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神農架野人之謎 > 正文

  190里程碑的確定,使調查人員大受鼓舞。他們沿著似乎像是動物趟過的痕跡繼續搜尋,發現了大量折斷的小樹枝和藤蔓。有的小樹有兩厘米粗,也被一折兩段,楂口非常新鮮,10位目擊者聽到的劈劈啪啪的斷裂聲就是這樣形成的。更讓調查人員驚喜的是,他們在撞斷的小樹楂口周圍發現兩個清晰的大腳印。兩個腳印呈左右腳型,間隔約50厘米,前寬後窄,前掌寬約12厘米,後跟約7厘米。其形狀與1981年發現灌制的野人石膏腳印形狀完全相同。

  神農架電視臺記者 傅鄂玲:當時森林裏面能見度特別特別差,為了把腳印拍得更加清晰,沒辦法,就把當時我頭上扎的絲帶解下來,把那個腳印給比下來,大概估計有那麼長一個,好大好大一個腳印。

  神農架電視臺記者 傅鄂玲:當時看到特別興奮,量出來後特別清晰,包括它的每一個腳趾,它的形狀,後腳跟和前腳掌都有,都很明顯。

  調查人員沿腳印的痕跡尋蹤,很容易找到了100多個深淺不一的腳印。這次現場調查,發現了許多與目擊者講述吻合的證據,參與這次調查的人員中,原來不相信神農架存在野人的人,觀念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神農架林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戴銘:讓我很奇怪的是什麼呢?他們所説的東西都找到了證據,這我就不能不信了。

  2000年,湖北省十堰市電信公司的幾位職工在旅遊途中也目睹了這樣驚人的一幕:

  2000年目擊者 湖北神農架林區龔虹:有點駝背,它跑的時候,好像扛著肩往下跳的。

  2000年目擊者 湖北十堰電信分公司工會幹部 韓黎輝:它從路的左邊一步跳到路的中間,第二步一下就鑽到樹叢裏面去了。

  2000年目擊者 採訪十堰電信分公司團委書記 王澤義:如果是人的話,絕對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沒有衣物的遮擋。

  2001年10月,8名旅遊者在神農架南天門附近又一次見到它的身影。

  遊客:當時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是野人),開始以為是旅行者,後來以為是山區的人。

  有關部門對1993以來的目擊事件進行了統計:1993年1次;1994年1次,1995年2次;1996年1次;1997年2次,1998年1次,1999年2次;2000年2次,2001年3次,2002年3次,2003年1次。共計19次,67人目擊。統計顯示出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十年裏,神農架野人年年出現,頻率提高,而且目擊者大都是外地遊客。更有趣的是,目擊時間多在白天,也就是説野人不再像從前那樣膽怯,總是在夜晚偷偷出現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袁振新:它不怕人了,它大白天都敢過馬路了,它熟悉人跟汽車,它不怎麼怕了,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好事。

   “野人”又似乎在説:我們是比從前膽大了,你們也沒有從前可怕了。這樣找來找去你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人類對待野人是真誠的,也是科學務實的。1994年,在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劉東生院士支持下,原中國野人考察研究協會正式改組成立“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納入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二級機構管理,該委員會對入會成員的資格提出嚴格規定,並且聘請了眾多一流科學家做顧問。

  中科院探險協會奇異動物考察委員會秘書長 王方辰:都是主流科學家,而且有地質的、生態的、氣象的、古人類學的、現代動物學的、植物學的,所有的專家都可以參與意見。

  中國環境報記者 楊西虎:使我們更具科學性、更理性、更規範化。

  野人考察研究會改名為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絕不只是名稱的簡單變更。此後的野人考察活動是在這樣一批科學家的指導下進行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 古人類學家賈蘭坡: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古人類學家,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科學顧問,曾為野考工作親筆題詞“野人是否有,無人尚知曉,若有大發現,確能驚世人”。他説: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們發現了許多與野人有關的東西,但是至今沒有找到實體。我看沒有發現不等於沒有。現在越研究問題不是越少,而是越多。有人會問,你們有完沒完,我們回答,沒完,不可能完……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東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然科學特等獎獲得者,時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席,他提議把野人考察納入科學探險考察範圍,並建議把野人考察研究會改稱為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學教授 黃萬波: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學、史前考古學教授,巫山猿人、藍田猿人、和縣猿人等人類化石發現者,獲竺可楨科學獎,裴文中科學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科學顧問,堅信不管野人考察得出什麼樣的結果,都是世界性的。

  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學教授 袁振新: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學教授,研究員。曾任北京猿人博物館館長,奇異珍稀動物專業考察委員會主任。作為考察隊的領隊和教練,曾多次率隊深入神農架,人稱九死一生的“野考隊長”。

