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2004年世界人口日 > 正文

為女孩撐起愛的藍天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2日 16:06)


主持人王玲在貴州和少數民族女孩子在一起

  中國人口宣教中心與中央電臺聯合舉辦的“關愛女孩”有獎徵文活動即將結束了,自今年6月徵文啟事在本台第一套節目《中國之聲》播出以來,我的辦公桌上常常會有人送來聽眾朋友從四面八方寄來的"關愛女孩"徵文。截止11月底,共收到聽眾來稿1600多篇,限於時間,我們僅播出了30篇。我時常被字裏行間洋溢出的對女孩的至愛所感動。

  本來,這個世界就是由女性和男性所構成。但在我國農村地區,甚至包括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依然很嚴重,使得一些生女孩的家庭在當地“抬不起頭”,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有些女孩子因為被歧視,或失去上學的權利,或十幾歲就被父母逼著訂婚、出嫁;有些家庭為了要男孩甚至將親生骨肉遺棄……這種種社會現實,就反映在許多農村聽眾撰寫的徵文中。如河南洛陽市新安縣牛錢娟來稿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樣寫的,“因為是女孩,我一齣生就被想續香火的父母送給了大姨、姨夫,這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大家庭,在這裡,童年的辛酸和苦楚成了我這一生都不願再去揭的傷疤”。每當播讀這類徵文時,我就感到心情十分沉重,有兩次,我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邊播邊流淚,全部播完後,我還呆呆地坐在錄音間裏,半天緩不過神來。

  當然,在聽眾來稿中,講述更多的是父母、家人、社會怎樣關愛女孩的感人故事。如雲南昆明祿勸縣聽眾劉漢權的來稿“我家的小公主”,講的是自己和哥哥在上山打柴的路上看到被丟棄的女嬰,毫不猶豫地抱回家精心撫養;河北廊坊聽眾夏淑鳳寫的“表姑的女兒”,則記述了表姑夫婦為了給拾來的殘疾女嬰看病,放棄生意,四處奔走,十四年下來,原本生活富足的家庭變得有些窘迫,老兩口卻無怨無悔。還有雲南省牟定縣的徐鋼以《女兒,我用這樣的方式愛你》為題,講述了自己對女兒濃濃的父愛。“我喜歡我的女兒,喜歡看女兒紅撲撲的小臉,喜歡聽她呀呀學語的聲音,喜歡看她蹣跚學步的樣子,喜歡和她一起玩耍,沖淡一天工作的疲勞……”,讀到這段描述時,我仿佛聽到父女倆在一起嬉戲的笑聲,我的聲音裏也充滿了溫柔、甜蜜的色彩。由於夫婦都下崗了,生活很艱難,他們不能像別的父母那樣滿足女兒的各種願望,但作者依然深情地對只有4歲的愛女説:"女兒,爸爸的肩膀並不寬厚,不能給你帶來華麗的衣服、精美的玩具、可口的食品,可爸爸對你的愛是永恒的,爸爸將永遠地愛著你、呵護你,一如既往地伴你走過春夏秋冬......"。我以一曲《一切為你》作為襯樂,更加烘托了真摯、濃郁的父愛之情。

  在眾多來稿中,還有一些是反映女孩子在生活逆境中如何自立、自強,健康成長的經歷,讀完後既有同情,但更多的是令人讚美、欽佩。如貴州省平塘縣王慧寫來的《愛在人間》、廣西桂林趙玉芳的徵文《親情伴我行》,都表達了生於貧寒家庭的作者本人在成長過程中受到親人和老師的無盡關愛及深深感激之情。還有河北魏縣張晶雯撰寫的徵文《風雨中的小草》,則講述了受到父親歧視,並被遺棄的女孩小敏,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困境,靠揀廢品、送牛奶、發廣告為自己掙學費的故事。文中説:“只有十來歲的孩子,幹起活來卻從不示弱。有時回到家,腳都腫了,媽媽心疼地勸她別再出去,她笑著説:‘媽媽,這是鍛鍊我自己的機會,走得多了,跑得快了,不僅身體棒,能參加學校的運動會,掙的錢還可以交學費,買學習用品’”。“當媽媽為生計苦惱時,她還會留下一張紙條貼在墻上安慰媽媽説:“媽媽,有我在,別怕,一切苦惱都會過去的,生活會越來越好。”身為母親的我,讀到此,不禁心頭一熱,眼睛濕潤,多麼懂事的孩子啊!我相信她會比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更成熟、更自信,將來會更有出息!

  著名豫劇《花木蘭》有一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唱詞“誰説女子不如男”, 是啊,大自然帶給男孩堅毅和陽剛,也賦予女孩溫柔與自信。讓我們為女孩子們撐起愛的藍天,使她們在和諧、平等的社會大家庭中,健康快樂的成長吧!

  (作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節目主持人 王玲)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