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怎樣形成的?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6日 17:30
月經指女子週期性子宮出血的生理現象。28-30天為一個週期,每次持續3-5天。人類是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後代的。人類胎兒生長髮育的地方是母親的生殖器官--子宮。為了使新生命能在子宮中"著床"生長,子宮的內膜必須週期性地發生變化。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卵巢開始分泌兩種荷爾蒙,即雌激素和黃體酮,刺激子宮內膜産生變化。這種變化分為三個時期。
(1)增殖期。卵巢在未産生成熟的卵子之前,便開始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厚。
(2)分泌期。當卵巢內的一個卵泡成熟破裂而排出卵子後,卵泡本身變成黃體,它分泌的黃體酮使子宮內膜繼續增厚和充血,以備接受及滋養受精卵之用。因這段時期子宮內膜的分泌腺延長,並滿載養液,故稱為分泌期。
(3)行經期。如果卵子在排出後未能受精,黃體會慢慢萎縮。這時候,卵巢只能分泌小量的雌激素和黃體酮,使子宮內膜不能維持現狀而剝落,血液與破碎的粘膜由子宮腔經陰道排出,這便是"月經"。這种經血排流有規律性,一股每月一次,故稱"月經"。月經對子宮內膜的脫落起著清掃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