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兵紀實
(九)草原深處
昨天又有了新發現,他們找到了當年的傳令兵吉木彥,他就住在錫林郭勒盟草原鑲黃旗的巴彥塔拉蘇木。當我們翻開地圖時卻猶豫了。這意味著找到他不僅要走回頭路,還要離開公路在草原上行駛近百公里。但是,這位參加過無數次戰鬥,還負過傷的老兵總讓我們牽掛。找不到他將是一個遺憾。大家説,走,去巴彥塔拉草原喝奶茶去!
從蘇尼特右旗出發後進入了一片開闊的草原。草庫倫的鐵絲網把草原隔成了一塊塊牧放區,路在鐵絲網形成的板塊邊繞行。好在熟悉這一片草原的布仁在前面引路才沒有讓我們走冤枉路。走了兩個多小時,翻過了兩座大丘陵地帶,在茂盛的草原深處出現了幾群牛羊時,巴彥塔拉蘇木到了。找到吉木彥老人家時,正在廚房炸著油果子的老伴兒告訴我們,老頭子帶著全家人在前面修補草庫倫呢。這讓我們心中一喜。這一路我們尋找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正愁無法拍到這些昔日的老兵生活和勞動場面呢。我們趕緊開車趕往勞動工地。在一片草深快到膝蓋的草庫倫邊上見到了吉木彥老人,他正指揮兒子和媳婦們修補草庫倫的鐵絲網。老人在鐵絲網兩邊來回走動,不時從兒子手上奪過鐵鉗子,把沒有固定牢實的鐵絲再緊一緊。八十四歲高齡,身姿依然如此輕盈讓我們直咂舌。採訪時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大年紀還參加勞動,他笑笑説,我身體好,勞動習慣了,不幹活兒會難受的。當我問他怎麼當上傳令兵的時候老人説,那時候簡單,誰的馬好,跑得快就讓誰當傳令兵。對復員回草原老家他表現得很淡漠。他説,日本人來了欺負我們,年輕人就去參軍打仗。完成任務了,大家就回家啦。我有點不解地問他,為什麼可以享受軍隊幹部待遇卻要選擇遠離城市的草原時,他停頓了一下説,幹完國家的事就要回自己的家嗎。國家需要你去打仗,仗打完了,就佔國家的便宜,讓國家養著,這樣的事情不能做。牧民就要幹牧民自己的事情。聽完老人的一番話,我覺得心裏熱烘烘的。倒顯得我那一番問話蒼白無力。
採訪結束後,吉木彥老人邀請我們到他家裏喝奶茶。他對兒子交待完工作,向我們揮了一下手後,便騎上他的摩托車在前面引路而去。我們望著老人的背影,仿佛那個曾經在戰火中策馬飛奔的年輕戰士,又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草原,你竟有如此魔力,塑造出這些充滿個性,胸懷博大的草原兒女。我堅信,鏡頭紀錄下吉木彥老年生活的這一瞬間,必將成為我們攝製組所有成員永遠無法抹去的印跡。
我們開始明白這些參加過戰爭的老兵為什麼要回歸草原了。當行進在他們故鄉的土地,望著遼闊無垠的大草原和藍天白雲下牧放的牛羊時,我為自己解開了那個疑問。他們參加戰鬥不就是為了這片草原嗎?這個最樸素的道理讓他們選擇了最美好的回歸,他們依然騎著自己的駿馬但已不在戰場,而在自己的牧場。聽説很多回到牧區的老兵都活到了八十多歲。或許草原鑄就了無羈與自在的個性使他們備馬出征時就想好要回來的啊?
|
本篇文章共有 10 頁,當前為第 9 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