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希望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2日 15:33)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那一天,當我收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關愛女孩”這個節目時,兩個女孩的模樣立刻浮現在眼前:一個低聲哭泣著被她的父親拉著一步步走出校門,她叫李維;另一個穿藍校服,騎著一輛銹跡斑斑的自行車,迎著陽光,臉上燦爛地笑著,她叫苑薈薈。
這兩個女孩,都是我的第一屆學生。
她倆是我心中永遠的痛。
八年前,我的第一屆學生讀三年級第二學期。正是北方春暖花開的五月。一天下午,李維沒來上課。我以為她是生病了。沒想到,課剛上到一半,李維和她的父親出現在教室門口。我和學生們都愣住了——
李維頭髮亂蓬蓬的,身上依舊穿著那身短小的衣褲。她小聲哭著,用紅腫的淚眼看著我和同學們。她的父親氣喘吁吁,臉色漲紅,額頭上能看見有亮晶晶的汗珠滲出來。
我示意讓李維進來上課,沒想到她哭得更厲害了。我急忙佈置了一些作業,帶上教室們,走出來。一番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李維要被父親送回河南老家去了!這怎麼行,這可是剝奪她上學的權利!況且每個孩子都必須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我有些激動地對李維的父親解釋。這個高個子的河南漢子一臉的無奈與焦急,不停地擺著手勢操著很濃的鄉音説:“你説咋辦?俺全家五口人,三個娃都上學。俺那點小買賣,咋養活?”
他的話是事實。幾年前他從河南老家來到我們這個北方小城市謀生,後來又陸續把家人帶來。李維就是二年級時來的。由於他沒什麼手藝,先是到處打零工,最近才聽説與一個老鄉做小生意。他家裏有三個孩子,李維是老二,而且就她這一個女孩,哥哥和弟弟也在我們學校,分別讀五年級和一年級。因為沒有戶口,每年開學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想起開學報名那天,這位父親就説過類似的話。
看著李維不停抽動的小肩膀,我幫她父親出主意。我建議他讓李維的哥哥讀完小學回老家讀中學,可以減少一些費用,他搖著頭嘴裏吐出一串“不中、不中”。我抱著最後的一點希望告訴他,李維學習非常用功,進步很快,大家都很喜歡她,等等,試圖讓他改變主意。但是他拉起李維的手嘆了口氣對我説:“李老師,説歸説,俺還得生活呀。在俺村,女娃們都早早地嫁人,有幾個唸書的?她們唸書有什麼用?俺這就是來跟你説一聲,今晚俺有個老鄉要回家,順便把李維帶回去。”説完,他拉起李維匆匆走了。可憐的小李維,只是帶著哭腔怯怯地説了聲:“老師,我走了,”
此時的校園,高大的槐樹已抽出滿樹嫩綠的新葉,朗朗的書聲、陣陣的歌聲不時從路兩旁一排排整齊的教室裏飄出來。看著那越來越遠、邊走邊抹眼淚的瘦小身影,我心裏難受極了。
第二天上午,李維的哥哥給我帶來一支鋼筆,告訴我這是李維昨晚臨出家門時哭著從書包裏拿出來要送給我做紀念的。我追問他李維還説了什麼,他搖搖頭走了。我拿起這支筆——太熟悉了,白底紅花的鋼筆,這是半年前我送給李維的,沒想到竟然以這種方式又回到了我的手裏。
苑薈薈的父親在家鄉學了一門手藝——做油炸小食品。憑著這門手藝,夫妻倆在我們這個小城市打拼了一兩年,稍有些基礎後,這才將苑薈薈和她的哥哥從河北定州接來。那時的苑薈薈該讀五年級了。記得她剛轉來時家鄉口音很重,我和學生們常常聽不懂。但她是個很有心的孩子,知道自己與同學們有差距,所以很努力。半學期下來,她已融入到集體當中,在升入六年級時,她的成績已經和班裏中等學生的水平相當。
每逢休息時或是節假日,苑薈薈都要和媽媽在市場裏擺攤,賣裹了糖的油炸小食品。第一次見到我時,係著圍裙的她很不好意思。但以後再見她,她很大方、熟練地招攬著路人。六年級快畢業時,苑薈薈告訴我,她家買了一輛二手小貨車,她哥哥中學不念了,開起了車,給自家送貨,也順便做些其它的小生意。看著她臉上的微笑,我想,看來她家的日子過得不錯。
在她由小學畢業升入初中後,我就很少見到苑薈薈了。有一天我在上班的路上,迎面又碰見了她。她騎著一輛銹跡斑斑的自行車,穿著中學的藍色校服,迎著午後燦爛的陽光,圓圓的臉上滿是笑容。她見到我,跳下車,跟我説了好多學校的新鮮事兒。我能感覺到,她雖然才從農村老家來這裡沒幾年,但已經喜歡上了這裡。
然而,半年後,我很清楚地記得是大年初三那天,我那些已升入初二的學生們來給我拜年。聊到一半時,一個與苑薈薈關係很好的女生突然告訴我,苑薈薈不讀書了,又回了河北老家!我一驚,急忙細問原委。原來,苑薈薈的哥哥開車出事了,對方向他家索要了一大筆錢,家裏生活一下子緊張起來。她的父親就把她送回老家了。據説,父親都給她説好了人家。在座的學生聽了都驚愕不已,覺得難以置信。我更是怎麼也沒想到,這個活潑的女孩這麼快命運就發生了改變,僅僅只是半年時間。
就在一年前,我在街頭偶然看見了苑薈薈的父親。他仿佛也認出了我,用飄忽的眼神匆匆看我一眼,低下頭蹬上三輪車走了。他明顯地老了,乾枯的頭髮被乍起的秋風吹著。
在我所居住的這座小城市,人們對教育有著較高的重視程度。像許多大城市的家長們一樣,很多人不惜高額為子女創造一切學習的機會。然而,城市的不斷發展和擴大,也使我目睹和接觸了那些涌入城市謀生的人們。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還過著沒有保障的生活。他們與我們近在咫尺,卻生活在城市陰暗的角落。他們唯一關心的是自己的生計,國際形勢、時尚潮流都與他們無關。他們遠離時代,輕視女孩的權利,甚至漠視生命的權利!在街頭、收購站、垃圾點,我常能看見一些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女孩。她們中大的約有十一二歲,身後背的不是拾揀的破爛,就是流鼻涕的小孩。她們常為翻撿到一件垃圾而興奮不已。
對於這些,包括我的兩個學生,我感到痛心、惋惜,卻無力做些實質性的工作。在這些女孩的背後,我知道,有她們的家人、生活,更有與現代文明不相符的封建觀念。
我把希望寄予“關愛女孩”陽光般的偉大工程,它會使多少女孩從無知中解救出來,重新抬起頭走在燦爛的陽光下,給受傷的心靈以撫慰。我願這裡有我永遠惦念的兩個女孩!
(作者: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一完小的教師 李曄茹)
(編輯:李紫娟)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