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內容回顧

為了和平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9日 10:36

  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以外國畫家作品為圖案的郵票。

  這套紀念郵票的主圖,是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在1949年4月為第一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畫的和平鴿。這只美麗的鴿子,表達了飽受戰亂的人民對世界和平的嚮往。

  和平,成為那個時代各國戰後重建的主題。中國建築師用創造性的建築語言,表達了這一美好願望。

  

為了和平

  北京

  和平賓館

  1952


  在這片繁華的商業區,這座建築顯得有些陳舊低矮。但是,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卻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價值,是眾多建築學子拜讀的範例。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新建的第一座賓館。當時,正是國民經濟恢復初期,基礎薄弱,資金匱乏。這座當時北京的最高建築,該如何設計呢?

  這座建築的設計任務,交給了一位中國留美回國的建築師。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阮昕】

  一九二幾年的時候,在《費城晚報》上發表了一篇專門的報道,説一個傑出的中國學生,學得怎麼怎麼的好,當時學院的院長也出來表揚,説這是我們歷史上少有的。楊先生是特別傑出的一個年輕學子。這個專訪的報道,有一個副標題,這個副標題叫做《BOY DISLIKES RICE》就是説這是一個不愛吃大米的中國小夥子。

  這個不愛吃大米的中國小夥子就是楊廷寶。

  他生於1901年。1915年,考入清華大學前身——清華學堂。1921年,赴美留學,就讀于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師從著名古典主義建築師保爾克瑞,多次獲得全美建築設計一等獎。1925年,他設計了美國的費城羅丹藝術館和底特律藝術學院。1927年回國後,加入當時最有影響的建築事務所——基泰工程司,成為基泰的主持建築師。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六十年的建築活動,在天津,北京,瀋陽,上海,南京等地,留下了一座座經典的建築,深深地影響這些城市。

  楊廷寶先生是20世紀第一批留學歸來的建築師,是中國現代建築的開路人之一。他的作品有古有今,或古今結合,或中西合璧。成績卓著,馳譽當世。在他設計和平飯店之前,已經是一個享譽中國建築界的建築大師。

  楊廷寶 教授 建築師

  1901年入清華學校

  1921年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1927年任天津基泰工程司建築師

  1940年起歷任中央大學 南京工學院 教授 副院長

  1978年起兼任江蘇省副省長

  其他代表作:京奉鐵路奉天總站、清華圖書館擴建工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中央醫院等

  這是楊廷寶為新中國設計的第一件作品。這是一個將環境、功能、施工、經濟和建築空間藝術高度綜合的建築典範。

  簡潔、大方、樸素、明朗的建築造型,給當時北京灰色的城市肌理,帶來了一道醒目的清風。

  在與物質條件一樣有限的環境空間裏,建築師是如何面對這一設計任務的呢?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阮昕】

  和平賓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説,大家在看這個形象的時候,覺得簡簡單單,也沒有很花哨的東西,但是從建築上來分析呢,它實際上是體現了楊廷寶先生對現有的空間環境的一種認識。

  這是一個用地十分苛刻的設計。建築師沒有也無法在傳統的造型和軸線中找到答案。而是採用注重功能,追求效率,體現技術理性的現代建築原則,將建築的功能性與時代性融為一體。

  這是一幢一字形平屋頂的八層大樓。為了保留前院的古榆樹、水井和東側原清末大學士的四合院,把廚房和餐廳設計在總平面的西側。入口採用不對稱手法。從院門到主樓入口的“S”形步道,逶迤于兩棵古樹之間,給人一種親切的空間感。

  在主樓的底層,原來設計了一個 “過街洞”,巧妙地貫通了前後院落,汽車可穿過此洞停在主樓的後面,既可免除日曬,又不致沿街雜亂停車,巧妙地解決了用地跼踀的交通問題。

  【東南大學 教授 建築師 中國工程院 院士 齊康】

  他在做的時候有幾個特點。一個特點呢,他留出了一個空間,保留了原有的場所,這是楊老一貫的思想。就是説,要保護花,保護大樹。第二個特點呢,他就是留出一個空間,做工作活動的用地。第三個來講呢,他在樓梯,交通的組織上,非常便捷。一直到頂層的有個旋的樓梯和側的樓梯,都做的非常符合當時的要求。

