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科技頻道 > 中華百年建築經典 > 節目內容 > 正文

唐韻流芳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2日 14:02

  這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揚州。1980年4月13日,這座名城成為中日兩國矚目的焦點。

  一位遠在公元8世紀東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鑒真大和尚,終於回到了祖國。

  這是鑒真無數次在夢中回到的故土。翻越了1200多年的千山萬水,他終於踏上了這條回家的路。

  十萬原鄉人,正傾城迎接這位千年等一回的偉大使者。

  在鑒真回鄉之路的盡頭,一座有著大唐風韻的建築,正靜靜地等待著,這個在異國他鄉漂泊了千年的靈魂歸來。

  推出片名:

  

唐 韻 流 芳(上)

  鑒真紀念堂

  1963—1973

  江蘇揚州

  梁思成



  坐落在揚州城北蜀崗上的大明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這裡就是鑒真大師出家受戒的地方。

  唐天寶元年的秋天,兩位受日本皇太子委託的留學僧人,找到了當時的佛壇高僧,揚州大明寺主持鑒真,邀請他東渡日本,傳道弘法。

  面對人人視為畏途的浩瀚的東海,鑒真説:“為法事也,何惜乎身?”

  公元742年,鑒真率眾徒起航東渡,前後歷時十年,五次失敗,倍嘗艱辛,最後雙目失明。753年,矢志不渝的66歲鑒真,終於第六次東渡成功,抵達日本九州。受日本皇室委託,他在奈良按照中國唐代建築形制,監造了這座唐招提寺,立壇傳經受戒,成為日本佛教傳佈律宗的創始者。

  鑒真東渡,帶去了盛唐的燦爛文化,對日本的佛教、醫藥、建築、文學、藝術、文字、出版印刷等諸多方面,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鑒真,被日本人民奉為“建築之父、律宗之祖”和“日本的文化恩人”。

  公元763年,鑒真大師燃盡了生命之燈,永遠安臥在遠離故土的唐招提寺。

  層巒疊翠的揚州蜀崗,黃墻綠樹之間回蕩著晨鐘暮鼓。在方形的清雅庭院內,是一座唐式風格的殿堂,與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金堂如出一轍。這就是鑒真紀念堂,它坐落在鑒真大師生前住持的大明寺。

  這座建築,是改善中日兩國近代惡交的紀念碑。鑒真,這位大唐的文化使者,千年之後,又成為促進兩國友好的和平使者。

  20世紀60年代,中日兩國還沒有恢復正常邦交。那是一個《地雷戰》和《地道戰》熱播的時代。兩國人民都還沒有完全走出戰爭的陰影。在這樣一個時代,為什麼要建造一座與日本血脈相連的紀念性建築呢?

  楊鴻勳:當時從政治形勢上講,很需要打開局面,開展人民外交,所以和日本之間,這是近鄰,日本大多數人民還是非常之友好,所以先跟人民開展外交。人民外交呢,中國在唐朝,鑒真和尚去日本,被日本天皇封為國師,接到日本去,這件事在外交史上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它有現實意義。如果對這件事情加以紀念,要宣傳,這會促進兩國人民的關係。

  1962年的秋天,日本通商大臣高崎達之助悄然訪華。此行他和中方簽訂了關於兩國貿易的備忘錄,一波三折的中日關係從此有了轉機。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唇齒相依,鑒真大師,成為一種象徵。

  1963年,恰逢鑒真圓寂1200週年,中日兩國都把紀念鑒真,當作解凍兩國外交的突破口。中國高層領導人決定,在鑒真擔任過住持的揚州大明寺內,建造一座紀念堂。這個不同尋常的建築設計,會落在誰的肩上呢?

  楊鴻勳:這個建築當時是非梁先生莫屬,梁先生的意思,這應該是一個能夠反映鑒真那個時代的建築才好,唐式的又莫過於鑒真和尚帶著圖樣到了日本以後,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來非常有名,那就有紀念意義。鑒真和尚做了很好的中日文化交流,把建築文化帶到日本,用這種式樣的建築來紀念他,作紀念堂那最有意義了。這是梁先生基本的構思。

  由梁思成來設計這座凝聚著中日美好往事的紀念堂,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命運的安排。他與日本之間,有著一段怎樣的複雜情感呢?

  在鑒真東渡一千多年後的19世紀末,中日兩國的綜合國力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逆轉。傚法日本的維新改革,被看成中國的惟一齣路,當戊戌變法以一場血腥的殺戮宣告失敗後,一位中國近代的風雲人物帶著亡命天涯的淒惶和寥落,來到了日本。他,就是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三年之後,梁思成出生了。

  梁思成旁白:1901年,我出生在東京。直到1912年返回祖國,我在日本度過了11年的童年時代。儘管印象有些淡薄,但對日本的懷戀之情卻在我心中深深植下了根。

  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巧合,梁思成與鑒真,都對那個遙遠的島國有著無法割捨的牽掛。雖然抗日戰爭的烽火使回國的梁思成,對日本的情感變得複雜起來。但是,他對奈良,對唐招提寺的關注卻沒有改變。

  1944年,當美國空軍大舉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擔任中國戰區文物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的梁思成,找到美軍設在重慶的空軍飛虎隊,遞交了一份奈良的古建築圖紙,陳述了保護那座歷史名城的重要性。

  梁思成旁白:想到國人的苦難,我恨不得炸平日本。然而,一種職業與歷史的責任,讓我冷靜下來,建築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記錄,是人類歷史的文明結晶。唐招提寺,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一旦炸毀,是無法補救的。

  美軍採納了梁思成的建議,奈良和唐招提寺,在紛飛的戰火中倖免于難。

  楊鴻勳:這個事情日本知道,所以日本有一年,中國的訪問團過去以後,談這些事情,他們報紙報道就提了,報道梁思成是日本恩人,保護了日本的古建築。

  梁思成對歷史文化的執著保護,對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往情深,與20世紀60年代末的政治風暴格格不入。這位文化巨人,終於倒在了那場文化革命的風雨中。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當梁思成被打入另類,千里之外的揚州北郊,一批被徵調而來的能工巧匠們,卻在特意的保護下,悄悄建造著由他設計的鑒真紀念堂。那麼,在一個砸爛一切的破四舊時代,為什麼一座與宗教相關的倣古建築,卻不但沒有被砸爛,反而得以繼續施工建造呢?

  [請看下集]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