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兒衚同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2日 13:13
北京老城,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最後傑作,凝集著一個古老帝國堂皇的背影。
20世紀80年代,一位老人走進了這條短短的衚同。這條衚同,叫菊兒衚同。它與這位建築師的名字,共同載入了世界建築史冊。
推出片名:
菊 兒 胡 同
北京
1988
吳良鏞
20世紀80年代初,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發現,自己世代居住的城市,已經變得如此雜亂陳舊。
在中國封建大一統社會中,作為天子腳下的皇城,積澱了四千年東方文化的北京,代表了那個時代城市建設的最高成就。從建國初開始,現代和傳統,建設和保護,就一直是北京面臨的兩難抉擇。
吳良鏞:從中國文化角度,從中國道路的角度,我們建築師怎樣保護中國的遺産,從這一角度尋求中國的建築發展方向。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在新舊文化交替,中西文化錯綜複雜交織的時代。
畢業于中央大學的吳良鏞,早年曾在美國師從著名建築大師沙裏寧。1946年,他協助梁思成創建了清華大學建築系。
當年,吳良鏞走進菊兒衚同的時候,人們對四合院的認識並沒有統一,認為那是落後的大家庭制度的産物,是走向現代化的北京急需改造的對象。
這座古城正在進行整容增高手術,北京能找到自己的血型嗎?
吳良鏞:好像北京要改舊城只有把街道平直,故宮留下來,廟宇留下來就好像保護北京,如果完全沒有民居這些傳統的肌理的話,北京城就沒有北京城了。
作為北京人世代居住的建築形式,佈局嚴整連片成章的四合院,形成了這些四通八達的衚同,由此産生的衚同文化,構建了老北京的城市文脈。然而,歷經歲月滄桑的四合院正在漸漸衰老。當北京的發展決定了城市建設不可避免時,這些陳舊的四合院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
吳良鏞: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院子、太和殿的廣場,公共廣場都是一種方形的空間組織。在北京舊城區裏,它是一個很嚴謹體形之序,是一個嚴整的結構體系,空間的體系。所以對這樣一個形態,應該在新的建築裏面保留它的秩序,在新的建設裏面要有它的完整的體系,這種體系我們就叫它為城市的肌理。
上世紀80年代,這條普通的衚同被列為北京危舊房改造項目,誰來擔綱這個帶有試驗性的項目呢?
北京選擇了吳良鏞。菊兒衚同,至此有了重生的可能,並成為北京舊城改造的標誌。
吳良鏞:北京住宅裏有大量的好住宅,有些破壞了,完全不能用了,還有的是可以修善的,屋頂換一換,分這麼幾種,叫有機更新。人的衣服破了,能打一個補丁,選一塊料子差不多的,紋理差不多的來織補,當時就創造了兩條基本的,一個就是城市的有機更新觀點,一個就是探索新的形勢。我們就叫它為類四合院。
菊兒衚同,是吳良鏞有機更新理論的生動注解。200多戶居民居住在這條438米的衚同裏。兩條南北通道和東西開口,解決了院落群間的交通問題。功能完善設施齊備的單元式公寓組成的“基本院落”,是新四合院體系的要素,在保證私密性的同時,利用連接體和小跨院,與傳統四合院形成群體,保留了中國傳統住宅重視鄰里情誼的精神內核。原有樹木儘量保留,結合新增的綠化、小品,新的院落構成了良好的“戶外公共客廳”。
採訪居民馬玉琴:人際關係比較好,不像那筒子樓誰也不認識誰,你看對門現在住一法國人,見面還你好都有問一聲好,沒事我們這些老街坊新街坊還串門,咱們這院多好啊。
菊兒衚同,吸取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魚骨式”衚同體系的特點,以通道為骨架進行組織,向南北發展形成若干“進院”,向東西擴展出不同“跨院”。由此突破了北京傳統四合院的全封閉結構。
在建築形式上,建築師借鑒了南國建築明朗親切的色調,帶給北國一絲來自水鄉的清新秀麗。同樣的粉墻黛瓦,在這裡卻有著皇城腳下的大氣嚴整,並與北京舊城的肌理有機統一,保持了城市文脈的延續性。
作為中國現代住宅民族化之路的成功探索,這組建築得到了國際建築界前所未有的認同。那麼,這組小小的院落,為什麼會震動了國際建築界呢?
吳良鏞:這不是偶然的,主要是一個理論上的探索,道路上的探索。菊兒衚同在做的過程中,經過十年的探索,它跟城市的發展理論,城市改造的理論是聯絡在一起的,今天仍然是在學術前沿討論的問題。
透過這個小小的院落,我們可以看到,吳良鏞對中國城市發展之路的艱辛探索。他聽到了古城深處發出的迴響,找到了這座城市的文化脈搏。
吳良鏞:80年代我到意大利去,晚上人家帶我到小衚同裏去給我看一個坡道,一條印石的路,告訴我這就是珈利諾的住宅。我走到那裏,我不竟沉思,這些東西絕對不能看做是破房子,現在為了滿足城市開發的利益,拆除了,是對文化的一種破壞。
1999年6月,國際建協第二十屆大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由吳良鏞起草的《北京憲章》,這一憲章被公認為,是指導21世紀世界建築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獻,標誌著吳良鏞的廣義建築學與人居環境學説,已被全球建築師普遍接受和推崇,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築理論佔主導地位的局面。
這是中國建築師面向世界的一次閃亮登場。從臺口到講臺不過短短十米,中國建築師用了一百年的時光。
吳良鏞:建築須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民族的情況下,不停地探索它的發展方向。
菊兒衚同,這片十多年前建成的小小院落,今天仍然散發著迷人的光彩。在歷史和現實的縫隙中,它如同一個文化路標,鑲嵌在古老的北京城裏,表達著中國建築應有的文化自信。
菊兒衚同已被公認為北京舊城改造最成功的範例。但遺憾的是,北京舊城更新的實踐卻忽視了吳良鏞的努力和探索。
吳良鏞:對於舊城,如何愛護歷史文化名城,如何保護原有城市的肌理,城市的文化、文脈,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房地産開發裏不夠重視,第三期也沒有完成,這是非常可惜的。
作為一種適合北京舊城改造的成功實踐,願菊兒衚同是一個開始的範例,而不是一個結束的標本。
[字幕]“我畢生追求的目標是,讓全社會有良好的、與自然相和諧的人居環境,讓人們詩意般、畫意般地棲居在大地上。”--吳良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