  這座建築面積近8千平米的大樓。不僅外部巧用空間,內部功能也關係合理。賓館的門廊、樓梯、服務台及客房等佈局緊湊合理。很好地服務了那個時代的需求。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阮昕】

  從一般大家的眼光來看呢,這個房子平平淡淡的。為什麼會作為中國建築史上一個很重要的作品來看,這個其實我覺得大家在看建築的時候啊,往往看到的是建築的形象,建築不止是一個形象的問題,建築是一個空間的藝術。

  當年,這座建築坐落在王府井金魚衚同與西堂子衚同之間,原址是清末重臣那桐的府邸,人稱“那家花園”。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三次在這裡,與各界名士商討救國方略。這座舊址曾留下中國近代史的風雲篇章。建國初期,這裡又成為新中國的外交舞臺。

  1952年初,當建築施工至第四層時,“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將在北京召開。為了接待好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經中央政務院決定,該建築供“和平會議”使用。為了慶祝和紀念這次國際會議,政務院將大樓命名為“和平賓館”,亞太和平會議主席郭沫若先生親筆揮毫為和平會議題寫了館名。從此,這座8層的大樓,成為新中國接待外賓的重要窗口。

  【東南大學 教授 建築師 中國工程院 院士 齊康】

  從實際原則上來講,他達到一個留出空間,組織空間,創造空間。作為外因來講,做到了傳神,轉化,創新。我覺得一個建築師要有這種思維,就是哲學思維。

  遺憾的是這條現代主義之路,還未來得及繼續探索,就夭折在復古主義的大屋頂下了。在楊廷寶先生設計這座建築時,中國建築界正盛行著復古主義的“大屋頂”。因此,和平

  賓館在審批設計方案時曾不予通過。賓館建成後又遭到許多非議。

  1950年代初,對蘇聯的“一邊倒”和共同的“反帝”聯盟,是中國思考和處理國內外政治、經濟問題包括建築設計在內的方針政策。

  蘇聯專家不僅帶來了援助中國建設的設計圖紙,也帶來了蘇聯本土對現代主義建築的批判口號。蘇聯專家為和平飯店列舉的“罪狀”,是“企圖以毫無人性的‘方盒子’建築,消滅世界各民族的建築”。

  周恩來總理在得知和平賓館被指責為“結構主義”建築而受到批判後説:“這個建築不是設計的很合理嗎?這座賓館解決了問題嘛!”

  這座簡約明快,經濟實用的建築,體現了立國之初注重實效的風格。堪稱是新中國現代主義建築的開山之作。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 阮昕】

  在楊先生那裏從來沒有一種中西文化衝突的問題,他選擇更多的是它文化類同的地方,他把巴黎美院在美國的那些東西跟中國有類同的地方,加以發揚廣大,無論是在解放前還是在解放後,他都能以一種非常平靜的,工匠式的心態來對待,他沒有消極,他總是在創造一種東西。

  【東南大學 教授 建築師 中國工程院 院士 齊康】

  他能夠知道中國的國情。從這個建築裏頭可以看出來,楊廷寶先生是站在祖國的大地上,根據這個國家的國情,做出一個優秀的作品。我覺得任何一個建築師啊,都要學習這個精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對世界敞開了大門,在新中國建造的北京第一樓旁,又落成了一座現代化的新樓,成為北京市第一家合資飯店。在新的建築空間裏,閃耀著和平賓館的歷史輝煌和文化光芒。

  【建築備忘】

  建築名稱 和平賓館

  建築地點 北京金魚衚同

  建築面積 7900平方米

  建築年代 1952

  建築設計 楊廷寶

(編輯:戴昕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