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邊地大穿越青藏線》 第一集(2005年第43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1日 16:05 來源:CCTV.com

  中華民族2005-43期

  《邊地大穿越青藏線》 第一集

  播出時間:2005年11月21日 15:24

  編導:超 克

  【解説詞】

  青藏高原,離天最近的地方。多少人為它魂牽夢繞,企望著去體驗它的雄渾與磅薄。但是它卻用生命的逆境來考驗著每一個踏上它的人。你是否有足夠的堅韌和足夠的虔誠呢?因為,在逆境過後是它難得一見的美。身臨其境,你會體驗到終生難忘的美感享受,這種美甚至會撞擊你的靈魂,使你的生命迸發出新的火花,充滿光彩。所以人們都説青藏高原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為了結束西藏沒有鐵路的歷史,也為了西藏的經濟發展,2001年6月,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始施工建設。歷經數萬鐵路建設者的艱苦努力,這條鐵路于2005年10月終於鋪到了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在高原的金色陽光撒滿大地的10月,我們邊地大穿越攝製組來到了青海省,我們將沿著青藏鐵路驅車前行,走向高原,走向拉薩。

  【主持人焦建成】

  朋友們,我們邊地大穿越攝製組一路風塵來到了青海省的省會西寧市。這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高原古城,在中國的西部地區顯示出它獨特的文化魅力。

  【解説詞】

  西寧地處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黃河支流湟水的上遊,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是進出西藏的交通樞紐。在古代,西寧被稱作是南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西漢時期,大將軍霍去病在此構築軍事據點,稱作西寧亭。西漢末年在此設置了西海郡,隋朝時期設置西平、河源二郡。宋朝時期設置了西寧州,西寧這個名字由此沿用至今。1929年正式成立了青海省,省會定為西寧。走在西寧的街上,低頭就會看到濃濃的民族風情瀰漫于幽深古巷,抬頭便見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轟然于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習俗,在這西部的都市裏和諧相處,構成了西寧的獨有特徵。

  【主持人】

  朋友們,我現在是在西寧的火車站,我們邊地大穿越攝製組將從這裡開始我們青藏高原的拍攝。説起青海,這裡是個多元文化的交匯點,這裡少數民族成分多,民族文化豐富,而且發源於這裡的黃河、長江又孕育了豐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觀,而這些又散佈在青藏高原之間。我們此行正好選擇了青藏鐵路這條線索,到時候我們將帶著觀眾朋友們一起從這裡出發,從西寧到西藏的拉薩,我們將在神奇的山水之間,去尋找多姿多彩的高原文化。

  【解説詞】

  青藏鐵路第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全長八百四十五公里,于1979年完成之後運營至今。

  【同期聲】

  焦建成:趙民,看見鐵路了嗎?看見火車,火車就在咱們的右邊行駛著呢,看見沒有?

  趙民:看見了,我正跟它並行走呢。好。

  【解説詞】

  這條鐵路從西寧出發繞行青海湖北部之後,進入柴達木盆地。一路上,鐵路先是蜿蜒于西寧西北和青海湖周邊的山區,海拔高度在兩千二百米左右。然後進入相對比較平坦的柴達木盆地,海拔高度也降低了許多。隨後就逐漸爬坡,到格爾木的時候,海拔高度升至兩千八百多米。所以説格爾木是人們向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攀登前的適應點。由於109國道是從青海湖的南岸繞行,而鐵路是從北岸繞行,

  因此,我們的車隊只好暫時與鐵路分開,等到了格爾木之後,重新與鐵路會合。那時,公路和鐵路將相伴而行,直至拉薩。到青海必到西寧,到西寧必到塔爾寺,塔爾寺是西北的佛教聖地。據説,這裡還有一段不為世人熟知的往事。

  藏傳佛教分黃教和紅教,塔爾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之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

  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的蓮花山坳中,它與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一起被譽為藏傳佛教格魯派,也就是黃教的六大寺院。塔爾寺內的酥油花、堆繡和壁畫被稱作塔爾寺三絕。由於文物法的有關規定,我們沒能拍到這三絕。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塔爾寺一年一度的

  酥油花燈會,屆時喇嘛們將精心製作的酥油花擺到寺院的廣場上,讓成千上萬的人朝拜、觀賞。

  【採訪】(主持人採訪遊人)

