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具的變遷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2日 16:58
主持人:説起傢具,大家再熟悉不過。誰家能沒有幾件傢具呢?大衣櫃、寫字檯、沙發、床等等。它們與我們朝夕相處,可以説是像朋友一樣親密無間。但是,你是否關注過這些沉默的朋友呢?通過它們,我們能夠了解歷史,通過它們,我們能夠體會到科技的發展。今天,我就通過一部電視劇與大家聊一聊建國以來我國傢具的變遷。
解説:電視連續劇《一年又一年》以陳、林兩家自改革開放以來的變遷為故事,講述了我國人民生活20多年來的變化。電視劇採用編年體的方式,每一年為一集。幾年前在全國各地熱播曾經引起轟動。不僅因為劇情故事感人,形式新穎,而且劇中的各種道具真實,運用到位。
陳家是北京的一戶普通市民。家裏陳設的傢具除了生活必須的床、桌椅外,還有幾件笨重高大的櫃子。林家是幹部家庭。家裏陳設不僅有專門的餐桌,還有沙發。
美工:兩家不同風格。
解説: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的幾十年間,可以説是我國傢具發展的第一階段。這段時期我國的傢具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主要都是一些諸如床、桌椅等生活必需的傢具。目的是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像畫面中這樣的梳妝檯在當時的確是令人羨慕不已的。由於當時物資匱乏,計劃經濟體制的局限,像許多憑票供應的商品一樣,買一套傢具是非常不容易的。
趙光熙:1963年的時候,我的一個鄰居他就是想給家裏頭換一個碗櫃,就盛碗的那個櫃子,那陣子那個碗櫃也很簡單,就是上面兩個抽屜,底下兩個平開門,這就完了,就這麼簡單的東西。他怎麼辦?當時我記得北京木材工業公司的一個點,跟那點去排隊,排隊買這個碗櫃,25塊錢一個,排了一下午的隊,他還算幸運,他買上了,那麼後面稍微長一點沒買上,大家現在年輕人聽著好像不可理解,怎麼一個碗櫃這麼費勁,哎,它就這麼費勁。
解説:在當時,傢具是人們的一種奢望。很多家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傢具,很多家庭都在使用單位裏淘汰下來的辦公傢具。即使是結婚這樣的大事,也很少置辦傢具。
張帝樹:基本上70年代之前,我們傢具好多都是沒有傢具的,還是老祖宗傳下來,或者是公家拿過來用的,比如説我們那個時候,我們是70年代結婚的,寫字桌一人一個,都拿過來一拼,就是書桌,兼飯桌,這就完了,完了以後,雙層床一拆變成單層床,變成雙人床了,這就完了,這就結婚了。傢具就不會再買了。
解説:類似的情況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時期終於發生了變化。許多家庭開始添置傢具,而且傢具也成了結婚必備品。那時,大衣櫃、雙人床、飯桌、椅子、寫字檯等傢具往往都有腿兒支撐。人們就常常用“38條腿”“42條腿”來形容整套的傢具。
擁有一套傢具成為當時的時尚。買不起傢具的就請木匠師傅到家裏來打一套;會木工活的乾脆就自己動手做。這一時期的傢具往往樣式簡單,做工粗糙。電視劇《一年又一年》中陳家的女婿何大海就自己做起了傢具。
趙光熙:你比如80年代初,那陣好多家庭興起一股風來,做簡易沙發,什麼叫簡易沙發,兩個木扶手,四條腿,裏頭埋點彈簧,就是做席夢思床墊那種彈簧,然後拿那個棉絮給鋪上。因為那陣子還沒有泡沫呢,拿那個棉絮,底下弄塊鬃氈,麻袋片,可以,好的弄點鬃氈,鬃氈得很少,麻袋片上就鋪上棉絮,完了就包上那個布。那陣子還無所謂,專業用的那種特別厚的沙發佈,很少。到後來就有了已經,那陣子甭管薄厚給它包上,背也是這麼處理。所以做兩個沙發,完了中間一個小茶几做的,所謂自己家裏面晚上休閒,兩個人聊天,或者朋友來跟這兒坐,也感覺很好了。
