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加坡

新加坡中醫藥教育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5日 11:26

  (一)新加坡中醫藥教育概況  

  古代中醫教育以家傳、師承或私塾的形式為主,新加坡亦如此。50年代,新加坡開始現代的學校中醫教育。1953年由中醫師公會成立中醫專門學校,1976年更名為新加坡中醫學院。隨後又成立10所巾醫藥院校,多屬民辦,唯新加坡中醫學院現已由教育部批准註冊,其教育形式有正規的學校教育,也有在職培訓。在教學管理上,具有一些特點:   

  1.生源   

  中醫藥院校多面向社會招生,不分文史、理工均可應試入選。已獲取各種專業大專以上學歷而有志於中醫事業者,可免試入學,也有先入預科“先修班”,學習1年中醫基礎知識和文化課,經考核合格後轉為正式學員。如若考試不及格,可以重修或退學,對中醫專業不適應者,也可中途退學。這些招生規定有助於學生專業思想的鞏固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2.學制與課程體系   

  中醫學歷教育多定為1~6年,有的院校開設了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多與我國類似;課程體系參照我國中醫藥院校而實施。開創時期曾自編部分教材,1962年後使用我國中醫院校統編教材。課程設置遵中西醫比例7:3的原則,保證中醫的絕對優勢。第一、二學年開設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和部分西醫基礎,第三四學年講授臨床各科,突出辨證拖治的中醫特色,兼授中西醫結合內科,解決常見病診療和急診處理問題。   

  3.重視臨床教學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安排臨床見習,一直延續到第五學年畢業實習。臨床教嘗多由兼職臨床導師具體指導,其過程分為五個階段:①見習期,學生觀察導師診斷治療病人的經過,初步將理論聯絡醫療實踐。②待診期,在門診或病房進行,學生傾聽導師分析病證。③試診期,學生於三年級開始接觸病人,實際操作望聞問切,運用理法方藥等中醫法則,一般從病因病機、辨證分析到立法處方用藥,環環緊扣,學習中醫的臨床思維過程,並寫入試診本(實習表)。④應診期,四年級學生開始以見習醫師資格獨立應診,導師僅作必要的指導或提示。此期進一步習11練四診、辨證、治法、方藥的應用能力。⑤畢業實習期,學生在第五學年全日在醫院作實習醫師,往往獨立處理病人,但無處方權。1年實習期滿後,提交臨床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經考試委員會評審合格者准予畢業,簽發畢業證書。   

  4.師資建設   

  該國中醫院校推行一些具體措施,以便提高師資質量。比如:①安排教師到國內外進修或開辦高級進修班,結業時該教師要遞交進修報告,以評判優劣。②撰寫學術論文,每年至少1篇,且要有獨特見解,訂於每年10月底提交至院方。③參加科研,學院多與中華醫藥研究院、中華針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合作,申請一些科研課題,共同完成。④舉辦教學研究會議,交流國內樸學科進展和教學經驗。⑤招聘新教師,定期向社會招聘或選拔,新師資,也在校內選拔優秀人才加以表彰提拔,表示更大的信賴與倚重。   

  5.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十分簡單,且專業人員比重相當高。學校一般設正、副院長各1人,教務、財政等管理部門領導各1人,他們又常兼教師或臨床導師職務。例如新加坡中醫學院共有在編教師36人,佔該校教職員工總數的90%。   

  (二)主要中醫藥院校簡介   

  1.新加坡中醫學院

  新加坡中醫學院是由新加坡中醫師公會于1953年創辦的民辦中醫教育機構。原名新加坡中醫專門學校,1976年起用現名,提出“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辦學方針。旨在公開闔法地弘揚中醫藥學術,培養中醫人才,解決新加坡中醫界後繼乏人的實際問題。創辦之初名為中醫專門學校,學制四年,授課時間多利用晚上,屬業餘教育。所授科目有:中醫學基礎、中藥學、中醫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溫病學、傷寒論、針灸學、現代生理學和病理學等。最初上述科目的教材是由任教教師自己編寫,1962年開始部分選用我國的中醫教材,1976年以後則全部採用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新編教材。同年,新加坡中醫專門學校也正式更名為新加坡中醫學院。自1983年,學院改為五年制。第五學年,學員們主要是進行臨床實習和一些典型病案的討論。自1980年起,學院重新規定了入學資格,既必須具有政府統一考試合格的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為保證學生的入學質量,1982年學院增設了為期半年的先修班,為有志於學習中醫學的學員講授中醫入門知識,也為學員們順利通過政府統一高中考試做一些文化課輔導。新加坡中醫學院成立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培養出1000多名中醫專門人才,功不可沒。現今的新加坡的中醫師和中醫藥團體的負責人90%以上都是該學院培養出來的畢業生。1983年由四年制改為五年制。1993年與廣州中醫學院合作開力、新專業,增聘廣州中醫學院教授4名到校授課。同期又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舉辦碩士課程進修班:學員30余名,均係該院畢業生,業餘上課,白天工作。截至1993年,該院開辦40年,有27屆畢業生1,205名,爾今均成為合格的中醫師。有的畢業生移居國外,分佈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該學院是新加坡中醫院校的代表與楷模,具有較好的辦學條件,擁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固定的臨床實習基地、比較豐富的圖書資料、廣泛的獲取情報信息的渠道以及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因此在新加坡國民中贏得較高信譽。   

  2.同濟醫藥研究學院   

  1983年4月正式創辦于同濟醫院。在此以前,同濟醫院己成功地舉辦了百餘人的中醫,學術講座,取得一定的教學經驗。該院提出“七成中醫,三成西醫,中西合璧”的辦學方針。每年才召生50人左右,學制三年。主要課程包括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學科,西醫有解剖、生理、病理和相關臨床各科。該院師資中西醫兼備,多為國內中醫界名流或來自港臺、日本的學者。教學設施包括理化實驗室、藥物實驗室、生化檢驗室,不斷添置現代醫療儀器,目標是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1984年成立了針灸、古籍等研究組,以提高科研水平。   

  同濟醫藥研究學院還發展涉外中醫教育,為東南亞國家培養中醫人才,每年招生均保留10%的外籍學員計劃。   

  3.中醫學研究院   

  1923年開辦,迄今開辦13屆,畢業人數300多名。據1990年統計,在校學生80余名,講導師30名。   

  4.針灸教育專門機構

  針灸療法在新加坡不太受重視,因此針灸教育也鞍為薄弱。1936年由何敬慈、蕭憬我、劉致中等創辦針灸學院和海外函授針灸學院,同時設立針灸治療院。在70年代世界針灸熱的影響下,新加坡中醫學院于1924年開始針灸臨床考試,針灸作為中醫師培訓的一門學科而講授。1976年進而列為中醫專業的重要學科之一。學生一定要通過針灸筆試與臨床操作考試及格後方能准予畢業。新加坡另有針灸經絡學校,選用世界衛生組織教學大綱,開辦多層次的針灸課程。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