  你是坐班車過來的 (對) 專門來到塔爾寺朝覲來的?家裏人每年都來嗎? (一年來一次)

  【同期聲】(導遊)

  塔爾寺在這六大寺院中佔地面積是最小的一個,佔地面積約有六百畝左右。但它是六大寺院中名氣最大的一個。為什麼呢?它主要是為了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出生而建造的。那可能説起宗喀巴大師,大家還是比較陌生,那如果説起兩大活佛,班禪和達賴喇嘛,咱們都知道。宗喀巴大師就是一世班禪和一世達賴喇嘛的師父,而他們的師父就出生在塔爾寺這裡。塔爾寺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到現在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可以看見塔的造型基本上都很像,方底、圓身、尖頂的建築風格,有一股尼泊爾風格的味道,那被稱作藏塔式或者平塔式。這每個塔塔尖上面都有日月星辰,那就代表佛法與日月同輝的意思。

  那可以給咱們客人再説一下,寺院裏有穿紅色袈裟的,看到沒有,那就是寺院的僧人。在塔爾寺最鼎盛的時候寺院僧人曾經達到三千六百多人,而現在寺院僧人只有六百多人住在寺院裏頭。

  【解説詞】

  塔爾寺與如今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還有一段不解之緣。抗日戰爭時期,內蒙古人民為了避免成吉思汗陵遭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破壞,于1939年將成吉思汗靈柩遷移。途經延安等地之後,安放在甘肅省榆中縣的大佛殿之中。1949年,又將成吉思汗靈柩遷移到了青海塔爾寺內安放、供奉。1954年,在政府的關懷下,成吉思汗靈柩重返了內蒙古草原。這段塔爾寺與成陵之間的緣分至今為人們所稱道。

  在青海行車,你首先感到的就是它的遼闊。放眼望去,地廣人稀。

  從塔爾寺向西行駛一百多公里,便到了著名的日月山。據説在唐代

  日月山曾經發生過一個民族和睦的傳奇故事。文成公主和松讚幹布的聯姻,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

  【主持人】

  記得有人説,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青海的日月山不高,它是屬於祁連山的一個分支,這個地方的高度才是三千六百米。但是這兒名氣不小,主要有幾個原因。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它是屬於農業區和牧業區的分界,是內流河湖和外流河湖的分界,又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所以從這個位置上來講的話它是非常重要的。

  【解説詞】

  站在日月山頂舉目而望,山的兩邊是截然不同的景觀。東邊隱約可見縱橫阡陌和點點農莊,向西回望,纖草悠悠牛羊成群。僅僅一山之隔,卻是如此的不同。究其原因,當然是高山分割了不同的氣候帶。

  另外,還有更深遠的歷史、文化等原因。

  【同期聲】(主持人採訪旅遊經營者)

  越往高風越大

  (來來來,騎牦牛)

  騎牦牛啊,這是哪個亭啊?日亭還是月亭啊?

  (這是日亭啊。找個牦牛騎嘛)

  牦牛?在哪兒轉呀?

  (騎牦牛,這裡轉一圈了。就在這個日亭轉一圈。)

  有什麼意思嗎?有什麼意義呀?

  (到了日月山騎牦牛照個像留個影,就是這樣的。)

  就表示進入青藏高原了?

  (就是。老闆你穿上民族服裝騎牦牛嘛。)

  穿民族服裝啊?

  (剛做的新衣服,我跟你説騎上牦牛轉一圈)

  在日亭上轉一圈

  (挺有意思的)

  怎麼,是不是吉祥的意思,是吧?

  (文成公主進藏的時候就是騎著白牦牛進藏的。)

  誰呀?文成公主就是騎著白牦牛進藏的?

  (從長安到這兒來,從這裡開始就是騎著白牦牛走的,)

  進藏了,在這之前呢?

  (坐馬車過來的,到了日月亭這兒往西藏去,開始騎著牦牛走的。)

  由於這個原因你們這兒就開始用牦牛在這兒搞旅遊了?

  (對。) 很聰明啊。

  (騎著轉一轉。)

  這民族服裝是文成公主穿過的嗎?

  (她當年就是穿民族服裝騎著牦牛走到這裡的。)

  可是我是個男性啊?我怎麼穿?

  (沒關係,男性就男性嘛。)

  這是男式還是女式的呀?