主持人:(刨木頭演示)刨、鋸、斧、鑿是傳統木匠最基本的勞動工具。刨的作用就是用來將木料進行細加工;鑿就是用來開眼兒。可以説各有其用。這説起來容易,聽起來也簡單,可是做起來就難多了。你看看我剛才幹的活就知道了。不是推不動就是推不平,好木料在我手上也得毀了。做一個合格的木工一般要學2到3年,如果要學成出師了,考試的標準就是做這樣一個小板凳。刨、鋸、鑿幾種活兒都包括在內了。這樣的手工操作做傢具的現象,在上世紀80年代非常流行。
|
|
|
80年代傢具 |
于立戰:80年代以後,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咱們一些傢具也到了一些更新換代的時候,咱們國家的一些生産力也逐漸得到解放逐漸得到發展,所以傢具行業像其它行業一樣開始一個大規模發展的一個階段。但是這個時期,也是同樣由於這種技術條件的限制,它的造型,和它的加工手段,基本上沒有本質性的變化,還是處於這種簡單的機械加工的手段,
解説:1985年,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在逐漸推行。人們越來越多地接受到外來新鮮事物的影響,觀念也在逐漸變化。電視劇中陳家的傢具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一組組合櫃悄然出現。
美工:尋找組合櫃難。
解説:上世紀80年代可以説是我國傢具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憑票供應的時期逐漸過去,人們的生活能力提高了,市場上的東西越來越豐富,吃的、穿的、用的,越來越多的進入大眾家庭。人們需要更多、更大的儲物空間。但是,人們這時的住房條件仍然非常窘迫,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擺放更多的傢具顯得越發重要。組合櫃在這個時期的出現正符合了人們的心願。
趙光熙:組合櫃,高高大大,頂天立地,就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空間,確實它的收納工程相當強,裏面裝很多,有挂的,有放的,有疊的,上面頂櫃還可以放被子什麼。
解説:可是這種組合櫃出現的快,消失的也快。因為組合櫃只能放在一個位置,不能來回挪動,也不能隨意拆裝。人們開始感覺到組合櫃樣式單一,使用不方便。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組合櫃就逐漸從生活中淡出了。
同樣是在這個時代,林家的傢具陳設也出現了變化,電視機比原來的大了。一隻新的專業的電視櫃出現了。
于立戰:對電視櫃這個出現也很有意思,也是咱們國家所特有的一個現象,就是一個家庭裏面以電視為中心,這是80年代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咱們國家的電視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電視跟人們的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所以電視的作為在家庭裏面的位置顯得越來越重要,專門給它做出來櫃子,把它放在很中心的位置,包括現在的,直到現在的家庭,電視也是生活,在一個居室裏面,在生活裏面是一個很中心的位置,這個在國外很少見的,這是咱們國家特有的一個現象
解説:雖然説僅僅是一個電視櫃的改變,但它的意義卻很大。這説明傢具的使用功能開始細分了。隨著生活居住條件的改善,跟現代的各個行業一樣,傢具在滿足人們不同功能需要的時候,越分越細。
主持人:這是一個馬扎,據説最早是由遊牧民族傳入我國的。坐過它的人可能都有感受,坐的時間長了,腿會發麻。什麼原因呢?原來馬扎中間是軟的,兩邊有兩根橫襯是硬的,這個橫襯人在坐的時候,它正擔在人的大腿下部,人的大腿下部有主動脈,長時間隔著主動脈,就會使腿下肢麻木。但是,馬扎又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就是便於攜帶。怎麼讓人在使用傢具的時候既能舒適,又能方便呢?這就需要研究人體工程學。也就是根據人的身體條件來製造傢具。根據中國人的生理特點,1982年,我國傢具的製作標準得到了明確。
