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大街,與這座城市同齡。它是伴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而逐漸形成的。石街的兩旁,穹窿突起,拱券高窗,一座座風格迥異的歐式建築,充滿了濃郁的歐陸文化和異域風情。從16世紀文藝復興式,到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從18世紀的折衷主義建築,到19世紀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我們仿佛走進歐洲建築的藝術長廊。這條街的建築格調,深深地影響了這座城市的輪廓線。
冰城石街(下)
哈爾濱
中央大街
1898-1928
這是最早進入哈爾濱的外商——秋林商行。它是俄國巨商伊.雅.秋林所經營的跨國公司。這位俄國商人首先在哈爾濱南崗東大直街修建商行,經營來自世界各地的跨國商品。1914年,秋林來到中央大街,在街的北端設立分行。1919年11月,秋林又遷移到現在的西六道街轉角處,修築了這幢造型別具特色的建築。這幢建築,是哈爾濱新藝術運動建築的典型代表。主體三層,各層間以腰線分割,自上而下窗口逐漸縮小,顯現出穩定感。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 教授 周立軍】
這幢建築它的特點説就是它既有古代建築的那種線角劃分,大的分段方式。但是又注入了新的一種特徵,最主要是在這些裝飾元素上,還有這種窗的形式,比如説這個秋林商廈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圓形的窗,這種建築是在古典建築當中純粹的古典建築當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另外一個是在女兒墻上面的一些裝飾,這種細部的裝飾形式,那個垛,還有上面的那種曲線的變化,這種它也是在古典建築的基礎上變化,生成的,這種建築給人感覺比較活躍的,而且比較新穎的一種特徵。
在秋林商行的對面,是這條街的標誌性建築。它建於1909年2月,原來是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開辦的松浦洋行,後來改為俄國僑民會館,現在是哈爾濱教育書店。它是中央大街最高的老建築。整個建築兩面臨街,入口選在轉角處,便於人流的集散。轉角處加以強調,屋頂採用孟莎式閣樓,頂端冠戴文藝復興式明肋圓窗穹窿頂。穹頂造型突出、色彩醒目,強調了入口。為適應內部功能的變化,建築的窗形,自下而上由大變小,形成了一種動態的秩序。墻面窗額都做了精緻的線腳和浮雕,凸現出光影變幻的藝術效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 教授 周立軍】
這種建築是早期的松浦洋行,現在是道裏教育書店,這幢建築的特點是比較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因為這幢建築上有很多雕塑,雕塑包括有人像的雕塑,還有柱式,用柱式構圖,但是這種柱式都是很有動感的,包括那種雕像起伏比較大,這樣形成了比較典型的巴洛克式的那種建築風格,那麼,它的特徵呢,一個是柱式比較突出,用柱式來作為構圖,另外一個呢,是表現在它三花呢,是斷三花,這是巴洛克建築的一種特徵。在這個建築當中還有第三個特徵,是用了一些浮雕,雕刻了一些裝飾,這些裝飾都非常突出,非常生動,體現了巴洛克建築一種動感,一種力度。這麼一種特徵。
一、二兩層為基座層,開設大玻璃窗,突出了商業氣氛。上部懸挑的巨形科林斯壁柱,貫通三、四層。窄小的壁柱柱頭飾以自由的螺旋曲線,帶有"新藝術"特徵。最精緻的要屬窗下圓弧形花萼狀陽臺,奇異而優美,如盛放的花蕾。主入口上方的兩座大理石雕像,是西臘神話中的兩個人物,男的叫亞特拉斯,女的叫加裏亞契德,他們是擎天之神。可惜在文革動亂中,這兩座精美的大理石雕像被嚴重破壞,後來,雖經修復,但藝術價值卻大打折扣了。