  (藏袍不分男女,穿一下。)

  我穿一下,穿一次松讚幹布的。哎,別別。

  (非得這麼穿一下。)

  因為我們從這兒也要往西藏走了,就這樣的話就帶來吉祥。

  (這個袖子就不穿了。)

  噢,這樣。

  (騎白牦牛照一個,騎上我領你轉一圈。)

  還真有這個説法嗎?

  (有。)

  有啊?我們為了重溫和再現文成公主入藏的那段歷史,也為我們這次西藏之行帶來個好運氣,我就聽這幾位,穿一下,騎一下。

  (還戴這個。)

  還戴什麼?刀?等一下,我看看。象牙的?

  (象牙刀。)

  這是當時祿東讚戴過的刀嗎?

  (就是。)

  還要戴個刀?還有什麼東西?一下全給我武裝起來。

  (沒有了。)

  這就行了是吧?給我拿著這個,現在騎牦牛了,扎西德勒,我就可以這樣。這個皮衣服是不是要穿上啊?這個不用穿是吧?

  (你先騎吧,騎在牛上再説。把刀抽出來。) 騎在牛上還要幹什麼?還要抽刀?

  還要亮相啊?

  (把刀子拿出來。)

  這是文成公主入藏啊?還是焦建入藏?刀子拿出來。幹嗎?還亮相啊?

  (把刀子拔出來。)

  拔出來這樣啊?這有點不對吧?就是啊,沒有遇到敵手怎麼能拿刀呢。

  (把它裝上,來來,佛珠也拿上。)

  這個幹嗎?還要在這念著? 挂上嗎?

  (挂上。)

  好。這個牛韁繩在這兒嗎?這成了摩托車了。來,牽著我在這個日亭轉一圈。

  (轉一圈。)

  好。我們上千年之後的焦建成入藏和文成公主入藏形成歷史的再現。好, 很有意義。就這麼入藏了。繞一圈吧,人家還應該有陪著的人呀,轉一圈十年少,轉兩圈呢?

  (轉兩圈就年年少了。)

  噢,轉兩圈就年年少,扎西德勒。和文成公主的待遇差不多。好,扎西德勒。

  【主持人】

  騎著牦牛在日亭轉了三圈,按當地人的話講説是吉祥如意。騎一圈是十年少,騎兩圈是年年少,騎三圈就扎西德勒了。就意味著我們此行西藏我們會一路順風,同時也再現了當時文成公主從這裡到西藏經歷的艱難過程。

  【解説詞】

  日月山在唐代叫做赤嶺,是因為山頂的砂土為赤紅色而得名。後人為了紀念文成公主而改為日月山。相傳,唐太宗為了中原和吐蕃人民世代和睦,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了吐蕃讚普松讚幹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吐蕃大相祿東讚陪同,從京城長安啟程西行。他們來到日月山後,當文成公主登上山頂舉目而望,只見山的兩邊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她熟悉的農田村落,另一邊是她陌生的牛羊原野,甚至她覺得連月亮也沒有家鄉的明亮和溫暖。公主不禁思愁萬千,潸然淚下。唐太宗得知公主懷鄉思親不肯西進,為了替女兒解憂,特意鑄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寶鏡送上日月山,公主可以從寶鏡中看到家鄉和親人。護送公主的吐蕃大相怕公主從寶鏡中看到親人更不願西行,就暗中將寶鏡換成石刻的日月鏡。文成公主拿起石鏡怎麼也看不到家鄉和親人,以為是父皇薄情故意欺騙她,於是一氣之下,文成公主將石刻日月鏡拋在一邊,毅然西行。

  到了唐代開元年間,唐王朝和吐蕃王國還在日月山頂豎起過漢藏和好碑,兩個民族以日月山為界,和睦相處,並把日月山作為茶馬互市之地。早在漢代,日月山就成為中國南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大型驛站,

  是進入青海西部和進入西藏的交通要道。如今,這裡依然是西進青藏高原的必經之路。

  【採訪】(主持人與藏族姑娘毛蘭交談)

  走,看看你的紀念品。這就是日亭,日亭碑。這個碑這個就是講的文成公主進藏的紀念啊?那個過程。這個龜有什麼講究嗎?你知道嗎?

  (避邪的。)

  怎麼説?怎麼避呀?

  (龍生的第九個兒子。)

  第九個兒子?誰的第九個兒子?

