敲打驅趕野獸。

  山裏人敲梆鼓驅趕的不只是野獸,還包括經常下山偷吃玉米的“野人”。

  神農架九衝村村民 鄔宗文(85歲):它站著走,和人一樣。它吃苞谷規規矩矩掰下來,撕開,不像野豬。野豬連外頭的葉子都嚼了,它撕的規規矩矩的,光吃上面的米粒,桿子不壞的。你不容易發覺,你不到它吃的位置,發覺不了。

  1999年10月,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的袁振新、王方辰等人來到懷疑是野人偷吃玉米的現場。發現有三十多株的玉米棒子被掰掉,卻沒有扳倒或弄斷一棵玉米稈,被吃的玉米芯像人吃過的一樣乾淨。

  九衝村村民 鄔宗文(85歲):它走的步子,一步一步的。它(周圍的)草都不給你搞亂,它吃完就從原路回去了,你就很不容易發覺它。説明它和一般牲口不同,它巧妙得很,聰明。

  從玉米地留下的棄物看,偷吃玉米的傢伙,是用手將玉米掰下來剝開皮吃的,能從玉米稈上掰下玉米,這傢伙的身高少説也在1.8米以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袁振新:在現場撿到了苞谷芯,啃得一個芽孢都沒有,而且皮保存得完整,熊絕對幹不到這個程度,因為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撒得一塌糊塗。

  中國奇異珍稀動物考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王方辰:有人説是人吃的,人吃吃不了這麼多生老玉米,吃一個還湊合,生的。

  按照目擊者描述,我們運用三維動畫技術再現了野人偷吃玉米的現場。

  [三維動畫再現“野人偷吃包谷”情景,配敲打梆鼓音效]

  (字幕:武漢 湖北日報社)

  提起神農架原始身臨原始文化圈不能不講野人文化不能不講《黑暗傳》。2003年9月,攝製組來到《湖北日報》資料室,查找19年前的一篇報道。就是這篇報道又一次讓神農架名揚海內外。

  湖北日報社報業集團高級編輯 陳柏健:這個報道是1984年9月21號,發的位置比較靠上,題目是《神農架發現漢族首部創世史詩》。

  史詩是一個民族藝術和智慧的標誌之一。但長期以來,以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為代表的許多外國學者都曾斷言: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詩。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守華: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史的人都對這個事情感到很不安。我們這麼一個偉大的國家,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但是沒有史詩,因為史詩是一個民族藝術和智慧的一種標誌。

  後來經過我國神話學者的長期探索,挖掘出中國藏族的《格薩爾王》、蒙古族的《江格爾》等少數民族神話史詩。但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一直認為漢民族不會有長篇神話史詩存在。

  1983年前後,神農架林區群眾藝術館的胡崇峻共蒐集到八種不同版本的《黑暗傳》,在此基礎上,整理出版了一部流傳在神農架林區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黑暗傳》。《黑暗傳》第一個版本一面世,立刻引起我國民間文學組織的重視,著名神話學專家袁柯稱這是漢族創世史詩的首次發現。

  原神農架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人鱗:可以説是創世學説,創世傳説、創世故事的大集合、大融合、大統一。

  《黑暗傳》之所以被成為漢民族的史詩,是因為符合史詩的主要特徵:首先從形式上講,它是通過歌手演唱的長篇詩歌,其次它反映的內容是整個民族的創世歷史。這部長達三千多行的神話史詩唱本分為《先天》、《後天》、《翻天》、《治世》四大部分,內容包括了宇宙和地球的形成,人類的起源,社會的進化,三皇五帝的來歷一直到清代各個歷史時期的人物和事件,就如同一部簡易的中國通史。

  《黑暗傳》唱本目前主要流傳于鄂西山區。在神農架基本上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許多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黑暗傳》為什麼會在神農架發現呢?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守華:為什麼在神農架這個地方能夠有這樣一個具有重大價值的作品保留到現在?我想還是和神農架這個地方的古文化的歷史悠久有關係。

  (字幕:湖北房縣)

  歷史上神農架一直歸房縣管轄。房縣,因其境內群山“山洞如房”而得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流放地之一。

  房縣黨委書記 張維國:在我們的歷史上,從秦朝一直到現在,有14位王公大臣帝王將相在這個地方生活流放過。

  在眾多流放房縣的王公大臣帝王將相中,最著名並且對房縣歷史文化影響最深的當數唐中宗李顯。公元686年,李顯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流放房縣就任廬陵王,修建了這座古城墻。

  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守華:那個流放不是流放一個人,舉家大小全部流放到這個地方,它就帶來了中原地區的很重要的文化。然後和這個地方的本土文化,結合起來,所以它在文化上有很多奇特的東西在這個地方遺存。

  房縣黨委書記 張維國:所以就造成了京城朝廷的文化和我們武當山的道教文化,以及我們地方的民間文化高度融合,形成了這地方一個十分顯著的,有特色的文化底蘊。

  與房縣成為“流放文化”發祥地一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武落鐘離山堪稱巴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巴人首領向王開鑿了清江河道後,率巴國將士離開鐘離山沿清江向上建立了巴國,其中一部向西北進入神農架。至今神農架的土家族老人還以自己姓向而自豪。

  採訪 土家族老漢 向雲山

  你姓什麼?

  姓向,我向雲山。

  是土家族嗎?

  土家族,標準的。

  土家族村民 肖國成

  你們最早的祖宗(在哪兒)?

  在長陽,長陽那個地方。後來從長陽搬來一戶,到(神農架的)下谷來了。

  人們發現,神農架不僅是東西南北野生動植物種類的交匯地,而且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交匯地,神農架就像一片文化洼地,各種文化溪流在這裡匯集交融,以神農架為原點,東有荊楚文化,西有秦漢文化,南有巴蜀文化,北有殷商文化,正好形成了博大神秘的神農架原始森林文化圈。

  1995年,一隻野山貓的出現,揭開了神農架古人類舊石器遺址發掘的序幕,將關於野人文化的考證,引向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