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生物導彈——赤眼蜂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15日 14:50)
據中科院生態所做的測定,噴灑的病毒製劑中,真正能對害蟲起作用的只佔1%,65%流失在空氣和土壤當中,34%被作物吸收了,即99%都白白浪費了。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研究員彭輝銀領導的課題組發現了病毒針對害蟲的最有效的攻擊部位和方式:昆蟲是靠卵面帶毒來傳遞病毒的,如果使害蟲的卵面帶毒,就能提高昆蟲病毒的攻擊效率。彭輝銀想到了一種專門在昆蟲卵內寄生的昆蟲天敵——赤眼蜂。
害蟲在産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並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後在那裏産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連交配懷孕都是在卵殼裏完成的。一旦成熟,它們們就破殼而出,然後再通過破壞害蟲的卵繁衍後代。
彭輝銀課題組用柞蠶卵來繁殖赤眼蜂,並將自己研製的適應赤眼蜂攜帶的病毒劑型均勻地霧化噴灑在柞蠶卵的表面。當赤眼蜂咬破殼從柞蠶卵裏爬出來時,每個蜂子身上可粘上50~200個病毒。此時赤眼蜂最急於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寄生卵,完成新的産卵過程。就在赤眼蜂敲擊每個害蟲卵殼的同時,病毒也就粘到了卵殼上,傳遞給了後者,從而殺死害蟲。
如果病毒是殺死害蟲的“彈頭”的話,赤眼蜂就成了精確的“導彈制導系統”;有了足夠數量的赤眼蜂,再加上昆蟲病毒,生物導彈就可以合成了。一枚生物導彈外表上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紙盒,在裏面存放著60粒表面附著大量昆蟲病毒的柞蠶卵,如果按每個柞蠶卵孵化出60頭赤眼蜂,每一頭赤眼蜂攜帶100個病毒計算的話,一枚生物導彈可以釋放出36萬個病毒。
生物導彈維持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
1997年,湖北省某林場突然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松毛蟲災。不到半個月,瘋狂蔓延的松毛蟲把嫩綠的松針吃得精光,四季常青的松樹林變得一片枯黃。林場職工在彭輝銀的指導下,用了兩天的時間,在松樹林挂上了生物導彈。轉年,整個林地都恢復了,至今5年了,林場都沒再發生過大規模蟲災。
實驗證明,生物導彈制導方向準確,傳播病毒能力強,只用5枚生物導彈就可以控制一畝地範圍的松毛蟲流行。
生物導彈防蟲技術操作十分方便:通過攜帶不同的病毒,它能有效控制60多種危害植物的害蟲流行:對高山、森林防蟲,不用運水上山,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它可以在經濟林、蔬菜、茶園、果樹等不同領域使用。
使用生物導彈防治害蟲後,可以長期不發生蟲災,而且害蟲又保持一定數量,這樣病毒在害蟲種群內部可以長期發生作用,同時因為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使環境污染大大減輕,自然狀態下的生物種群和數量大幅度恢復,引回了許多昆蟲。在昆蟲內部,建立了良好的循環狀態,相對控制了害蟲的數量,使其很難達到爆發成災的程度。 文/張衛平
責編: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