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看點 追蹤新股詢價的市場影響(01.18)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9日 09:32)
主持人:昨天詢價第一股華電國際是正式亮相了,而且在市場上也産生了非常強烈地反響,今天我們的話題還是要説説新股詢價制度,首先我們來看看市場各方對詢價制度推出後的反響。
中國證監會 研究中心主任 李青原
新股詢價作為發行方式的市場化改革是完全正確的,關鍵是時機,因為現在大家對於股權分置問題如何解決什麼時候能解決有很大的期盼,所以大盤的股我認為,應該在這個問題有一個確定(之後),就像我一開始講的,投資者的預期比較確定之後,再進行大盤(股的發行上市)。當然你詢價機制推出來,大家就覺得好像大盤(股)要出來了,就會對市場有影響。那麼這樣的話呢,這是一個時機的選擇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吳曉求
在股權分置情況下,這種詢價他詢出來的信息應該説還有失真的可能性,因為它畢竟包含著在詢價過程中,包含著對三分之二不流通部分的一種信息處理信息反映,那麼這個信息反映是説,未來是流通的還是不流通的,還是通過C股流通,在它的價格裏面只是得到了一個很混亂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説,如果説是在股權分置條件下,應該説這個價格是一個不完整的價格。
主持人:下面連線我們的評論員李幛哲。李幛哲你好!
李幛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剛才官員和學者都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新股詢價的出臺時機,還有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好像有一個必然的聯絡,那你認為時機的問題和股權分置是能夠放在一起來談嗎?
李幛哲: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地看法,我個人認為詢價制度,什麼叫詢價?就是諮詢股票發行的價格叫詢價,那麼它只是圍繞價格的高低而進行諮詢,並沒有解決股票是發行還是不發行、發行多還是發行少的問題,這是第一。第二,一隻股票的發行能不能發過去,關鍵在於供需雙方,我們看到配股為什麼配不出去呢?就是因為沒有人買,門庭冷落。但我們看到,新股的首發,比如2004年,新股首發,A股的首發達到了200多億,配製只有100多億,所以我們看到,供放購買的熱情還是比較高,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詢價的高低恐怕對發行能不能發出去不會産生影響。
主持人:那你認為什麼能影響它發不發的出去呢?
李幛哲:在新股發行問題上,不管是我們中國還是國際,現在還沒有新股發不出去的情況。
主持人:那你認為發不發出去最重要的是什麼呢?股權分置?
李幛哲:我覺得不是。股權分置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就是有些人認為股權分置是個框,什麼都往裏面裝,我個人認為不只是這個問題。股權分置我們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只是解決了原來不流通,現在把它流通了的問題。第一,它解決不了關於詢價問題,關於發行新股能發還是不能發的問題;第二,它更解決不了上市公司的業績問題。比如我們知道興業房地,它是全流通,它不是也被ST了嗎?還有我們知道佛山照明,它也股權分置,但它為我們投資者帶來了13億的分紅。我們知道,同樣有股權分置的,有不分置的,但上市公司的業績卻是截然不同。第三,就是關於股權分置一股獨大的問題,有人説,股權分置造成了一股獨大,那麼假如我們解決了股權分置,一股就不獨大了嗎?如果可以買股,流通股我們可以買,那是不是越買越大,還是解決不了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問題,所以股權分置僅僅是解決了由不流通到流通的問題而已。
主持人:你的觀點是上市公司的質地和上市公司的質量才是最關鍵的問題,而不是股權分置是嗎?
李幛哲:對,這是最最關鍵的問題,比如香港股市,它有70港元的股票,有一分錢的股票,為什麼?它的股權沒有分置,它都是全流通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有上市公司的業績而造成股市這樣巨大的懸殊,那麼我們國內的股市,由於上市公司本身的問題,此外還有一些更深刻的問題,所以造成了目前股市走出了一個大家比較遺憾的行情。
主持人: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和你剛才所提的不一樣的觀點,也就是説到底什麼在影響著上市公司?在市場上的定位或者價格估值到底是什麼?如果股權分置的問題不解決,那麼我們對上市公司的股價判斷可能就是模糊的,它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價格?
