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對話公司高管

今日視點:專訪萬科董事長王石(2003.09.11)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1日 21:10


  從近期的市場走勢來看,投資者對於再融資板塊表現了明顯的抵觸情緒,凡是近期宣佈有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遭到了市場的拋棄,就連業績一向不錯的萬科,在宣佈準備再次發行可轉債以後,也沒能倖免,股價出現了大幅的下跌,當日的跌幅就達到了4.6%,今天的收盤價是6.05元,公司為什麼在去年剛剛發行了15億元可轉債後,今年又再次推出了發行19—30億元的可轉債方案呢?本欄目記者對萬科董事長王石進行了專訪。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在深交所上市,以房地産為核心業務,目前總股本13.83億股,流通A股9.19億股,B股2.44億股。萬科上市以來,曾經在1991年、1997年和1999年進行了三次配股,2002年又發行了15億可轉換公司債券。雖然經過多年的股本擴張,多次融資,萬科的經營業績依然保持了穩步的增長,最近三年,萬科的每股收益都在0.40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儘管受到“非典”疫情的衝擊,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依然增長了45.48%。作為一家專業的房地産開發公司,2002年萬科的銷售總額已經達到45億多元,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為0.94%,位居國內上市公司第一。

  今年上半年,萬科的經營業績保持了穩步的快速增長勢頭,但股本的快速擴張是否會攤薄公司的每股收益?公司的管理層又會怎樣使用募集到的資金呢?

  記者:我很想跟您聊聊關於登山和珠峰的話題,但是我知道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可能更關心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萬科在去年已經發行了15億的可轉債,現在又推出一個19億到30億的可轉債的再融資計劃,這是為什麼?

  王石:雖然我們去年是發了第一期可轉債,接著第二年提出這樣一個項目,但實際上這第二期項目的資金真正能使用是到2005年,根據萬科上市到現在平均下來,差不多兩年半進行一次融資,繼2002年以後我們再次融資,實際上使用資金應該是到2005年,它中間隔著兩年時間,恰好和公司這麼多年來的籌資速度相一致。

  記者:那麼實際發行大概是在什麼時候?

  王石:預計順利的話,比如整個審批程序,我們知道這種新的品種也有很多公司在申請,還要排隊,預計最快也到明年的下半年了。

  記者:我不知道您注意到這個現象沒有,在公司9月9日發佈了要發行可轉債的公告之後,萬科的股價一天下跌了4.6%,位列深市跌幅的第三名,那麼您打算怎樣説服這些用腳投票的投資者,繼續支持您下一步的融資計劃呢?

  王石:萬科應該説在兩年前,2001年我們在六個城市實現利潤,到了2002年我們有很大的一個增長,房地産方面的利潤幾乎增長了一倍,很簡單,它已經從6個城市增加到10個城市,來進行回報。預計今年我們投資到14個城市,這次發可轉債的資金用途,是用於這些新增的城市和原有的城市的新項目,包括到全國各地,應該説資金使用用途都是非常明確的。

  記者:萬科是一個比較好的公司,在國內房地産企業當中它的確是個龍頭,另外它的業務已經到了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對於資金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你們發的第一次可轉債也非常成功,目前已經有50%已經轉股了,這些我們都承認,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是您需要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數據,來支持投資者相信公司能夠取得如你們所預期的那種增長,這樣大家才可能有信心投資到你們公司當中來,我需要您拿出一些實際的數據。

  王石:可能一些股東會擔心,第一次可轉債的轉股期是4年半,雖然是2005年才開始實施第二期,會不會和第一期發的同時轉成股票,對公司每股凈資産盈利能力的攤薄會産生影響。實際上我們看到萬科從2002年就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期,按照管理層的預期,無論經營規模還是盈利能力都在30%以上,但我們看到實際增長的情況比這個預期還要快,比如説今年上半年公佈的數字,萬科的經營規模和它的利潤增長規模都在45%以上,所以它增長的速度和可轉債轉成股票以後攤薄的速度相比,顯然攤薄的速度要低於它增長的速度。

  記者:那麼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正如你所説,我們假設到2005年時候,這些現有的可轉債都沒有轉成股票,到時候你們又發行了新的可轉債,這兩項債務加起來會增加公司很大的財務負擔。

  王石:預計這種極端情況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但即使這樣,按公司資産負債的比例來講,償債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記者:我看半年報的時候,資産負債率是54% 左右,那麼如果再發可轉債的話,你想把它控制在一個什麼水平之下呢?

  王石:按照我們預計來講。最高應該是60%出頭吧。

  記者:這是萬科的一個底線,我注意到您在許多場合都談到這樣一個觀點,隨著今年央行121文件的出臺,以及近年來一系列規範房地産市場的新政策,您認為這些政策對於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對於像萬科這種有實力有品牌的發展商來説,也不見得就是壞的作用,甚至可能相反還能推動它的規模擴張,但是我很難相信,如果這種新的政策環境在無情地淘汰那些處於弱勢的企業, 難道對於像萬科這種處於強勢的企業就不構成一種考驗嗎?

  王石:當然是一種考驗。絕對不是説對大公司就是只有益處而沒有考驗,當然有考驗。因為大公司並不是只有萬科一家,不是説你大,就處於一種絕對的壟斷地位,這對於大公司來講如何有效使用資金,如何有效地開發市場,如何有效地降低風險,也同樣是課題。俗話講船小好調頭,公司到一定規模,一個決策錯誤,一個決策失誤,甚至一個技術層面出問題,都可能對公司帶來很大的危機,你一旦出問題,它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對大公司它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記者:去年7月1號土地公示制度執行之前,大家覺得萬科總是拿不到好的地,或者拿地價格很高,但是我們發現實行這個制度之後,萬科的確是拿到了一些好地,但是價格仍然不低,比方説這次在深圳龍崗的那塊地,地價就是9.7億,那麼您能不能給我們算一筆賬,如果地價本身這麼高的話,留給萬科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王石:按我們的預期,我只能這樣告訴你,作為萬科的預期,基本最低不能低於回報9%的,一般認為12%到15%是合理範圍內。

  記者:原來我也採訪過不少上市公司的老總,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曹總,他有句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給我算了一筆賬,就是福耀玻璃從它成立之日起,到社會上來募資,從社會上取得的錢,和它回饋給社會的錢有一個比例,它是遠遠超過了當初從社會募集的資金,他認為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起碼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那麼萬科有沒有算過這樣一筆賬呢?

  王石:我想我只能這樣説,萬科作為第一批的上市公司,它在産品結構上是走過一條彎路的,儘管它的透明度一直做得比較好,在上市這麼多年之後,2002年進入了高速增長期,而且萬科的管理層非常清楚,這麼多年有這些廣大中小股東的支持,所以在萬科進入高速增長期創造的豐厚利潤,應該是中小股東來進行分享。

  不論是發行可轉債還是增發,上市公司再融資本身並無可厚非,關鍵是上市公司再融資以後,能否高效率地使用募集資金,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回報高了,投資者自然會支持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否則,投資者用腳投票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編輯:劉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