解説:在馬扎的啟發下,人們發明了折疊椅。並且依照人體工程學原理,確定了椅子的高度、長度、寬度,以及靠背的傾斜度。同時,其他傢具的標準也得到了確認。我國傢具製造由此進入了一個標準化的時代。
1990年,北京加大了城市建設力度舉行。許多衚同、平房變成了小區、高樓。陳家的住房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住房的改變促進了傢具的變化。在陳家再看不見那些笨重高大的老式傢具。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功能性更強、材料、樣式更新的傢具。
美工:傢具多,搬了4車。
|
|
|
90年代傢具 |
解説: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傢具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這個時期我國傢具得到迅速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國內傢具樣式,國外一些新式傢具也擁入了中國。90年代初期,這裡舉辦了一次羅馬尼亞傢具展,這次展覽在京城引起了轟動。
趙光熙:那個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不誇張,真是那樣,就是説吸引了很多的人,青年人,居多,中年人,甚至有老年人也去看,他感到新鮮,所以那個時候,我們知道,這個傢具原來可以做成這個樣子,可以做成這種板式的。
主持人:這次展覽的羅馬尼亞傢具是一種板式傢具。就是採用人造板拼裝而成的傢具。它與傳統傢具巨大的不同在於,傳統的傢具採用框架式,是榫卯結構,像這樣。搭成這樣一個框架以後,再在兩側、上下以及後面再加襯板,前面加門。由於大小不夠,這些襯板一般就需要進行拼接。板式傢具就克服了這樣的缺點,它採用了一種新的材料,就是人造板材。這就是一塊人造板,中密度板,也叫纖維板。主要是取木材的纖維,加上一些樹脂和膠粘劑在高溫高壓下製成。非常結實耐用,而且我需要多大面積就可以做多大面積。而且也不需要做框架。板與板連接就可以固定成型。像這樣。這樣做出來的板式傢具不僅整齊規矩,樣式好看,而且非常有利於大規模地流水線生産。一直到現在,板式傢具仍然得到人們的喜愛。
解説:新材料的出現給傢具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90年代,各種人造板生産技術在我國出現。各種花色、各種樣式的板式傢具開始進入人們家庭。但是,板式傢具在我國剛剛出現的時候,由於不知道採用新材料,一些傢具廠甚至還鬧出了笑話。
張帝樹:那是雲南省最著名的一個傢具廠,我在那個廠子,他把我叫過去,到他的庫房,張老師你看看我這個有什麼辦法,我一看什麼呢,傢具櫃子,外觀上做出來是板式的,但是全都裂口子的,一個一個都裂口子,裂好幾毫米寬的口子,為什麼裂口子呢?它就是用的實木做的,它因為看到上海板式傢具非常好看表面上大平面,多好,它也想做成板式,但是那個時候人造板比較少,他採取用實木做,做起來,剛做起來挺好,過了一陣子以後,因為木材有一個毛病,好是好,幹縮濕脹,它一幹了以後,這個就縮了,一收縮以後,各個地方不均勻,它的口子就裂開了,沒法修補。另外別的方法也不好辦了。到這種程度只能廢品。
解説:由於人們需求的增大,我國傢具企業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電視劇中陳家的女婿何大海就在此時開起了傢具廠。到90年代末,全國共有傢具企業3萬多家。在這一時期,除了板式傢具,傢具企業生産最多的産品還有沙發。
于立戰:沙發出現非常早,解放前大家就能夠看見,有很多使用沙發,包括50年代,但是當時的沙發主要是以彈簧為主,它能夠保證沙發有一定的彈性,但是有一個缺點,彈簧容易壞,大家看到,經常看到老的這種沙發椅,中間就是人常坐的地方破了,過去還有一個行業,就是專門修沙發的,走街串巷來修彈簧的,現在修彈簧的這種行業像很多老行當似的已經消失了,為什麼?就是現在的這种家具裏面,現在的沙發裏面很少再使用彈簧了。
