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桑葉

止汗妙品話桑葉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4日 13:18

  宋洪邁《夷堅志》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贏瘦,飲食甚少,夜臥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治。監寺僧曰:"吾有絕妙驗方,為汝治之。"遊僧適用其法治之,三日之後,宿疾果然痊癒。其方為:單用桑葉一味,乘露採摘,焙幹為末。每日兩錢(6克),空腹服用,以溫開水調服。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樹葉,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我國種植桑樹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史,《詩經》中即有"言採其桑"之句。其葉可飼蠶,其皮可造紙,果實可食用,葉、枝、果、根皮均可入藥。因此桑樹全身都是寶。

  桑葉治汗出,由來已久。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桑葉除寒熱、出汗。"由於古代文獻不加標點,所以歷史上有人誤認為桑葉能發汗(即理解為"除寒熱,出汗")。對此,專門有人予以澄清,如清張志聰《本草崇原》:"《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並除出汗也"。清陳士鐸《辯證奇聞》有"桑葉……引經止汗。"

  被稱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名醫朱震亨(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書中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盜汗:入睡後不自覺的出汗,醒後即停止。)明末清初的名醫傅青主,很擅長用桑葉止汗,他擬定有止汗神丹、遏汗丸、止汗定神丹等幾個藥方,都選用桑葉為主藥,並稱讚桑葉為"收汗之妙品"。其他醫學文獻如《本草撮藥》也有:"以之代茶。取經霜者,常服治盜汗。"當代上海著名中醫顏德馨教授,根據《醫學入門》中"思慮過度,以致……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葉,帶霜採陰幹,或焙為末,米飲調服"的記載。治療一盜汗兩年余的60歲老婦,別無所苦,飲食如常,惟覺精神疲憊,用霜桑葉研末,米飲調服9克,早晚各服1次,結果半月愈,終未復發。該老婦在用桑葉治療之前,曾用益氣固表,後改滋陰降火等法治療均無效。原以為久治不愈的"頑疾",僅桑葉一味竟收全功。對桑葉止汗,顏老還説:"先師秦伯未先生,亦喜用此味治頭面出汗(俗稱蒸籠頭),確有淵源。"桑葉味甘、微苦,性寒,入肺、肝經,功能疏散風熱、清肺止咳、平肝明目。治療感冒咳嗽時常用到桑葉,如治風熱感冒的常用方桑菊飲中,用桑葉與菊花、連翹、薄荷、杏仁配伍用。對於燥熱傷肺,咳嗽咽幹之症,可用桑葉與杏仁、麥冬、石膏等配伍,方如清燥救肺湯。在用於治療高血壓時,桑葉也是常用之品:對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頭暈目眩,可與菊花、鉤藤等配伍;而對於肝腎不足的目視昏花或肢體麻木,可用桑葉與黑芝麻等份,製作成蜜丸,即為成方桑麻丸,該藥常服能強筋骨,烏鬚髮,悅顏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頭暈耳鳴、肢體麻木有很好的療效。用於明目時,桑葉可與菊花、決明子等同用,內服治風熱目赤澀痛;單用桑葉煎湯外洗,可治風眼淚下;對沙眼目赤目癢,可先將桑葉煎湯去渣,再加入芒硝溶化,乘熱熏洗。

  桑葉用於治療糖尿病、下肢象皮腫也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對老年更年期綜合徵烘熱汗出,用桑葉研末,空腹米湯送服,療效頗佳。

  桑葉內服時用量6-12克,外用洗眼時用量較大,可用至30-120克。

  桑葉中含有蘆丁、槲皮素、芸香甙等黃酮類成分,和?-谷甾醇、菜油甾醇等甾醇類成分,還含有昆蟲變態激素、多種酸類、酚類及維生素B1、B2、C,藥理研究表明,桑葉有降血糖作用,能刺激胰島素分泌,降低胰島素分解速度;還有抗菌等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有較強抑制左右,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也有抑製作用。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