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16期——《走向共和》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7日 15:57)
由電視劇《雍正王朝》原班人馬主創的電視劇《走向共和》,向我們展示了近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那個年代,譜寫了中華民族的一曲慷慨悲歌。通過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等歷史人物形象,將觀眾帶入歷史之中,去體會被列強瓜分時的辱國之痛,去感嘆喚起民眾覺醒、走向共和的艱辛。
本期特邀嘉賓:演員王冰、孫淳、編劇盛和煜
[主創空間]
主持人:王冰老師更多以前在舞臺上塑造了很多角色,不過説到這次電視劇的形象,説到歷史人物,觀眾在心裏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外形上給人一種直接的衝擊,我們找到了最早關於李鴻章的圖象資料,請現場的朋友一起看一下。問一下王冰老師,當時化粧師是不是根據這個圖象給您做造型的?
王冰:是的,化裝師參照它來進行過很詳細的策劃。
主持人:王冰老師,您給我們講講您是通過什麼形象涉及或者表現李鴻章這個人物內心世界的?
王冰:我看過這個劇本後很激動。所以作者和我第一次談話談到了這麼一個問題,他問我“你是不是對李鴻章這個人物動了感情了?”我當時沒好回答他,我覺得我心裏想我要不動感情,我也不演這個角色,確實我很激動。我是從幾個人物關係下手的,比如説和西太后,西太后是李鴻章的頂頭上司,李鴻章在清末是一個重臣,不能算是忠臣,重臣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誠懇。他的性格很溫柔寬厚,也是他為人的一種手段。
主持人:除了劇本之外,通過您的表演和塑造,恐怕也要給觀眾比較新的視角。
王冰:對。因為李鴻章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有結論,但是如果只是按這個結論來演的話,我沒法演。比如説這個人是壞蛋,壞蛋怎麼演,壞蛋也人。説這個人是英雄,英雄怎麼演出,英雄也是人。我們寫劇本,一直到我們創作上,一直遵循“歷史的真實,人物的多面”這一條,才會可信。如果不可信,我們孤立的演的話,這個人物很壞,應該説他幹了一些不對的事。但是總的來看,李鴻章這個人應該是我們現代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拋開這個劇本,拋開歷史的真實,只把這人描寫成天生就是個喜歡賣國的壞蛋,這就不可信了。
主持人:就是説先有了歷史真實的前提,才有可能追求藝術上的真實。然後才能可信。通過您的一番介紹,大家對這部戲中,演員的塑造,包括事件的展示,對我們要描述那樣一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有一個更全面和清晰的認識, 謝謝您。
幕後現場:當時的戲是如何完成拍攝的
主持人:很多觀眾在看電視劇時,往往注意最多的就是演員。作為演員,他們創造一個角色的時候是要付出代價的。《走向共和》中扮演袁世凱的孫淳就是這樣。他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在很短的時間裏迅速增肥30多斤。很辛苦。
主持人:大家對孫淳非常熟悉,平時一慣給我們非常有活力而且帥氣的感覺,而這次第一眼看袁世凱的時候,的確嚇了一跳,這是孫淳嗎?感覺反差很大。
孫淳:説真心話聽你這些話我非常高興。
主持人:接到袁世凱這個角色,你是怎麼産生創作的衝動?
孫淳:我只有一個感覺,要找一個很好的角色,我和導演見面後,他把一個袁世凱平面像拿過來了,實際是一個電腦做的圖片,把我的臉安在一個穿著袁世凱衣服的人的身上,還帶上兩撇鬍子。我當時沒有反應,太突然了。後來我仔細一看是我,我説你讓我演什麼?他説是袁世凱。我當時一下楞了,我等了三個月真的不知道是這麼一個角色,我有一點楞了。導演説能不能明天去做造型試試看。他説劇組對袁世凱這個角色很慎重,另外袁世凱是“美目”,因為史書記載是美目。
主持人:美目就是很漂亮嗎?
孫淳:就是眼睛像鹿眼,史書記載。我覺得這點的確有些相似的地方,當我所有的造型完成後直接用數碼相機拍定裝照,通過電腦打印出來的時候,我開始認真了,我應該把我的長項放在哪?我們倆多少共同點,除了美目還有哪些地方相似,我覺得我不像,為什麼?因為袁世凱是個胖子。
主持人:所以有一個增肥的過程。
孫淳:對,這個角色定下來後,有三個月的等待,我把自己身體鍛鍊得很好,我進劇組的時候是138斤。腰圍是二尺二三,後來很快達到了三尺。胖了以後,我感覺心臟特別不舒服。
主持人:有時候演員拍戲會把身體健康也搭進去。
主持人:這個戲拍過了,你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是哪些部分?
