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經典回放

寨子系列——板告水寨(2004—第35期)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5日 17:56


  中華民族2004-35板告水寨

  首播日期:2004年9月13日

  編導:韋燕燕

  解説:這裡是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有一位民族學家在采風的時候,驚奇地發現,就在三洞鄉的這個集市上,有那麼多水族婦女都在經營著水族特有的民間工藝,馬尾繡背帶,這種刺繡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學者結識了一位叫潘小愛的水族婦女,她繡的馬尾繡工藝十分考究。

  解説:今天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我們找到了這位水族婦女,三洞鄉板告水寨的潘小愛。

  解説:往常潘小愛都要在集市上呆一整天,今天她的心思似乎沒有放在生意上,她要在集市散去之後趕回寨子裏去迎接前來參觀和旅遊的客人。

  解説:這些年來板告水寨已成為三都水族自治縣的一個旅遊點,獨特的水族民間工藝馬尾繡和古老的水族文字水書使這個寨子成為中外文化學者關注的焦點。

  同期: 遠方的朋友,歡迎你到我們板告水寨來,這是一杯淡淡的米酒,讓我們共同舉杯吧。

  解説:像一幅天然的風情畫卷,板告水寨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水族的辣椒是久負盛名的,寨子裏家家戶戶都種辣椒。在這金秋時節,紅彤彤的辣椒和黃燦燦的玉米與寨子裏的木質幹欄式建築被人們不經意地組合起來,整個寨子坐落在大山腳下,六十多戶人家,大多數都是以韋姓為主。

  解説:潘小愛和丈夫韋家貴平時忙於生意,一直沒有時間去地裏摘辣椒。小愛是從附近的一個寨子嫁到板告水寨的,十幾年前的一次歌會上她與丈夫相識並相愛的,在水族地區青年男女都是通過山歌對唱的形式來決定婚姻大事。

  水族歌:

  山上美麗的小鳥一直在唱歌,

  我終於見到了你,我的心上人,

  你的歌聲悠揚婉轉使我忘了回家的路,

  與你相會我連家也不願回,

  遇到你是我這一生的福分,

  我終於見到了英俊瀟灑的你,

  我也聽到了山上的小鳥在歌唱。

  解説:水家人喜歡用歌聲來表達心事傾訴自己的歡樂與憂愁。早在宋代水歌就已經在水族民間盛行,內容包羅萬象,蘊涵著深厚的人生哲理。

  解説:在板告水寨,辣椒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做成酸辣椒,等到冬季的時候作為火鍋的一種調料,寨子裏的婦女們除了種植辣椒以外,大多數的時間都放在繡馬尾繡的上面。

  潘小愛(水族婦女):我嫁到這裡,我老公講,你嫁到這裡,你命好了,到這裡專門刺繡,活也不多,田也不多,你就不勞累,在你家那邊,要砍柴,割草,活多,你會很累,到這裡你不用花費什麼力氣。

  解説:馬尾繡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先抽出三根馬尾捆成一束,然後從根部開始用絲線纏繞在馬尾上,像一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已經很精緻了,再將裹好的馬尾絲線一針一線地繡在土布上,這樣不斷地刺繡下去,一幅精美的馬尾繡成品就完成了,它是水族地區現存最古老又最具生命力的原始藝術,對於研究水族民俗極其珍貴。韋家貴的奶奶,潘水英老人今年96歲了,在板告水寨,在馬尾繡這種民間工藝的傳承中,人們説她功不可沒。

  潘小愛:她嫁到這裡,她邊做這個邊做活,後來他覺得又做這個又做活,太累了,她就沒做了,沒做了以後,他家的人多,多多的人還要生活,生活困難,她就做這個背帶來維持生活,她做這個,她那去賣,拿到楊壩賣、拿到寨子去賣,她一個月可以做成一床背帶,拿去賣,賣的錢供小孩讀書,家裏面用呀、,維持生活,那時候只有她一個人做,後面嫁過來的媳婦看到了她賣這個賺錢,那些媳婦也就跟她學,我媽媽她們這些都是跟她學的,個個都會做了,我媽她們都會了,現在我們的女兒都會,今年她90多歲了 還做馬尾背帶,做這個馬尾背帶從來不帶眼鏡,穿針都不戴眼鏡,不戴花鏡,她的媳婦穿針還要找她,外國人來了,看見她眼睛好,不戴眼鏡,馬尾繡繡得又好,外國人就跟她買了一床。賣得了一千元。

  解説:潘水英老人的一生都在繡馬尾背帶在寨子裏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孩子是在她繡的背帶里長大的,這一針一線融入了老人對子孫無限的祝福。也融入她對民間工藝的熱愛。

  解説:馬尾背帶圖案是由大大小小不同的幾何形組成,其中有五塊構成背帶中央的大蝴蝶,這個蝴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9個太陽,一同射出萬丈光芒,曬得火辣辣的,曬得樹木都幹了,一天一位勤勞的水族婦女背著自己的孩子來找水,太陽曬得母子倆幾乎昏死過去,就在這時飛來一隻大蝴蝶,遮住了陽光,使母子倆得救了”。從此,水族人民便在背帶上繡上只大蝴蝶,祈求保祐母子平安。近些年來馬尾背帶以它獨特的文化內涵漸漸成為遊客們的收藏品。