  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成立後,王方辰被推選為秘書長。他對野考事業執著熱情,嚴謹科學的精神在對待“猴娃”問題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1986年,王方辰在神農架採訪過程中,意外地得到一個特殊消息:在神農架南部的長陽縣,有一個所謂人猿雜交的“猴娃”,赤身裸體,不知冷暖,也不會説話,外形很像大猩猩。當地人傳説猴娃的母親進山給丈夫送飯,途中被野人劫持,逃回來後生下了“猴娃”。王方辰迅速趕赴長陽,拍攝了大量“猴娃”的資料,以為找到了打開野人研究的突破口。

  中科院探險協會奇異動物考察委員會秘書長 王方辰:當時我就是心花怒放,拍到這麼一個東西,回去以後馬上可以向社會先發表出去再説。回來以後,我一想,萬一説錯了,那以後你還説不説話。還是先請老師看看。

  賈蘭坡、黃萬波、袁振新等古人類學專家鑒定後一致認為,“猴娃”是由於小腦病態所致。從此王方辰對自己拍攝的“猴娃”一事只字不提。

  1997年,王方辰組織科考隊再次來到“猴娃”的家鄉。沒想到“猴娃”早在七年前去世。經家屬的同意和協助,考察隊將猴娃的遺骨挖出來帶回北京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證: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的DNA鑒定確認“猴娃”為人屬;古人類學家認為“猴娃”患有小腦症,屬於病態;醫學解剖專家得出結論:猴娃頭顱與現代人有6點明顯區別,但原因無法斷定。

  野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四大謎之一,就是因為它身上可能隱藏著人類起源與進化的奧秘。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説,人類的進化過程是一個由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到現代人的完整排列。

  然而,在600萬年人科演變的歷史中,直立人之前的人科化石很少,以化石材料復原人類早期形態及行為特徵相當困難,而野人是現存與人類趨同進化的“活化石”,借鑒野人的研究,有可能復原再現早期人類的某些性狀和社會形態。

  中科院探險協會奇異動物考察委員會秘書長 王方辰:進化必須是連續的,你不能説一個東西滅絕了一百萬年,後來又有了,你拿這個東西當爺爺,那就有點説不過去了。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研究員 袁振新:我們假設有一個東西,我們把它證明了,研究它現在的生態環境,現在的生活習性,它的體質形態,那麼對我們研究人早期的形態、生態環境、生活習性,那不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嗎?所以它的意義就在這裡。

  如果野人被最後證明是猿和人之間的一個中間物種,幾百萬年來,一直和人類祖先生活在同一個生態環境中,並且與人類趨同進化,生存至今,那麼,人類學的研究將從這裡翻開全新的一頁。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黃萬波:我想真是有那麼一種動物活下來的話,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得到這兒來,它怎麼活下來的。它的基因,它的適應性,恐怕每一個細胞都值得人類研究,的確是一個大課題。

  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研究院 袁振新: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抱定我一個原則:要把這個謎解破。我們身邊一個跟我們很接近的,可能是我們的遠房兄弟還活著,活著的一個老祖宗的兄弟,跟人趨同進化的,(意義)多重要呀!

  數千年的人文關懷,幾十年的科學考察引發出人們對野人的生存狀態的種種猜想。神農架的這位藝術愛好者創意設計的野人家族系列工藝品,就賦予了野人生態明快的人性化色彩,表達了人類對這些遠房親戚生存進化的美好憧憬:

  神農架藝術愛好者 李堯:希望它們這樣子很幸福地,在我們神農架一直繁育下去,不要受到任何驚嚇。

  我們真誠的走進野人,野人也正微笑著向我們走來。

  探索野人就是探索人類自身,保護野人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關愛生命,關注健康,呼喚真情,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這就是中國神農架野人調查的報告!

  【中國野人考察大事記】

  1959年,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西藏獲得一根長16厘米的“雪人”毛髮,經鑒定,結構上明顯區別與猩猩、棕熊和牦牛的毛髮。

  20世紀60年代初, 中科院有關單位在雲南西雙版納密林中考察野人,證明所有小野人是長臂猿,而大野人的存在又有諸多疑問。

  1976年5月13日,5名地方領導幹部和一名司機在神農架林區于3—5米距離見到野人,引發中國科學院兩次組織大規模奇異動物考察。

  1980年中科院不再參與野人考察項目,轉交給中科院湖北省分院繼續進行。隨後在神農架發現大量奇異動物腳印和毛髮,經鑒定明顯區別為人和其他已知動物 。

  1981年全國性民間組織“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成立。

  1986年復旦大學校長華中一教授用質子活化分析,確定野人毛髮中的微量元素,得出這一種動物很特殊,不同於任何已知動物的結論。

  1993年9月3日,10名外地遊客在神農架看見三個人形動物,全國媒體掀起了野人熱潮。

  1994年10月30日,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正式吸收改組原中國野人考察研究會,成立“奇異珍稀動物探險考察專業委員會”,規定相關學科的科學工作者才有資格參加委員會。

  2003年,奇異珍稀動物專業委員會獲得高質量的可疑毛髮,送到國家林業總局野生動植物鑒定中心,遺傳物質“線粒體”的鑒定分析已出初步結果,主持研究的張偉院士稱,其結果非常接近“人”的線粒體,最後結果尚在等待中……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