解説:劇中林家這個時期最大的變化,就在於彈簧沙發變成了真皮沙發。這種沙發大部分使用海綿軟墊。現在技術和現代材料,已經能夠保證各種硬度,各種質地,各種形態的海綿軟墊,既能夠看起來,見棱,見角,很硬實;又能夠坐起來,或者摸起來很柔軟。而且它不會像彈簧那樣容易壞,或者坐面容易受力不均勻而繃壞。這個時期海綿軟墊基本替代了彈簧的使用。在1995年那一集中,我們看到陳家的簡易沙發也變成了這樣的軟墊沙發。
除了材料的變化,工藝手段的變化也促進了傢具的發展。給産品上油漆一般是傢具加工最後一道工序。傳統的上漆手段一直都是手工操作。
趙光熙:咱們最早就是油工拿這個刷子,還有使排筆的,打完色之後,手工往上刷,刷那陣它不同的油工,他刷出來的質量它不同,其實你看木傢具講究什麼呀,講究油,所謂油漆厚度要適可而止,太厚了叫油肥,太薄了,叫油瘦,肥了並不見得好,這個東西得恰到好處,就是説不薄不厚正好,它的附著力也好,而且跟鏡面似的非常漂亮,但是一個人一個樣,出來後你就是一個廠子生産出去的,這個東西絕對不一樣。
解説:現代化的油漆工藝與手工油漆的方式已經截然不同。在一家傢具企業,我們目睹了一條油漆工藝的生産線。等待油漆的産品從這裡進去,在完全封閉的情況下接受電腦控制的噴漆,然後在烘箱中接受紫外光強力照射,幾秒鐘後,當産品從生産線上下來時,油漆便可以完全幹透。用這樣的工藝生産出來的傢具,無論多少,油漆厚度相同,光潔度一樣,附著力一樣,大大提高了産品的質量。
1996年,林家的傢具陳設發生了一些細微地變化。用了多少年的木餐桌餐椅被一套新式的玻璃餐桌代替。
美術:表明進入新時代。
解説:從90年代後期到現在,是我國傢具的第四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傢具可説是日新月異,形式多樣,風格迥異。有以國外式樣為藍本的倣西式;有在西式傢具基礎上加入中國傳統傢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式;還有以明清傢具為主的傳統式。
于立戰:年代以後,到現在,就是離咱們生活已經很近,基本上咱們現有的生活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實際上更集中在,我們所能感受到,更多集中在它的樣式,但是這種樣式的背後,又是一些有很多技術手段做保證。
|
|
|
2000年傢具 |
解説:技術成熟為傢具繁榮提供了保證。木質、金屬、玻璃、竹藤、軟體各種材料的傢具各具特色,開始廣泛進入大眾家庭。電視劇中林家玻璃餐桌的出現就是來自於當時玻璃技術的成熟。
趙光熙:我們做過實驗,就是把一個十個厚的,十毫米,厚的一個玻璃,鋼化玻璃,用一個木方子給它支起來,懸空,一邊是接地,一邊是方的給它空一塊,然後過一輛滿載著貨物的卡車,就在天壇北廠做的實驗,軋過去,稍微顫悠一下,跟過那個浮橋似的,這個玻璃什麼事都沒有。而且後來就拿一個,就這麼大一個鋼球,放到一米五到兩米高,一散手,嘭一下響清脆極了,響完之後,你到跟前一看,他們嚇一跳,直捂耳朵,而且有的就躲開了,怕飛起來,碎的,把這個臉,身體劃了,一看安然無恙,什麼事都沒有。
解説: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審美也發生著變化。這必將影響傢具未來的發展。今後的傢具多元化將是一種趨勢。不可能一種材料,一種樣式作為主導。隨著科技的進步,傢具的功能將越來越細,樣式將越來越豐富。
主持人:從剛才的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傢具發展處於初級階段,目的是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改革開放以後,引進很多加工手段,制定了一些行業標準,包括對人體工程學的認識;我國傢具事業開始快速發展;到90年代,許多新材料,新樣式的傢具逐漸走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在生活中也能享受到,以前在畫冊上才能看到的一些傢具,而這一切的變化卻是來自於科技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