整個建築外觀華麗,造型複雜,輪廓豐富,深紅色的閣樓層孟莎式屋頂和形體多邊的半圓穹隆,創造了豐富的天際線,成為中央大街最具吸引力的主景,是哈爾濱體量最大的巴絡克式建築。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 教授 周立軍】
後面這種建築是馬迭爾賓館,馬迭爾賓館在哈爾濱早期是最豪華的旅館,是由法國籍的猶太人開設的,這幢建築是一種折衷主義的建築,它是一種帶有巴洛克和西印度風格的一種建築形式。
1906年,俄籍猶太人約瑟加斯普,在此開設了這座豪華賓館,起名叫馬迭爾。史學界有多種推測,一説,馬迭爾一詞的發音,與英文mother比較相近,這個猶太老頭兒,有可能借此表達對自己離散祖國的懷戀。另一説,馬迭爾一詞也與英文molten很相近,可能是現代、時髦的意思。不管怎麼説,這座時髦的賓館,都是中央大街不可多得的建築精品。
整座建築佔據了西七至西八道街之間的一個街區,由於佔地面積較大,因而平面佈局比較舒展自由。
建築的立面處理相當精彩,其手法主要通過窗、陽臺、女兒墻及穹頂等元素體現出來,反映出較強的“新藝術”特徵。尤其是窗戶造型非常豐富。即有半圓窗、弧型窗、圓形窗和方角窗等不同形式,又有單窗、雙窗和三連窗之分,形成美妙的韻律感。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 教授 周立軍】
比如説在女兒墻,檐口上面的這種造型,它用的這種曲線,在一些裝飾線腳,這種是比較典型的新藝術建築的風格。
多姿多彩的女兒墻造型,是建築又一畫龍點睛之筆。女兒墻以磚砌體為主,採用柔軟、靈活的各種“新藝術”曲線造型,極具氣勢與動感,整個建築仿佛具有了生命力一般,飄然欲飛。
陽臺是建築的提神之筆。與中央大街上的許多建築一樣,出挑的陽臺常常兼作入口的雨篷。而屋頂上托起的綠色異形穹頂,輕盈精美,帶有少許德國古典穹頂的味道,既強調了建築的轉角體量,又成為中央大街重要的景觀要素。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副 教授 周立軍】
這個建築的特點呢,還是在轉角處做了一個穹頂。那麼這個呢,在哈爾濱建築,特別是在中央大街上,很多建築都在轉角上非常強調,轉角下面是個入口,也是一個從建築構圖上,也形成了一個中心。
步入建築內部,令人驚嘆它的富麗堂皇。室內的墻壁或飾以優雅的壁畫,或以鏡子貼面,柱端飾有精美的雕刻;黃銅的樓梯欄杆,充滿柔媚的線條,再加上斷熠生輝的大吊燈,大理石飾面以及精緻的飾線,無不透出豪華典雅的氣質。
當年那個猶太老頭,在建造馬迭爾賓館時,一定沒有料到,這座建築會成為中國近代許多重要事件的歷史見證。末代皇帝溥儀的身影,馮玉祥將軍的骨灰盒,毛澤東的電報,都曾出現在馬迭爾賓館。當年,世界各國的政要名流蒞臨哈爾濱,幾乎無一例外地下榻於此。這座豪華而神秘的歐式建築,為約瑟 開斯普帶來了滾滾紅利,但由此也埋下了禍根。
日本侵戰哈爾濱時,老開斯普恐怕財産有失,便加入了法國籍,以尋求保護。1933年 8月24日午夜,他最心愛的小兒子西蒙 開斯普,一個剛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的鋼琴演奏家,在中央大街被綁架了,受日軍憲兵指使的匪徒索要30萬元贖金未遂,不久西蒙慘遭殺害。這次綁架一直沒有破案,成為哈爾濱歷史上一個不解之謎。
歷史已經成為這條大街的背影,留下的是與陽光一樣燦爛的文化,成為這座城市的記憶。
一條陳列著71棟歐式建築的中央大街,一本濃縮了西方300年的建築文化史。
踽踽獨行其間,青石的路面仿佛能敲擊出歷史的回聲。
這條被歲月漂洗的石街,被無數人的回憶擦亮。
這條只有1450米長的石街,卻在許多人的記憶裏,永遠走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