  (龍生的。這是龍的第九個兒子)

  我們一般來,人們來的話應該怎麼來做這個禮儀?

  (摸頭。摸摸烏龜頭永遠不發愁。)

  摸摸烏龜頭,永遠不發愁。噢,是這樣的。

  (摸摸尾巴是永遠不後悔的。)

  哦,摸摸尾巴永遠不後悔?好,我不後悔。來,摸一下。噢,這小尾巴。那你就老在這兒摸呢是吧?是不是?這是你的東西嗎?一天能賣多少這個?

  (二、三十塊錢吧。)

  二、三十塊錢?一天就能賣二、三十塊錢呀?今天沒開張啊?你今天?那你摸摸烏龜頭不就開張了嗎?實際上你們這兒很安慰自己啊,就算今天沒開張,你摸一下烏龜頭,反正是吧?也不發愁嘛。摸摸烏龜頭永遠不發愁,所以説就是沒有發愁的事兒。好,我給你開個張吧。看我買什麼東西?你給我提議一下。

  (自己挑。)

  牛角梳子?我這個寸頭我又梳不了你看,你給我弄牛角梳子。別的有什麼呢?這個?天珠石?這個你怎麼賣的?

  (這一個二十塊錢。) 二十塊錢。這個什麼?吉祥是吧?好運氣是吧?好,給我挂上。啊,謝謝!你天天都摸烏龜頭呢,所以説你這有運氣的手,祝我天天不發愁啊,好。你看咱們倆聊了半天天了還不知道你長什麼樣呢,露一下日月山的真面目,家就在這兒嗎?就在這兒?這個日月山兩邊沒有人居住。

  (在那個下邊。)

  噢,那邊牧區那塊,牧場,是個牧場。在這兒長大,也就是騎著牦牛長大的。

  (就是。) 現在就騎著牦牛賺錢了,現在就要牽著牦牛賺錢。一天能掙多少嘛?

  (最多五、六十塊錢。)

  一天就五、六十塊錢?那你這一年下來不得了啊。

  (最好。最好的是一天六十塊錢。)

  那平均數也是五十塊錢呀。就像剛才你們我一上來這個拉著那個拉著我就莫名其妙地上了白牦牛了,這個衣服一套,轉上三圈就三十塊錢,你們要每天這樣掙上十個人多少你看?

  (大家分的。)

  大家分?

  ( 就是。)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怎麼唱上這個歌了,完全是很自覺地就唱上這個。掀起你的蓋頭來。等一會兒我們拍完,咱們聊這麼半天了。再靠近一點。聊這麼半天了,等一會讓我們最後離開,踏上走向西藏之路之前你起碼得讓我們看到你的真面目吧? 毛蘭,毛蘭姑娘,再見!祝你生意興隆,再見了!

  【解説詞】

  告別了藏族姑娘毛蘭,我們離開了日月山。順著日月山西面緩緩的山坡而下,進入了柴達木盆地。我們的下一個拍攝地選定了青海湖西北岸的鳥島。在10月末這樣的季節裏,鳥島這個讓人聽上去就會想到飛翔的地方,又會是什麼樣子呢?在那裏還會有數不盡的鳥在我們面前飛舞嗎?湖水的顏色是像大海一樣的青藍嗎?為了得到答案,我們不由得驅車向西疾行。

  眼前是一片戈壁荒漠,我們要在這樣的路上向西行駛一百多公里,然後從一個名叫黑馬河的地方轉向北上,繞行青海湖的西岸到達著名的鳥島。我們相信,鳥島不會讓我們失望。

  【同期聲】 (攝製組成員在車中用對講機交談)

  注意前面有大車。剛才揚帆跟我説特別像在新疆的天山南麓那邊塔克拉瑪幹沙漠裏走,其實是説得對的。這裡和新疆那塊的地貌非常相似,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崑崙山延續過來的。現在其實我們是已經翻過了幾座山過來之後,現在是在柴達木盆地裏行駛著。來,現在咱們看看咱們每個車現在的時速。我的時速現在是一百三十五速度。我這個時速將近一百四十。差不多,你們在後面的可能比我稍微高一點。現在我們咱們這個車的公里數,我現在總公里數的記錄是一萬八千零二十九公里。你們的呢?總的公里數是一萬九千三百六十一公里。

  ——完——

責編:白慶俠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