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抓病機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9日 17:17
【主持人】東漢末年在我國有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于大江南北被後人稱為神醫,而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理法嚴謹,被後世譽為“醫聖”,在張仲景多年的醫療實踐中,他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強調辨證論治。
【解説】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在兩千多年的流傳中被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部分,這兩本醫書記載著張仲景在治病中行之有效的醫案,體現了張仲景辨證論治、緊扣病機、靈活用藥的原則,如大便不通的同一種病,由於病機不同,張仲景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基礎係教授 郝萬山】
有兩個病人來找張仲景來看病,這兩個病人都是大便不通,都是發燒,都是頭痛,結果張仲景給一個病人用的是瀉下通便的藥,給另外一個病人用的是發汗的藥,兩個病人吃完藥都好了,這是因為研究他的病機,發現這兩個病人有一個病人小便是正常的,那説明這個大便不通呢,那他不是裏實熱證,而是表證,表證為什麼會大便不通呢,因為體表受邪,正氣抗邪于表不能照顧裏,那麼裏面就出現氣聚升降失調,所以大便不通,解表以後呢,裏氣升降正常了大便就通了,而另外一個病人他小便是短赤,這説明裏有實熱,所以他用通便的方法他就好了。
【解説】症狀相同,卻不是一種病機,就用不同的方法去治療,因人而異,同病異治,張仲景這些科學觀點是被歷代醫家所推崇,比如對異病同治,張仲景也有他的一套治療方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基礎係教授 郝萬山】
來了兩個病人,一個病人呢,是心慌心跳心煩,另外一個病人是肚子痛,結果張仲景對這兩個病人開的都是一個方子,都是小建中湯,用的治法都是溫中補虛,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這兩個證候他們病機相同,都是氣血兩虛,氣血兩虛,心臟失養,就出現心慌、心跳,心神失養就出現了心煩,氣血兩虛,腹部經脈失養。經脈拘攣,就出現了腹部急劇疼痛,所以都用一個方子來治療,這就可以叫做異病同治,這也是抓病機的體現。
【解説】傳統中醫看病變化多樣,有些醫家憑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有些醫家則通過中醫理論來分析病情,但是百變不離其宗,無論怎樣變化,高明的醫生看病時都會對病位、病情等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後再根據這些診斷進行選方用藥,例如對同是四個拉肚子的病人,張仲景就根據每個人的病機不同,採用不同的治療用藥方法。
【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基礎係教授 郝萬山】
一個病人用的是調理升降方法,一個病人用的是溫中止瀉的方法,一個病人給他是用澀腸固脫的方法,另外一個病人用的利尿的方法,為什麼用了不同四種方法來治療這種拉肚子,因為這四個人他們病機不一樣,那麼第一個病人呢他就是升降失調,你調理升降就可以治拉肚子,第二個病人他是脾寒、脾虛,脾寒寒濕下注,所以必須溫中補虛的方法,才能治療這個拉肚子,第三個病人是下利滑脫,肛門不固,沒有感覺就拉下去了,所以必須澀腸固脫,把門給他關上,第四個病人他是清濁不分,水走大腸,所以拉肚子不止,因此你給他利小便的方法,使水從前面走了,後面他就不拉肚子,你看看這個抓病機的規律來用方,這是非常嚴格的,是有規律可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