李幛哲:你説的也很正確,我們目前的股權分置確實造成了股價有虛高的一部分,這個我不否認,而且我個人也始終認為解決了股權分置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其它的問題。關於價格問題也是這種情況,即使解決了股權分置的問題,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不一樣,它的股價肯定還會有高,有低,這個問題關鍵在於上市公司本身的問題。當然你説上市公司怎樣來解決它本身的問題,這裡説來話長,但總體上説,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機制不是特別地完善,監督體系也不是特別地完善,所以就不斷産生了當年虧損的紅光,剛上市就發生群發事件,我們更不能否定有些虧損的股票它居然能夠發行上市。
主持人:我們也看到現在新股詢價推出後寶鋼的增發也是上會了,大家就擔心大盤股是不是會陸續的出來?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李幛哲:我認為大盤股能不能出來關鍵還是市場能不能接受,剛才我也説過,比如像配股,大家為什麼不願意配股,而願意增發,去年的增發完成得不錯,可轉債完成的程度是220億,僅次於A股的首發,所以這裡關鍵是投資者購買的問題,大家認為這家公司就會積極地購買,所以我想這裡就是不管首發,增發,配股,可轉債,融資問題也好就需要有一個供需雙方的問題。
主持人:好,這個問題我們就先探討這些。最近還有一個問題也在困擾著市場,就是非流通股的轉讓,有的觀點認為,這等於是在A股市場之外又設立一個股票的轉讓市場,它可能會對A股帶來不利的影響,到底應該怎樣來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再次連線李幛哲,李幛哲,你怎麼看待非流通股的轉讓對市場産生的影響呢?
李幛哲:要説不産生影響恐怕也不客觀,因為畢竟不管是轉讓市場也好,還是在交易市場也好,畢竟在場外有這樣一個市場,有這樣一個市場就肯定有人,有人就要有資金,資金蛋糕總共就這麼大一塊,你切出一塊資金,另一半資金可能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市場的開闢會對原有的市場産生影響;第二個問題在哪?雖然也規定了受利轉讓30天以後不再受理申請,當然30天以後會不會再受理申請呢?就是説這個轉移的頻率會有多高呢?這個也會對資金帶來比較大的影響,這樣,整個市場會産生一些影響。
主持人:我們剛才也提到要看看最近政策的環境。從去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各行各業是相繼如開了很多貫徹落實方面的會議,大大小小也出現了不少的政策,對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那你認為從現在到三月份召開“兩會”之前,我們面臨的政策環境還會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會朝什麼方向變化?
李幛哲:總體上説,我們開會的核心問題是有關股市的問題,是決定如何融資,怎樣融資的問題。比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它提出一個叫加快資本等要素市場的建設,這在歷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中沒有這種提法,這種提法應該是很吸引人的,説明中央是要重視資本市場。第二,我們看到證監會有八條,我個人認為那八條與我們投資者關係比較大的就是建立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包括前面説的C股,這也是一種市場體系。另外,它談到的要深化發行制度的改革,包括現在的詢價制度,這兩條,我認為跟我們的投資者的關係要更密切;第三,我們看到央行提出了要擴大直接融資的空間,也就説央行是支持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此外我們看到保險會議它今年佈置了七條工作,但是沒有提到股市。另外,還有國資委它主要提到支持具備有條件的企業整體上市。所以我們看到中央這一系列的會議整體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是圍繞著怎樣來建立資本市場、怎樣融資,如何融資的問題。
主持人:還有一點請你説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我聽你剛才所羅列的這些政策環境當中,有些對投資者來説是利用好,有些對投資者是利空,那麼投資者該怎麼去應對呢?
李幛哲:我認為第一,利空的背後必然會有利好。第二,目前的時機,看來還需要等待;第三,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要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我們做好準備,股市的低迷是暫時的,我們雖然是被套牢了,大家也比較遺憾,但管理層總體上還是愛好股市的,不只是管理層,所有參與股市的人都是這樣,包括上市公司,股民就更不用説了。這樣,大家共同來愛護這個市場,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2005年、2006年以及以後中國的股市一定會走出一個比較好的行情,這點大家還是應該有信心。
主持人:你剛才提到了準備,那現在怎麼準備呢?
李幛哲:等待是準備,觀望也是準備。
責編:劉科研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