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與時間醫學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6日 13:33
【主持人】在中醫學中,醫家非常善於把握因時制宜的治療原則,現代人把這種治療手段稱為時間醫學。時間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物節律在醫療上的具體應用,醫聖張仲景在他的醫學著作中就對這方面的情況有所記述。
【解説】時間醫學的概念是現代醫學根據時間的規律提出來的,但是早在2500年以前的《黃帝內經》和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就有了對人體生理和病理的晝夜節律,七日節律,四季節律以及年節律的論述。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郝萬山】
傷寒論中有一句話叫做太陽病,頭疼自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這就是説一個太陽表證頭疼發熱惡寒,沒有經過治療到七天他自己好了 ,那是他自然病程結束了,這就是病理的七日節律。
【解説】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影響著人體生理和病理的變化,這種變化的過程産生了時間的節律,因此説大自然的變化也影響著人體生物鐘的平衡。例如太陽下山人就要睡覺,太陽升起人就要起床,如果失去了這種平衡,人就會生病,地球上的一切也就會改變。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郝萬山】
在《黃帝內經》裏認為人是整個大自然所化身的,那麼人是大自然的子女,大自然是人類的父母,所以大自然一些節律性變化,毫無疑問的就遺傳給了人,我們大地母親在自轉一週,所以使人體生理和病理節律才有了晝夜節律,那麼月球繞地球一週,才使女性的卵巢活動有了月節律,地球繞太陽的這種公轉才使人體的生理節律有了四季節律和年節律,你比方四季節律中醫講脈象,春弦,夏洪,秋毛,冬實這就是四季節律詩。
【解説】醫學上對時間的重視是人們在與疾病的抗爭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傳統醫學認為人體的陰陽盛衰與自然界的不斷變化是分不開的,而現代西醫學對這種變化卻和傳統醫學有著不同的認識。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郝萬山】
這個西醫呢它是注重在人體內找控制人體時間節律因素,比方説最早的時候他們是從化驗人的尿中激素的含量發現了尿中激素的含量有晝夜節律,有七日節律,而中醫是把人放到整個大自然中去研究,那麼中醫在研究人體生理節律和病理節律的時候他注意到了日月星辰運動和變化。
【解説】由於增加了對時間因素的考慮,人們對疾病的發現和治療就有了新的認識,例如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就針對40余種疾病提出了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的原則。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郝萬山】
在《傷寒論》中,他就提到了,有些疾病在發作是有時間節律的,這些疾病治療上要先及時發汗,你比方説有些發燒的病人,在他發作之前,先及時發汗,那麼在診斷上在判斷愈後上也用到時間節律,你比方説這個病人早晨一醒來就明顯口苦,口乾,心情不好,這一般判斷為少陽病,那麼在下午3-5點鐘明顯高熱,説胡話這就判斷為陽明病,在判斷愈後上《傷寒論》中有欲解時,欲解時更是根據一天的陰陽氣盛衰的這個時間節律來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