孫淳:要是説哪部分?我毫不客氣地説,全戲所有的地方我都很滿意。
主持人:這次劇中袁世凱的眼神中有一種你以前角色中不曾看到的東西。
孫淳:我只知道這麼一件事,平常説話口從心出,眼神也從心裏發出來。我就是在逐步揣摩的過程中,對角色越來越理解的時候,在一個特殊規定情景中,演員捕捉一種相適應的眼神表現。比方説我見太后的時候,我見屬下的時候,我見家眷的時候,眼神都會不一樣,帶有揣摩的心理觀察一個人,和對一個人充滿感激之情看一個人,是完全不一樣。
主持人:通過今天的談話,雖然不能説是重新的認識,但至少給我們全新的感覺,我想也有助於我們看待這樣一個歷史。謝謝孫淳。
主持人:嘗試做古裝造型,大家可能覺得挺有意思,但是這種化裝基本要兩個多小時完成工作,我看著都很累,更何況真的我們化裝師和演員做造型什麼感覺。今天我們邀請了一位普通觀眾,她是一位大學教授,她將親身體驗一次被化裝成為清朝王妃的造型的過程。
普麗春:我一名大學老師,愛好非常廣泛。在很小的時候十分喜愛文藝、體育和書法,非常喜愛看戲,尤其古裝戲,像過去的《紅樓夢》到現在的《康熙王朝》都是我非常喜歡的。總有一個夢想,哪一天能穿上古裝,看看自己在鏡頭面前什麼樣子。
解説:於是我們的編導開始幫她聯絡化裝師,希望在節目中實現她的夢想。
主持人:給我們講講做古裝的感受,讓現場朋友來分享一下。
普麗春:那天下午兩點從穿衣到做髮型化裝整整折騰了近兩個小時。好在那天的天氣不怎麼熱,所以我覺得當一個演員確實不容易,所有的成功跟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也跟導演和攝影師的努力分不開。
主持人:你第一次這樣看自己,您覺得自己美嗎?是不是很漂亮?
觀眾:是挺美的。
主持人:謝謝您。
主持人:有人説歷史沒有劇本,其實很多歷史劇有的是根據歷史小説改變的,有的是戲説杜撰的,而《走向共和》只是參考了一些歷史書籍,在沒有任何文學作品可以參照的情況下自己創作出來的。我想就這個問題,請出《走向共和》的編劇盛和煜。
主持人:盛老師是咱們國家的一級編劇,創作了很多作品,一共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走向共和》,內容非常豐富,時間跨度很大,您在創作《走向共和》的時候,有沒有走不去的坎兒?
盛和煜:萬事開頭難,最大的坎兒就是開頭,我們這部戲跨度是30年,是從1894年甲午戰爭前,一直到1924年張勳復辟這一階段歷史。這段時間以前政治教育和文藝作品都有反應,因為大家都對這段歷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要把這麼多複雜的歷史事件聯絡起來,的確非常難。
主持人:《走向共和》和《雍正王朝》的區別在於,《雍正王朝》還有二月河的書。而《走向共和》是從零開始。這部戲中編劇和演員之間有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聽劇組的人介紹,在您寫的劇本裏面,經常説除了給演員一種基本的提示,還有有很多您的註釋和理解,包括一些很小的東西。
盛和煜:我們希望這個劇本成為精品,也朝著這樣的方向努力,如果是那種“流水線”上生産出來的模式化的作品,則不是我們提倡的,我們希望它特立獨行,堂堂正正,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一種作品。我覺得一個編劇對演員最大的幫助就是劇本,我們儘量從多方面給演員舞臺提示、心理提示、場景的描寫甚至服裝,都要寫。
主持人:等於給演員呈現一種場景,讓他看到本子後馬上感覺在那個環境裏。非常感謝您來到我們演播室。謝謝您。
[看客閒話]
本期話題——“民族出路的百年探索”
嘉賓主持人王小騫:都雲看客癡,誰解其中味。今天我們跟大家聊的電視劇是《走向共和》,是一部大型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描寫了中國從封建走向共和一共經歷了三千年的時間。
影評人方位津: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歷史是中國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時刻,可以説是大浪淘沙。這是一個動蕩的歷史時刻,雖然大家非常清楚這段歷史,但是對這段時間發生的重大的歷史事件,比如甲午戰爭的失敗,比如説我們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是從藝術的角度再現,我們似乎有點模糊。
影評人孫宏華:這段時間是中國結束了封建帝制而走向共和的一個重要轉捩點,這裡所有的人物都跟這段歷史有著緊密的結合,這個影片好就好在他們把這些人物和這段歷史用形象再現出來。
方位津:這段歷史實際上是一個歷史的轉折和社會的轉型的過渡時期,而這個過渡時期是從我們甲午海戰失敗之後,激起了全民族各個階層人們的一種覺醒,覺醒中我們怎麼走過這段歷史,從改良到改革,從改革到革命,從革命一直到我們共産黨的建立。
孫宏華:像這樣的戲有一個很難的地方,比如我們過去講一個皇帝或者一個朝代,而清末的時候是各種政治勢力角逐,各種思潮氾濫的時候,所以那時候是抓住一個點還是抓住一個面,都不好去把這段歷史説清楚,現在《走向共和》基本上提綱攜領把中國這段歷史的變遷能夠很清楚的表現出來,這個是很難得的。
嘉賓主持人:所以對於觀眾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是一個對歷史認識的機會。這個電視劇當中有很多重要人物出現,如慈禧、光緒、康有為、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等等,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戲劇衝突的設置,這裡面講究也是非常多的。
方位津:比如袁世凱復辟的時候,出現了剪辮子、留辮子,出現了禁纏足,換服飾,辦學堂,要廢科舉,這些新的思維,新的事物。
孫宏華:甲午海戰中中國的失敗,預示了大清帝國百年基業已經開始動搖,中國向何處去,已擺在中國人面前,這成為整個戲貫串主線的主題,很多人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及因為見解帶所來的行動,構成了這個戲錯綜複雜的關係。
嘉賓主持人:在這部戲中,相信像兩位老師所講述的那種東西,當我們只知道這段歷史的因和果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知道因和果之間走了一個多麼艱難的思想過程,也許這部電視劇能夠讓我們從中看到很多豐滿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曾經在我們的歷史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希望在我們電視劇播出的時候,您能夠選擇觀看電視劇《走向共和》。謝謝。
責編:段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