  潘小愛:如果我們這個寨子成為旅遊村,我們做得好也好,做得不好也好,我就想在家,專做馬尾背帶呀,馬尾布鞋,馬尾腰帶,就是想把這些做出來,還要多多的人來做,成為旅遊村了,外地的人來,國外的人來了,就是往外面賣出去。

  解説:韋家貴在家裏製作傳統的牛角手工雕刻,他雕刻的水牛角目前銷售到了世界許多國家,許多人都來找他訂貨,以前像寨子裏的年輕人一樣要離開家鄉去外面闖蕩。

  潘小愛:以前他去打工,去海南島打工,他一天累多了,他自己想,在這裡累多了,我回家,回家我天天這樣幹我也得吃了,他就這樣想就回家了。回家的錢也沒有,他叫我寄錢給他坐車回家。他回家以後,他想,我砍柴去賣也得吃了,他這麼想就回家了,到家後他幹活他也累,他不想幹活,他天天睡,天天睡,睡著想怎麼賺錢,開始他打點戒指,打點項圈賣,賣得了錢,會做點生意啦,他就學會收點貨,古董呀,收這樣那樣的,他學會收啦,生活開始好點啦,到現在他會雕刻,牛角雕刻,他倣古雕煙花、吹號,他還學水書。

  解説:水書是水族古老的文字,古人用奇特而豐富的符號來記錄著人們的生活,由於生活方式和內容的改變,水書的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小。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不學水書,都外出打工了。寨子裏只有一些老人讀過水書,韋家貴的父親和叔叔就精通水書,對於家貴的刻苦,老人們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解説:水書不僅要會讀,更重要的還是要會寫,這樣才能學得紮實,韋家貴學習水書有一個動力,就是希望它能給自己帶來一些經濟效益,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水書在水族民間使用的界限。

  解説:水家的吊角樓像一幅水墨畫展現著無限的溫馨與寧靜,據考證在秦朝以前,水族的祖先曾經和聚居於嶺南一帶的古越人的“駱越”部族一起生息勞作,後來,由於戰亂,他們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祖先們懷揣著農耕文化的谷種,開始尋找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經過不停的遷徙,十世紀末葉他們最後定居於苗嶺山脈的都柳江旁,就在這個被譽為像“鳳凰羽毛一樣美麗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播種耕田織布,開始了他們田園般的生活。

  解説:歷史遠去了,但大地卻留下了祖先們的遺跡。今天的水族沿襲著先人的古老習俗,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著,一切都是那樣的安寧、祥和,又富有詩意。

  解説:韋家貴雖然是農民,但他學習水書的興趣,遠遠大於幹農活,他聽説寨子裏研究水書的石國義老人從縣裏回來了,迫不急待地去上門求教。

  韋家貴(潘小愛的愛人):公,你在家,好久不見你了。

  研究水書的石國義老人:在縣裏面很久了,退休了回家來坐一下

  韋:我見你在家,就拿水書來問一下你。

  石:你抓時間抓得好。好,好,好, 你這一堆書,我看看,還是光緒年間的嘛。這個書很好,很古老,割蛋的書,這書好,我還沒見過,是你家的藏書嗎?

  韋:是我家的藏書。

  石:這個書是比較古典的書,也叫《人生卷》,專門起房造屋,接媳嫁女用或者喪葬都用這本書,這本書是很重要的。你這一堆書呀,都是很好的。你要學水書?

  韋:嗯,我想學水書。

  石:那很好,年輕人學一點我們水族的傳統文化。

  韋:我在家裏面,我還抄了兩本,你看看我寫的,怎麼樣,公?

  石:這是你抄的呀。

  韋:現在我還想學水書。

  石:由於水書流傳很久,都是手抄的沒有印版,沒有固定下來,所以抄到現在呢,有些就變成漢字了,就沒有水書的味道了,你還很真心的做學問,還是按照原來的模式寫下來,很不錯。

  韋:我想學一本,學了以後我想把水書雕在牛角上。

  石:這是你雕的呀。

  韋:是我雕的。

  石:你的工藝真好呀。

  韋:還有雕這種裝飾在煙盒上面,我雕上水書,你看怎麼樣?我不懂這些什麼意思,我亂雕的,我看水書上有這個字,我就雕在上面。

  石:你還不懂這個字?是吉祥的吉。

  韋:我等你什麼時候有時間來幫我看看,問公一下。

  石:漢語是吉。這個符號很好,很藝術,你已經藝術化了,這個工藝品呢,既有工藝,又有文化的含義,你這個創意很好。

  韋:現在我想請公教我學習。

  石:那我們互相學吧。

  解説:經學者考證,水書所使用的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同源異種,甲骨文、金文已經遠離我們,而水書卻依然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沿用,它是水族對天文、曆法、氣象和宗教內容的記載。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2002年3月,水書已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産名錄。

  同期:媽媽爸爸趕集去了,你要喂好豬,看好家,照顧好弟弟妹妹。

  解説:寨子裏的人都説,韋家貴和潘小愛是最勤勞的一對年輕夫婦,每天他們都要到附近各鄉鎮的集市上去賣馬尾背帶和牛角雕刻。除此以外,夫婦倆還收藏一些古老的水族民間工藝品,一方面可以學習,另一方面,他們打算等寨子裏旅遊的人多了的時候再開一個家庭博物館。

  潘小愛在集市上賣馬尾背帶同期聲:

  這床就要三百五。

  三百五,能不能少一點呀?

  再少你説多少。

  三百。

  三百賣不了,最少也賣三百三,你看這個工藝,工藝好就要多賣一點。

  韋家貴在集市上賣牛角雕刻同期聲: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這裡有茂密的森林,野獸來踩莊稼的時候,只要你用這個一吹,野獸就跑光了。還有開會的時候,在以前沒有喇叭的時候也用這個來吹。有人來搶劫的時候,或者打仗的時候,又是一種聲音。

  韋家貴: 這是一隻鳥的圖案。

  這是鳥呀?這些有沒有寓意?比如背了對娃娃有什麼好處?

  韋:有當然有寓意,在這個尾巴。在很早以前傳説天上有十個太陽,射下去了九個還剩一個太陽,這個表示太陽,後來我們水族,把兩個蝙蝠繡在這裡,把太陽遮住,背小孩的時候小孩就不會熱了,所以是這樣的。

  解説:水族的許多民間傳説和故事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水家人,在平平淡淡的水家人的生活中,祖先們留下的文明碎片似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解説:秋天的寨子變得更加秀美,板告水寨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水族把過年叫“過端”,過端選在秋收時節,也是慶豐收的一種方式。水族有自己的曆法,俗稱“水歷”。過端節的時間在水歷年的十二月到歲初的正月或二月。過端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祖儀式。水族以祖先崇拜最為普遍,無論是節日、喪葬、婚嫁都要祭祀祖先,求得祖先的保祐,子孫平平安安。

  解説:今天一早韋家貴和兒子到田裏捉魚。水族認為祖先在海邊以魚獵為生,所以魚是祭祖儀式上不可缺少的貢品,水族是農耕民族,他們喜歡在稻田裏養魚,把魚撈起來以後,要用韭菜和廣菜塞在魚腹中,然後放入甄子裏蒸,這就是水家人最愛吃的魚包韭菜。

  解説:這種稻花養大的鯉魚,肉質細嫩,鮮美無比,是家中待客的上等菜。

  解説:祭祖的時候,從亥日的前一天,即戌日的晚飯開始到次日晚飯前。

  潘小愛與水族婦女:

  婦女:你家丈夫去幹什麼了?

  潘:我家丈夫去抓魚了。

  婦女:去抓魚了呀

  潘:他説這些魚還少,他還要去抓。

  婦女:還要去抓,抓那麼多。

  潘:客人來得多,還要抓多些。快點,再過幾分鐘客人就來了,動作快點,動作快點,好了。拿韭菜來放。

  潘:以後我們家有客人來,買什麼貨,或者客人來得多,忙的時候,我家的小孩又都去讀書了,到時候我忙不過來,你們來幫忙呀。

  婦女:嗯,好。

  潘:我覺得這個簸箕有點小了,裝不下。這個魚包好了,包韭菜包好了,我們拿去煮。煮快點,煮好了我們拿來祭祖。

  解説:祭祖期間,全家一般要忌葷食素,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祭祖講究用素食作為供品,還有一些水果等等,相傳水族遠祖有四個兒子分居各地,有一年秋天,他們來看望遠祖,遠祖十分高興,上樓取臘肉招待大家,沒想到遠祖不慎墜樓而亡,孩子們悲痛不已,決定在弔喪期間吃素,以素食供奉遠祖以示尊重。

  解説:祭祖儀式上,主人家唱完歌后,按規矩主人客人圍成一團要喝轉轉酒,每個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傳給下家,大家要同喊一聲秀”,就是乾杯的意思,表示賓主雙方相互祝願來年幸福。

  潘小愛:各位父老,你們都很關心我和家貴,今天過端家貴準備了一些魚和酒,請你們來我們家吃,吃完後我們又到別人家喝轉轉酒。

  解説:祭祖儀式上,主人家唱完歌后,按規矩主人客人圍成一團,要喝轉轉酒,每個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傳給下家,大家要同喊一聲 秀,就是乾杯的意思,表示賓主雙方相互祝願來年幸福。

  潘小愛唱水族歌:貴客到我們家來過端,有魚有酒大家好喜歡,歡迎你們明年又再來。

  解説:過端期間吊角樓裏的歡樂聲此起彼伏,歡樂屬於寨子裏的每一個人,水家人就在這歡樂的日子裏迎來了他們新的一年。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